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双包双促”打赢决胜战役
文章字数:1767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确保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面对新的历史起点和攻坚任务,聚全市之力深化“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在5年之内打赢扶贫攻坚决胜战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不我待。
商洛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历届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点上示范、面上推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后创造出了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等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总结提炼为“扶贫到户的商洛模式”,为秦巴山区乃至广大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3月,我市启动实施了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的思路,突出政策、产业、技能、信心、信息扶贫五个重点,市、县区、镇办三级986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扶924个贫困村,3.21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包扶7.28万户贫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粗放为精细,因户制宜、瞄准病灶,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
实践证明,“双包双促”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载体,它把握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四个关键,突出了政策、产业、技能、信心、信息扶贫五项重点,建立了领导带头、资源整合、典型带动、双向承诺、党建引领、工作激励六大机制,创造了金融支持破解资金难题、集中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五位一体”避灾移民搬迁、整村推进打造美丽乡村、依托旅游抱团发展、园区承载促进创业就业、协会引领拓宽营销渠道七种扶贫路径。省委书记赵正永作出批示:“扶贫工作就应以此为示范,精准到户扶贫。”
实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对党委、政府而言,是认真贯彻中省部署、创新体制搞活机制的攻坚道路;对党员干部而言,是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用情用智倾心倾力的帮扶道路;对贫困群众而言,是牢牢抓住政策机遇、主动发展稳定增收的脱贫道路。面对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一再调整,面对全市农村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决策层始终坚持与上级部署要求同频共振,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构建最广大的扶贫统一战线,始终坚持突出最实际的扶贫攻坚效果,始终坚持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从而在商洛这块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创造了消除贫困的惊人业绩,也为其他地区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新鲜经验。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过多轮扶贫开发之后,我市剩余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滞后、社会发育很低的高寒偏远山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信息,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贫困问题呈现出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贫困群众增收空间缩小、减贫难度递增、资源约束增大,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日益艰难,如期完成消除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在新常态新起点上推动扶贫开发,经济发展对减贫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同样的投入和方法难以取得与过去相同的产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群众和贫困乡村尽快赶上来,让小康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认真谋划扶贫攻坚拔寨的思路举措,着力创新“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的模式路径,加快实现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与扶贫对象的无缝对接,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分别让一批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
深化“双包双促”,打赢扶贫攻坚决胜战役,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始终着眼加快城乡发展,不断增强积累实力,以此提高抑制贫困发生的能力、增强防范重返贫困的实力。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形成支柱产业,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双包双促”、打赢决胜战役,就是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加快建成幸福商洛的最佳道路选择。
商洛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历届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点上示范、面上推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后创造出了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等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总结提炼为“扶贫到户的商洛模式”,为秦巴山区乃至广大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3月,我市启动实施了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的思路,突出政策、产业、技能、信心、信息扶贫五个重点,市、县区、镇办三级986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扶924个贫困村,3.21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包扶7.28万户贫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粗放为精细,因户制宜、瞄准病灶,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
实践证明,“双包双促”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载体,它把握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四个关键,突出了政策、产业、技能、信心、信息扶贫五项重点,建立了领导带头、资源整合、典型带动、双向承诺、党建引领、工作激励六大机制,创造了金融支持破解资金难题、集中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五位一体”避灾移民搬迁、整村推进打造美丽乡村、依托旅游抱团发展、园区承载促进创业就业、协会引领拓宽营销渠道七种扶贫路径。省委书记赵正永作出批示:“扶贫工作就应以此为示范,精准到户扶贫。”
实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对党委、政府而言,是认真贯彻中省部署、创新体制搞活机制的攻坚道路;对党员干部而言,是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用情用智倾心倾力的帮扶道路;对贫困群众而言,是牢牢抓住政策机遇、主动发展稳定增收的脱贫道路。面对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一再调整,面对全市农村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决策层始终坚持与上级部署要求同频共振,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构建最广大的扶贫统一战线,始终坚持突出最实际的扶贫攻坚效果,始终坚持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从而在商洛这块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创造了消除贫困的惊人业绩,也为其他地区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新鲜经验。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过多轮扶贫开发之后,我市剩余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滞后、社会发育很低的高寒偏远山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信息,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贫困问题呈现出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贫困群众增收空间缩小、减贫难度递增、资源约束增大,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日益艰难,如期完成消除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在新常态新起点上推动扶贫开发,经济发展对减贫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同样的投入和方法难以取得与过去相同的产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群众和贫困乡村尽快赶上来,让小康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认真谋划扶贫攻坚拔寨的思路举措,着力创新“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的模式路径,加快实现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与扶贫对象的无缝对接,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分别让一批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
深化“双包双促”,打赢扶贫攻坚决胜战役,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始终着眼加快城乡发展,不断增强积累实力,以此提高抑制贫困发生的能力、增强防范重返贫困的实力。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形成支柱产业,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双包双促”、打赢决胜战役,就是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加快建成幸福商洛的最佳道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