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村的蝶变
文章字数:2285
果子狸养殖已成为十五里铺村的特色养殖项目
技术人员正在指导群众栽植丹参苗
冬日暖阳普照,十五里铺村天空显得格外的蓝,老妇们悠闲地锻炼身体,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的戏耍。走进商州区刘湾街办十五里铺村,眼前是一幅富裕和谐的画面。“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人气越来越旺了,生活越来越好了。”这是75岁村民任大爷最直观的感受。即将过去的2015年对于该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年,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摆脱了几十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况;这一年,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们有了自己的活动健身场所;这一年,村里修建了河堤村民们修缮了房舍,山清水秀家园变美了;这一年,他们有了自己的产业,挣钱也更容易了。随着商丹园区“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十五里铺村的贫困面貌正在发生巨变。
整治村貌留住人
十五里铺村地处商州城南15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497户1735人。该村虽然距离城区仅15里,但受立地条件和交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缓慢。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低于全省1332元,低于全市435元,低于全区466元,外出务工赚钱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无从说起。去年,十五里铺村被列入商丹园区“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包扶对象后,园区制定了“一年全面启动,两年成效明显,后期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扶贫资金专户,从单位经费中拿出近50万元,迅速改变该村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一股建设热潮在十五里铺村掀起:村道硬化了,800米的通组路修好了,沿线民居改造工程16户墙体外粉涂白,5户院墙改造完成,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
在十五里铺赵沟土鸡养殖基地,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的杨海波。“过去,村里都是土路,下雨一脚泥泞,到处都是牛粪、猪粪,一不小心就要踩中‘地雷’。现在通组路都修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方便多了。”杨海波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城里做装饰生意,城里生意也不好做,去年回乡时看到村里的变化,就决定放弃城里工作,回到十五里铺投资30多万元发展养鸡产业。
33岁的村民贾龙龙,北漂打过工开过食堂,后来母亲一场重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并欠下了巨债,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这种情况下,他做出了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同样的选择——外出务工。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帮他选择了果子狸养殖项目,并联系了果子狸幼崽,安排他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园区还扶持了2万元的养殖补贴和20多万贴息贷款。“今年引进了150只果子狸种苗,平均每只产子3只,100只母狸能产300只,明年养殖规模能达到450只,按照市场每只900元的价格,300只商品狸能带来27万元的毛收入,除去人工费和饲料费,年纯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贾龙龙信心满满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精准扶贫,扶起的不仅仅是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应扶起他们对生产、生活的信心。商丹园区管委会周和斌主任认为,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脱贫,是摆在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产业扶贫增强脱贫后劲
午后的十五里铺村,暖阳高照。田地里,到处都是农人们忙碌的身影。“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土壤比较湿润,大家集中栽培,种苗不够的不要着急,明天还会运来,管够!”商丹园区下派扶贫村第一书记汤龙边给村民发放丹参苗边说。
“许多农村的事不是‘没办法’,而是‘不了解’。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召集老党员、村民代表一起摆龙门阵、话家常,了解村里的情况,群众的想法,村民的困难。”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崔孝栓告诉记者,能发展新的、高效的产业固然好,但是,由于贫困村的群众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比较难,在研究十五里铺村的产业扶贫时,通过充分与村民进行商讨,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考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这个贫困村“造血”。结合十五里铺村气候和耕地情况,选择了种植丹参、养殖果子狸、土鸡、土猪等大家熟悉的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先富带动后富,对原有的养殖户进行扶持,精选一批事业心强且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经济能手担任果子狸、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能手参与管理,园区出资以每户2000元的资金入股,贫困户年终分红。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让贫困户有了长效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参与感和积极性。
“走,到我家看看我的养鸡场,我媳妇正在喂鸡呢。”“先去我家吧,我们果子狸养殖基地离这最近,这会他们正聚在一起晒太阳,特别可爱。”得知记者来采访,村头广场上聚集了很多群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信的笑容,迫不及待的介绍着自己经营的产业。
经过一年多的帮扶,十五里铺村重点产业扶贫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局面,培育了果子狸、布尔山羊、散养鸡、土猪等主导养殖产业和核桃园、香菇等规模种植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69户贫困户和31户生活救济户分别参加果子狸合作社、丹参基地,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另外园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开启电商扶贫,依托十五里铺果子狸特色养殖优势产业,创建了金狸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村支书赵峰给记者晒出了一份商丹园区帮扶账单,修建党员活动室10万元,修建生产路10万元,果子狸养殖注入股金9万元,百亩丹参基地投入3万元,发放贫困户养殖补贴3.5万元,慰问贫困户2万元,修建文化广场4万元,整治村容村貌1.56万元。同时,争取15万元修建通组路,争取20万元修河堤。一组组数据彰显着商丹园区对帮扶村的倾情扶持。
