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砭沟的新希望
文章字数:1949
高砭沟是靠近秦岭中段主峰四方山下的一条深深的沟谷;这里山大沟深,生活条件艰苦,是柞水一个典型封闭的贫困山区自然村。2006年秋天,《商洛日报》曾专版报道过《神奇的高砭沟》,2007年西安一朋友也到高砭沟考察旅游开发事宜。将近10年了,这里又有哪些新变化?
11月26日,笔者驱车前往下梁镇原马坪村高砭沟。行至西川流域,下梁至老庵寺公路改建工程全线全面开工建设,打开车窗望去,西川河谷一片雪白的霜冻,一股刺骨寒风扑面而来。在今年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示范村协调会上,有人建议修通高砭沟公路,现在这里正在修路,天堑变坦途的愿望即将变成现实。
车子大约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西川关山河谷的高砭沟口,招头望去,“山门”顶上灌木丛生,树叶在微风中伸出小手掌,似乎在频频向人致意,“山门”东侧完好无损,而西侧因新修进山公路,河床垫上砂石成了公路路基。车子驶进“山门”,千米长龙似的峡谷,在群山脚下蜿蜒,峡谷两岸山崖对峙,山顶上的密林大有合拢之势,峡谷里,第一道桥处左侧有黑龙庙。高耸入云的陡峭山崖,形似一只翘首海豚。走出1000多米的幽幽峡谷,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空间,有几户人家错落而居,住房看上去非常破旧,多为瓦房和茅草屋。
我们把车子停放在小溪旁的一辆摩托车旁,对面人家一小伙子跨过小溪上的石步子,来到我们跟前。笔者与其攀谈,了解到小伙子名叫雷忠印,30岁,家有5口人,奶奶倪德荣,父亲雷学有,母亲周大芳,弟弟雷忠勤,25岁,没有成家,他家5口是从对面雷家凸老家搬到河谷小溪边,租住别人的三小间低矮瓦房的。雷忠印已到蓝田县当了上门女婿,最近因奶奶摔伤了脚,他专门回家照看奶奶。我们问雷忠印,公路通到家门口,你有啥感想和打算时,雷忠印紧锁眉头地说道:“路通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
步行到第二道平板桥附近,来到一家群众道场。这户人家的主人吴万进,今年77岁,老婆张银秀,今年71岁,家里就住着老两口,堂屋除了腰盆、背笼、挂篮、塱筛、鸳兜、柳菠(箕),墙上挂着薅锄、板锄、挖锄、镰刀、弯刀、弯把锯等农活用具,地上的担笼里放着六七个小南瓜,道场竹笆子上凉晒着一些发了霉的包谷,房檐下挂着少许的玉米棒子,再没有啥值钱的东西了。
吴万进大儿子吴国才,早些年因家里发生火灾,在高砭沟口一亲戚的耕地上盖起三间平房,享受了国家扶贫搬迁政策,后来生活慢慢好起来,现在在下梁中学背后买了一套楼房。小儿子吴国强,住在高砭沟里,是贫困户,家里长子吴正阳今年已考上西北政法大学,上学还贷了不少款,小儿子在上幼儿园。随行的县扶贫局世行办主任丁敏斌向吴万进详细了解了吴正阳的上学情况,表示争取为吴正阳提供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扶持。
当笔者问及高砭沟现在还有多少人居住时,站在一旁的霍开莲抢着说:“现在有19户,原来有30多户,有好几户搬走了的,又搬回来住了。现在把公路修通了,出门方便了,换米换面也方便了。”
霍开莲老人说:“今年修路多亏了村上的副支书刘书德、组长刘书强,还有副支书的妻子。他们没昼没夜地忙在公路上,为了修路,把自己的家具拿出来用,还为修路垫了不少钱,还要感谢副支书的老婆,修路的挖掘车司机一直吃住在副支书家,支书的老婆为司机做饭……”
高砭沟的群众积极配合修路,主动投工投劳,修路毁掉的耕地和原来路边的果树,没有要一分钱的赔偿。吴万进说:“为了让后辈人方便,我没有要一分钱赔偿,把门前原有的两小间灶房拆了,修成了公路。”
据悉,十几年前,高砭沟群众自发组织修路,国家只发给炸药和雷管,群众投工投劳,第一次修筑高砭沟口“山门”时,就塌死了一位村民,还塌断了村民刘书国的一只脚,至今落下了残疾。十几年的修路梦,终于在今年给梦想成真了!
当问及通路后还有啥愿望和打算时,名叫张烈顶的说:“砂石路修通了,明天请上级帮助把公路打成水泥路就好了!我们的愿望是有一大老板来高砭沟开发旅游,高砭沟里的风景多得很,沟垴的‘感应山’上有香炉石、凉水泉、大神庙、龙头、龙角、黑龙颈、黄龙颈、罗汉肚、二郎砭、老君炉子、石鼓……就在我们对面那条横沟里,还有红豆杉王,合围有7尺多,在二道桥上边还有可供3至4人洗澡的天然浴池,还有三棵长在一起的大松树,就像一家三口一样,有意思得很!”
