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寺镇冬季寒冷,杨峰和张桂玲靠生火炉驱赶严寒。
张桂玲正在给红安村的儿童小恩松进行治疗。对很多前来就诊的孩子,张桂玲都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当都市里的摩登女郎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各大商场时,她正冒着凛冽的山风行走在通往病人家的羊肠小道上;当华灯初上各种夜宴气氛正浓的时候,他在偏僻的乡村医院门口紧张地救护产在地上的婴儿;当自己的老人和孩子生病住院需要照顾时,他在扶着别人的老人、抱着别人的孩子,温暖着大山深处的乡村。他就是柞水县红岩寺镇中心医院的一对夫妻医生:杨峰、张桂玲。
等在红岩寺的姻缘
今年33岁的杨峰出生在商州城区一户医学世家。祖父曾是当地的一名乡村医生,父亲传其衣钵在骨伤治疗方面颇有名气。从小见惯了救死扶伤场面的杨峰耳濡目染,立志也要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者。2004年,杨峰从商洛卫校毕业后顺利考入红岩寺镇中心医院。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除过事业,还有属于他一段美好的姻缘在高寒的红岩寺等待绽放。
33年前,张桂玲出生在山阳县户垣镇西坪村一户普通农家,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极尽疼爱。虽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张桂玲的父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6个孩子最差都读完了初中,这在他们那偏僻的村庄是少有的。张桂玲说她记忆中最深的事,就是父亲挑着猪笼在前面走,她跟在后面,翻山越岭去几十里外的界河镇,父亲卖猪,她上学。而真正促使张桂玲与医学结缘却是因为幼时一颗强烈渴望当村医的心。“离我们家最近的诊所都有3公里路。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发高烧,半夜我妈趟雪背着我去看医生,摔倒无数次,甚至掉到河里头,赶到诊所打完针天都亮了。”艰辛的求医路让张桂玲下定决心:学医吧,学好了就可以给乡亲们看病,大家就不用再这么艰难了。
2008年从西安医学院毕业的张桂玲来到红岩寺工作,实现了她农村娃给农村人看病的梦想。那时的红岩寺镇中心医院条件极其艰苦,新分配的医生连土房宿舍都没有一间,只得在外面租房子。一到夏季汛期来临,河水漫过路面,上班的安全都成问题。当时的红岩寺还不通自来水,所有人都得去一里外的一眼泉水处提水。出于同事间的情谊,杨峰总是在张桂玲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她租房买家具、挑水,而张桂玲也常常帮杨峰打扫屋子、做饭。日久生情,但谁都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直到2009年杨峰被调往柞水县曹坪镇工作,一次下乡途中因为天气寒冷杨峰被村民灌了几杯白酒,趁着酒劲他打电话向张桂玲倾吐了爱慕之情。
2010年10月1日,趁着难得的假期杨峰和张桂玲举办了婚礼。婚假休了不到一个星期,夫妻俩便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照顾离不开他们的病人。
路边接生
从毕业到现在,杨峰的乡村医生之路一走就是10年,先后在红岩寺镇与曹坪镇卫生院工作过。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杨峰从未忘过初心,兢兢业业履行着一个乡村医生的职责。10年的乡村医生之路,最让杨峰难以忘怀的,莫过于自己亲手从大路上救回的3个婴儿。
2010年11月的一天晚上,山里的天气冷得出奇,轮到杨峰在曹坪镇卫生院急诊室值班。突然一阵刺耳的柴油发动机的声音打破了乡村的寂静,他赶紧冲出去看。只见一个妇女半蹲着马步站在医院的大铁门边一动不动,还没等杨峰反应过来,只听“扑通”一声孩子直接掉到了水泥地上。杨峰迅速冲到医务室找到包裹孩子的医用床单和剪刀,扎好脐带,小心翼翼地把婴儿带回室内救护。
