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的商洛实践
文章字数:3854
扶贫攻坚,越到最后“硬骨头”越难啃。我市继去年开始实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让64.13万贫困人口中的9.3万摘掉穷帽子后,今年又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扶企带户,增强造血功能,合作社成了永不撤离的扶贫团队
“作为陕西唯一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户没有产业成为脱贫的突出矛盾,‘双包双促’作为有效的扶贫载体,就是要带着问题和难题去扶贫,真正把扶贫路上的问题解决、难题突破。”市委书记胡润泽介绍说,市场经济必然产生竞争,竞争又产生弱势群体,而贫困户在土地上依靠个体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无法面对市场,这是导致贫困的直接原因。“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必须建设新型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和抱团发展,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现金入股、政府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和一些健康发展的企业结成利益链,使合作社成为永不撤离的扶贫团队。”
祈秋凤便是以贫困户入股形式进入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几年前,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一组祈秋凤的丈夫张社民出门打工因伤导致半身不遂,儿子也眼看就过了娶媳妇的年龄,成家却没有着落。如何摆脱贫困,将近六旬的祈秋凤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12月3日,冬日暖阳下,洛南县景村镇宏泰生态园区金银花田地里,祈秋凤正和几十个老年人收割着金银花藤条。这些金银花藤条割下来被粉碎后,将给园区散养鸡做饲料辅料,不仅可以提高鸡的肉质,还能提升鸡的免疫能力,鸡粪又可以返回到金银花田地里和园区的蔬菜大棚作为肥料。“有技术员指导,我们这些妇女老人都会干,活儿也不重。”见记者采访,祈秋凤将镰刀夹在腋窝下,掰着指头给自己算了一笔脱贫账:她的3亩坡地已经租给宏泰生态园区的合作社,每年收入1000多元;政府给她一家入股了7000元的扶贫扶持资金在公司,按每年15%分红协议,她又能得到1000多元;再加上她一个月在宏泰生态园打工挣上1000多元钱;自己和合作社签订的黑花生种植一年还能挣2000多元,三口人每年经济收入就有1.6万元。
“政府和包扶干部这样真心实意地帮扶我们,年年都有稳定的收入,要不了几年就富起来喽。”说完,祈秋凤微微一笑,要不是周围村干部的介绍,记者是怎么也看不出那微笑背后曾经的沧桑。
政府如何通过选择健康优势的扶贫产业,将贫困户和园区、企业、合作社等捆绑起来,使帮扶产业具有市场竞争力?市长陈俊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商洛的优势就是生态好,围绕这里的山好、水好、空气好,我们的扶贫优势产业就集中在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产业上,不仅引进来服务高端消费人群,也送出去供应高端消费人群,这样的扶贫产业才有竞争力。”
据了解,我市今年共争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18亿元,滚动投放扶贫互助资金4250万元,扶持42家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让3.46万贫困户走上了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联合支部建在贫困村,决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进入冬季,山阳县天竺山镇僧道关村61岁的张诗文显得很悠闲,除了偶尔给50多箱中华蜂里添点蜂蜜帮蜜蜂过冬外,他基本没有啥事。他没想到仅仅一年,他和老伴儿在家门口就挣了5万多块钱,一年前对他这样的贫困户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事。
“没有那些党员干部帮这扶那的,我们老两口哪有本事一下子能挣好几万块钱呀。”老张介绍说,以前眼看着村民们都靠养殖蜜蜂赚了很多钱,可自己年龄大了贷不到款,一年只能养几箱蜂,发展不起来。去年年初,镇村多方论证,决定因地制宜,依托天竺山景区发展蜜蜂养殖和蛋鸡散养。但像他这样的贫困群众想扩大产业却遇到很多瓶颈。今年上半年,僧道关成立了由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县扶贫总社主任、天竺山镇人大主席,以及僧道关村支书为主体的联合支部,为贫困户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在联合党支部的帮扶结对下,张诗文发展了50箱蜂蜜,包扶部门为他每箱争取了300元的蜂种补助,林业局为他补助了50个蜂箱,余下的蜂种款天竺韵蜜蜂养殖合作社为他担保通过信用社兜底解决了。“我今年500斤蜂蜜还没被合作社回收就卖空了,再加上我加工蜂箱的收入,一年挣了5万多,明年不再需要任何投资,就可以净收入挣上四五万!”张诗文说完,开心地笑了出来。
在僧道关,受惠于联合支部的还有像刘传林等不少贫困群众,通过技术扶持,他们搞起了蛋鸡散养,收入很可观。在联合支部的大力包扶下,村里农民夜校班也红火起来,联合支部请来农林畜牧方面的土专家、教授来授课,村里的贫困群众都希望到夜校来“淘宝”,积攒产业致富的好消息和金点子。据统计,今年该村已有37户贫困群众通过移民搬迁、办农家乐、发展养蜂、蛋鸡散养实现了当年脱贫。