村主任丁柏进介绍说:“包村单位县旅游局、盘龙管委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西川村开展包村扶贫工作,今年扶贫局投资10万元修通高砭沟3公里砂石路,旅游局投入7万元安装路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资给15户包扶贫困户硬化了道场和入户路;农工部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财政局一事一议投入15万元装路灯,县委两个书记结对帮扶6户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柞水县要求,“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示范村规划要投入至少160万元资金,发展村域致富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西川村掀开高砭沟神奇的面纱,迎来高砭沟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大开发。(宋奇瑞 赖光全)
11月26日,笔者驱车前往下梁镇原马坪村高砭沟。行至西川流域,下梁至老庵寺公路改建工程全线全面开工建设,打开车窗望去,西川河谷一片雪白的霜冻,一股刺骨寒风扑面而来。在今年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示范村协调会上,有人建议修通高砭沟公路,现在这里正在修路,天堑变坦途的愿望即将变成现实。
车子大约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西川关山河谷的高砭沟口,招头望去,“山门”顶上灌木丛生,树叶在微风中伸出小手掌,似乎在频频向人致意,“山门”东侧完好无损,而西侧因新修进山公路,河床垫上砂石成了公路路基。车子驶进“山门”,千米长龙似的峡谷,在群山脚下蜿蜒,峡谷两岸山崖对峙,山顶上的密林大有合拢之势,峡谷里,第一道桥处左侧有黑龙庙。高耸入云的陡峭山崖,形似一只翘首海豚。走出1000多米的幽幽峡谷,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空间,有几户人家错落而居,住房看上去非常破旧,多为瓦房和茅草屋。
我们把车子停放在小溪旁的一辆摩托车旁,对面人家一小伙子跨过小溪上的石步子,来到我们跟前。笔者与其攀谈,了解到小伙子名叫雷忠印,30岁,家有5口人,奶奶倪德荣,父亲雷学有,母亲周大芳,弟弟雷忠勤,25岁,没有成家,他家5口是从对面雷家凸老家搬到河谷小溪边,租住别人的三小间低矮瓦房的。雷忠印已到蓝田县当了上门女婿,最近因奶奶摔伤了脚,他专门回家照看奶奶。我们问雷忠印,公路通到家门口,你有啥感想和打算时,雷忠印紧锁眉头地说道:“路通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
步行到第二道平板桥附近,来到一家群众道场。这户人家的主人吴万进,今年77岁,老婆张银秀,今年71岁,家里就住着老两口,堂屋除了腰盆、背笼、挂篮、塱筛、鸳兜、柳菠(箕),墙上挂着薅锄、板锄、挖锄、镰刀、弯刀、弯把锯等农活用具,地上的担笼里放着六七个小南瓜,道场竹笆子上凉晒着一些发了霉的包谷,房檐下挂着少许的玉米棒子,再没有啥值钱的东西了。
吴万进大儿子吴国才,早些年因家里发生火灾,在高砭沟口一亲戚的耕地上盖起三间平房,享受了国家扶贫搬迁政策,后来生活慢慢好起来,现在在下梁中学背后买了一套楼房。小儿子吴国强,住在高砭沟里,是贫困户,家里长子吴正阳今年已考上西北政法大学,上学还贷了不少款,小儿子在上幼儿园。随行的县扶贫局世行办主任丁敏斌向吴万进详细了解了吴正阳的上学情况,表示争取为吴正阳提供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扶持。
当笔者问及高砭沟现在还有多少人居住时,站在一旁的霍开莲抢着说:“现在有19户,原来有30多户,有好几户搬走了的,又搬回来住了。现在把公路修通了,出门方便了,换米换面也方便了。”
霍开莲老人说:“今年修路多亏了村上的副支书刘书德、组长刘书强,还有副支书的妻子。他们没昼没夜地忙在公路上,为了修路,把自己的家具拿出来用,还为修路垫了不少钱,还要感谢副支书的老婆,修路的挖掘车司机一直吃住在副支书家,支书的老婆为司机做饭……”
高砭沟的群众积极配合修路,主动投工投劳,修路毁掉的耕地和原来路边的果树,没有要一分钱的赔偿。吴万进说:“为了让后辈人方便,我没有要一分钱赔偿,把门前原有的两小间灶房拆了,修成了公路。”
据悉,十几年前,高砭沟群众自发组织修路,国家只发给炸药和雷管,群众投工投劳,第一次修筑高砭沟口“山门”时,就塌死了一位村民,还塌断了村民刘书国的一只脚,至今落下了残疾。十几年的修路梦,终于在今年给梦想成真了!
当问及通路后还有啥愿望和打算时,名叫张烈顶的说:“砂石路修通了,明天请上级帮助把公路打成水泥路就好了!我们的愿望是有一大老板来高砭沟开发旅游,高砭沟里的风景多得很,沟垴的‘感应山’上有香炉石、凉水泉、大神庙、龙头、龙角、黑龙颈、黄龙颈、罗汉肚、二郎砭、老君炉子、石鼓……就在我们对面那条横沟里,还有红豆杉王,合围有7尺多,在二道桥上边还有可供3至4人洗澡的天然浴池,还有三棵长在一起的大松树,就像一家三口一样,有意思得很!”
村主任丁柏进介绍说:“包村单位县旅游局、盘龙管委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西川村开展包村扶贫工作,今年扶贫局投资10万元修通高砭沟3公里砂石路,旅游局投入7万元安装路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资给15户包扶贫困户硬化了道场和入户路;农工部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财政局一事一议投入15万元装路灯,县委两个书记结对帮扶6户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柞水县要求,“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示范村规划要投入至少160万元资金,发展村域致富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西川村掀开高砭沟神奇的面纱,迎来高砭沟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大开发。(宋奇瑞 赖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