技术人员正在指导群众栽植丹参苗
冬日暖阳普照,十五里铺村天空显得格外的蓝,老妇们悠闲地锻炼身体,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的戏耍。走进商州区刘湾街办十五里铺村,眼前是一幅富裕和谐的画面。“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人气越来越旺了,生活越来越好了。”这是75岁村民任大爷最直观的感受。即将过去的2015年对于该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年,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摆脱了几十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况;这一年,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们有了自己的活动健身场所;这一年,村里修建了河堤村民们修缮了房舍,山清水秀家园变美了;这一年,他们有了自己的产业,挣钱也更容易了。随着商丹园区“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十五里铺村的贫困面貌正在发生巨变。
整治村貌留住人
十五里铺村地处商州城南15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497户1735人。该村虽然距离城区仅15里,但受立地条件和交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缓慢。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低于全省1332元,低于全市435元,低于全区466元,外出务工赚钱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无从说起。去年,十五里铺村被列入商丹园区“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包扶对象后,园区制定了“一年全面启动,两年成效明显,后期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扶贫资金专户,从单位经费中拿出近50万元,迅速改变该村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一股建设热潮在十五里铺村掀起:村道硬化了,800米的通组路修好了,沿线民居改造工程16户墙体外粉涂白,5户院墙改造完成,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
在十五里铺赵沟土鸡养殖基地,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的杨海波。“过去,村里都是土路,下雨一脚泥泞,到处都是牛粪、猪粪,一不小心就要踩中‘地雷’。现在通组路都修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方便多了。”杨海波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城里做装饰生意,城里生意也不好做,去年回乡时看到村里的变化,就决定放弃城里工作,回到十五里铺投资30多万元发展养鸡产业。
33岁的村民贾龙龙,北漂打过工开过食堂,后来母亲一场重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并欠下了巨债,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这种情况下,他做出了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同样的选择——外出务工。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帮他选择了果子狸养殖项目,并联系了果子狸幼崽,安排他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园区还扶持了2万元的养殖补贴和20多万贴息贷款。“今年引进了150只果子狸种苗,平均每只产子3只,100只母狸能产300只,明年养殖规模能达到450只,按照市场每只900元的价格,300只商品狸能带来27万元的毛收入,除去人工费和饲料费,年纯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贾龙龙信心满满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精准扶贫,扶起的不仅仅是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应扶起他们对生产、生活的信心。商丹园区管委会周和斌主任认为,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脱贫,是摆在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产业扶贫增强脱贫后劲
午后的十五里铺村,暖阳高照。田地里,到处都是农人们忙碌的身影。“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土壤比较湿润,大家集中栽培,种苗不够的不要着急,明天还会运来,管够!”商丹园区下派扶贫村第一书记汤龙边给村民发放丹参苗边说。
“许多农村的事不是‘没办法’,而是‘不了解’。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召集老党员、村民代表一起摆龙门阵、话家常,了解村里的情况,群众的想法,村民的困难。”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崔孝栓告诉记者,能发展新的、高效的产业固然好,但是,由于贫困村的群众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比较难,在研究十五里铺村的产业扶贫时,通过充分与村民进行商讨,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考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这个贫困村“造血”。结合十五里铺村气候和耕地情况,选择了种植丹参、养殖果子狸、土鸡、土猪等大家熟悉的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先富带动后富,对原有的养殖户进行扶持,精选一批事业心强且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经济能手担任果子狸、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能手参与管理,园区出资以每户2000元的资金入股,贫困户年终分红。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让贫困户有了长效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参与感和积极性。
“走,到我家看看我的养鸡场,我媳妇正在喂鸡呢。”“先去我家吧,我们果子狸养殖基地离这最近,这会他们正聚在一起晒太阳,特别可爱。”得知记者来采访,村头广场上聚集了很多群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信的笑容,迫不及待的介绍着自己经营的产业。
经过一年多的帮扶,十五里铺村重点产业扶贫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局面,培育了果子狸、布尔山羊、散养鸡、土猪等主导养殖产业和核桃园、香菇等规模种植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69户贫困户和31户生活救济户分别参加果子狸合作社、丹参基地,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另外园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开启电商扶贫,依托十五里铺果子狸特色养殖优势产业,创建了金狸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村支书赵峰给记者晒出了一份商丹园区帮扶账单,修建党员活动室10万元,修建生产路10万元,果子狸养殖注入股金9万元,百亩丹参基地投入3万元,发放贫困户养殖补贴3.5万元,慰问贫困户2万元,修建文化广场4万元,整治村容村貌1.56万元。同时,争取15万元修建通组路,争取20万元修河堤。一组组数据彰显着商丹园区对帮扶村的倾情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