杨峰说,人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只是在医院实习时接触过简单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但是出于医生的本能,一看到血淋淋的婴儿无助地躺在地上,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先把娃保护好,倒也没有手忙脚乱。“有的农村妇女不知道预产期的概念,只有感到肚子疼的时候才往医院赶,往往就来不及了。”杨峰告诉记者,整个曹坪镇当时只有一个姓杨的妇产科医生,遇上杨医生有事休假外出时,临时来就医的产妇就非常危险。
医者父母心。对于每一个自己幸运救回来孩子杨峰都无比地怜爱,他说:“只要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我希望保护所有的婴儿健康降生,看着他们茁壮成长,是我做医生最幸福的事。”
有求必应的乡村医生
很多第一次见到张桂玲的人都会说:“张医生,你看着好亲切。”她总会笑眯眯地告诉村民:“因为我就是把你们当亲人呀。我的父母不在跟前,你们就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蔼善良的品性与高超的医术,还有那一片古道热肠,使红岩寺镇当地很多村民私下里都管张桂玲叫亲人,甚至很多孩子生病都要央求家长带去“阿姨医生”张桂玲那儿看。而对于病人的要求,张桂玲总是尽自己所能做到有求必应。
张桂玲告诉记者,在红岩寺当地,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非常多。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负责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总会焦急万分,在这时医生的及时救助显得格外重要。“有一年冬天傍晚的时候,一个70多岁的老人用毯子包着一个小娃,着急地赶到医院,嘴里念着救救孩子。我一摸孩子正发高烧,赶紧扎针治疗。”张桂玲说,守了一晚上孩子终于转危为安了。了解到老人的家境贫寒,张桂玲悄悄地跟院长申请免了抢救的费用。看到这个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年纪相仿衣着单薄,便收拾了两包衣服带给了老人的孙子。
今年76岁的徐小兰老人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而3个儿子都在外务工,没法时时照顾老人。张桂玲便格外留意老人的身体状况,经常趁着晚上下班的空暇时间去家里看望老人,减轻她的病痛,也安抚她的孤独。今年中秋节前夕,大雨瓢泼,张桂玲正在忙碌地诊病,突然见徐小兰老人来到她的诊室。她赶紧扶老人坐下,有些着急地问:“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赶过来了,是不是不舒服。”老人拉着她的手,笑着说:“张医生,你放心我啥都好着呢。过节了,我就是来看看你,给你送两斤自己做的月饼,你别嫌东西不好。”望着朴实的老人,张桂玲忍不住热泪盈眶,“我感动了老人,老人也感动了我。做医生的啥都没有与病人建立起来的这份亲情重要。”
总也回不了的家
2012年,杨峰和张桂玲的儿子壮壮出生,乐坏了一家人。虽然怀孕期间杨峰没有在身边,但医院的同事们总是尽可能地在生活上照顾张桂玲。一有时间,杨峰便从30里外的曹坪镇赶过来照看妻子,无论风雨。2014年底,杨峰调回红岩寺,夫妻两人仍然无怨无悔地奔走在乡间,为村民服务着。可对于自己的老人和幼小的壮壮,张桂玲直言,亏欠太多。
2011年,张桂玲的父亲肺癌晚期,卧病在床。为了完成红岩寺每年65岁以上老人的体检工作,她挺着怀孕的大肚子辗转17个村,照顾着别人的老人,却没能抽出一天时间陪在父亲床头。2013年9月,杨峰的母亲突然脑梗病犯,当时失语瘫倒。接到消息的夫妻两人请好假赶回商州,已经苏醒过来的婆婆拉着儿媳张桂玲的手,看着杨峰和张桂玲紧张的表情,泪流满面。
因为工作原因,壮壮一直养在爷爷奶奶身边。每次,张桂玲挤出休假时间回家看望孩子,壮壮总会对妈妈寸步不离。“有一次我要走,他拉着我说,妈妈我不要好吃的,也不要好玩的,就要妈妈在家里陪着我。”张桂玲说:“我知道孩子和老人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但一看到医院里这些朴实的老人和孩子,我知道他们更离不开我们。我们俩会尽最大的心力,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也照顾好这里的乡亲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