天竺山镇杨建峰说:“村里的联合支部组织形式是很严肃的,联系部门的领导都要将自己的党员关系转移到村部,在村部过组织生活,把联合支部当做自己的家,这样扶贫力量得到了更好地凝聚,激发了基层党小组的活力,很多难处理的问题就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解决。”僧道关村7名上学结束的女孩不能就业,在家闲着,村上支部和镇上多次和景区管委会沟通,希望协助在管委会里解决7名女孩的就业问题,但都不了了之。今年,联合支部成立后,支部委员和管委会多次协调后,终于将7名女孩安排在景区做导游服务工作。
距僧道关100多公里之外的洛南县保安镇仓圣社区里,联合支部精准扶贫的成效更加显著。一年前仓圣社区还是一条冷清的街道,群众发展产业局限在单打独斗的现状。而有了联合支部后,新型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办地在当地出现,形成了产业一条街,总收入高达8200万元,并带动600多户1800贫困群众总收入达6000多万元。合作社生产的草编、灯笼、兔皮制品,还通过农村电商平台远销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
“过去包扶单位无法有效组织村民,村支部想组织又无资金,扶贫部门想扶持又无项目,出现三方几张皮的现象。”保安镇书记王勇介绍,联合支部的建立,力量整合了,使脱贫的难题一下子有了答案,现在通过联合支部,将工作方案、工作部署、工作责任、产业指导统一起来,聚凝了力量,统一了领导。目标明确了,联合支部把贫困户限期脱贫作为了唯一目标,项目围绕着贫困户转,资金围绕扶贫项目转,保障了扶贫效益的最大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面对“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这一重大课题,商洛市积极探索,以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为主题,成立以第一支部书记为书记,村支部书记和扶贫系统党员干部为副书记的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直接承担着扶贫村的限期脱贫任务,与镇党委签订责任书。
精准脱贫效果怎样,贫困群众说了算。联合支部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签订脱贫责任状,并定期开展群众点赞和扶贫评星活动,让贫困群众对党员干部包扶工作进行实实在在的评价,党员成为了脱贫致富的真正带头人。
政府帮带、银行敢贷、企业能贷、群众愿贷,金融扶贫实现四方共赢
商洛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山大沟深,自然灾害频发。不仅自然条件恶劣导致贫困人口高出全省,而且资金瓶颈制约也成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边是贫困户想贷不给贷,一边是银行能贷不敢贷。
为了切实解决资金制约问题,市委、市政府创新实施金融扶贫,搭建贫困户与金融部门的桥梁,政府帮贷、银行敢贷、企业能贷、贫困户愿贷,实现了四方共赢,破解了扶贫工作的难题。
今年冬季,镇安县青铜关镇二组汪和春一家比谁都忙,媳妇周婷要忙着负责服装加工,自己要忙着建新厂房。“要不是金融扶持资金,我们那小作坊早都关闭了。服装加工厂生意越来越好,以前在移民安置点租赁的民房已经满足不了加工需求了,现在就忙着盖新厂房。”12月4日,在新厂房前,汪和春对记者说。就在一年前,汪和春创办的晨熙服装加工厂,吸引附近贫困妇女20多人就业,但是机器少,只能接受小量订单。小汪一家想扩大加工厂规模,通过亲戚朋友担保也只能贷款10万元左右。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相关包扶单位了解到这一情况,和当地银行沟通之后,一笔50万元的“金融扶贫富民贷款”很快就到了小汪的账户。汪和春利用这些资金购置了36台新机器,省内外服装加工的大量订单也开始涌入他的加工厂。“现在每个月产值达18万元,附近留守在家的贫困妇女在厂里打工平均每个月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汪和春说。
2013年,小微企业洛南县洛源豆腐干合作社由于没有抵押无法贷款,好产业一直无法发展壮大。去年,市扶贫局为28户贫困户在洛源豆腐干合作社入股,每股3000元,户均年分红450元,合作社还与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月工资1200元,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了大豆销售合同,三项收入相加,每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带动,每年有2.4万元的稳定收入,实现了当年脱贫。
贷给谁?怎么贷?还不了又找谁?市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胡晓锋告诉记者,市上聘请了省内知名规划设计院,根据商洛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生态特色优势,论证规划了一批旅游、休闲、养生、生态农产品和光伏等扶贫产业。这些扶贫产业全是生态产业,具有商洛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好项目支撑和经济效益保障,银行心中有底敢贷。“市上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银行运作的原则,制定了精准扶贫储备金贷款发放、呆坏账处理、贷款贴息资金管理等办法,筹集扩大风险资金,全市共筹备风险补偿金1.82亿元,建立呆坏账处理准备金1400万元,实施呆坏账控制激励机制,有效分担和化解扶贫贷款风险。”胡晓锋说。
据了解,截至11月底,全市金融扶贫贷款超过8.98亿元,帮扶1.88万户贫困户发展2860个扶贫产业项目。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3.21%下降到22.9%,脱贫速度加快,脱贫质量提高,政府帮贷效果十分明显。
两年“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攻坚,全市以减贫19.69万人的满意成绩单作答。面对越来越难啃的扶贫硬骨头,市委、市政府再启征程,向贫困全面开战,带领群众搬穷窝、换穷业、断穷根,力争在2020年之前摘掉45万顶穷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