“农村幸福院”成为留守老人的幸福家园
文章字数:801
“我儿子儿媳妇都在西安打工,家里留下我和老伴照顾孙子上学念书。说老实话要是搁在过去住的那地方,这日子是要熬煎死人的。”前不久笔者在丹凤县竹林关移民新村“日间照料中心”采访时,年过花甲的移民老人张志福说。
张志福老人原先住在山大沟深的石槽沟里边一个叫阳河的地方,一家数口长期遭受着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困扰,他们虽然早就想寻找一个交通便捷、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居住,但一直没有机会。丹凤县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后,他们一家立即搬迁到竹林关丹水社区入住。儿子、儿媳外出务工挣钱,她和老伴在家接送孙子上学念书。把孙子送到学校后,他就和老伴来社区里边的“日间照料中心”的棋牌室、图书室、亲情连线室、老年活动室和同龄人聊天,和其他人下象棋、打扑克,或做一些健身运动。到了饭点,不想回家做饭时,就和老伴、孙子一起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大灶吃一顿饭。
棣花镇许家塬村为了解决移民留守老人做饭、疾患照顾以及生活孤独寂寞等问题,投资15万元建起占地1260平方米的互助幸福院,每天有不少老人来互助幸福院进行健身、娱乐等活动。“这里生活环境好,中午管吃管住,解决了娃们的后顾之忧。”在棣花镇许家塬村互助幸福院采访时,一位熟识的张姓住院老人说。
据了解,农村“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都是为了解决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以及残疾老人的生活起居困难而建的一项关注民生的惠民服务工程,无论是农村“互助幸福院”,还是城里的“日间照料中心”,都内设餐厅、休息室、棋牌室、图书室、精神慰藉室、亲情连线室、老年活动室等内容。“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的成立,给社区和农村的移民留守老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笑声、带来了幸福。据介绍,全县累计投资385万元,已建成全市首家丹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4个基层农村互助幸福院。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来“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老人近千人次,他们在这里吃喝娱乐,快乐幸福生活。(刘春荣)
张志福老人原先住在山大沟深的石槽沟里边一个叫阳河的地方,一家数口长期遭受着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困扰,他们虽然早就想寻找一个交通便捷、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居住,但一直没有机会。丹凤县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后,他们一家立即搬迁到竹林关丹水社区入住。儿子、儿媳外出务工挣钱,她和老伴在家接送孙子上学念书。把孙子送到学校后,他就和老伴来社区里边的“日间照料中心”的棋牌室、图书室、亲情连线室、老年活动室和同龄人聊天,和其他人下象棋、打扑克,或做一些健身运动。到了饭点,不想回家做饭时,就和老伴、孙子一起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大灶吃一顿饭。
棣花镇许家塬村为了解决移民留守老人做饭、疾患照顾以及生活孤独寂寞等问题,投资15万元建起占地1260平方米的互助幸福院,每天有不少老人来互助幸福院进行健身、娱乐等活动。“这里生活环境好,中午管吃管住,解决了娃们的后顾之忧。”在棣花镇许家塬村互助幸福院采访时,一位熟识的张姓住院老人说。
据了解,农村“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都是为了解决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以及残疾老人的生活起居困难而建的一项关注民生的惠民服务工程,无论是农村“互助幸福院”,还是城里的“日间照料中心”,都内设餐厅、休息室、棋牌室、图书室、精神慰藉室、亲情连线室、老年活动室等内容。“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的成立,给社区和农村的移民留守老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笑声、带来了幸福。据介绍,全县累计投资385万元,已建成全市首家丹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4个基层农村互助幸福院。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来“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老人近千人次,他们在这里吃喝娱乐,快乐幸福生活。(刘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