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打工妹回乡当电商
文/图 记者 谢非 吉文艳
文章字数:2551
  眼下正值香菇采摘时节,王会敏带领工人加班加点采摘香菇。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购狂欢日里,商州区夜村镇白杨店村二组农民王会敏凭借淘宝、一亩田、中国惠农网、微店等网络交易平台销售香菇、木耳、野生猕猴桃等商洛名优土特产,赚了个满盆满钵。从一个不懂电商为何物的农民,经过“双十一”这一战,王会敏尝到了新经济模式的甜头,一下子打开了经营新思路。
  来到王会敏家,其中的一个屋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商州会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卧室改成的办公室内,一边靠墙堆放着各种尺寸的快递箱子,另一边的桌子上则摆了两台电脑,屋子中间堆满了已经烘干分拣齐备的香菇。“这就是我的办公室了,‘双十一’前后的的一个星期,我总共接到了300多个订单。11月11日晚上,我和丈夫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因为第二天快递员就来取件了,要把当天接到的订单全部打包。网络时代要的就是快。”王会敏说。
  打工女返乡种香菇
  王会敏今年31岁,2002年从西安的一家职业学院毕业后,进了广东一家电子厂,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凭着肯吃苦的一股劲头,王会敏从普通工人一直做到了领班、组长。然而,王会敏的内心并不满足于仅仅是电子厂流水线上的一名组长,随后她应聘去了一家外贸公司,王会敏仍然干得很出色,在离开之前月收入已经近5000,并且在当地一所大学报韩语班,准备进修学习韩语。2009年末,经不住父母的劝说,王会敏回到老家。
  2010年正月,王会敏与当地小伙成婚。婚后的王会敏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却也为两个农村青年的未来隐隐担忧。“给别人打工也不是个办法,总得有个自己的事业。”王会敏说,她回想起以前在南方的时候,那里的人很喜欢北方的山珍和特产,而她的父亲常年种植香菇,于是王会敏也寻思着在自家门前的地里也搞香菇种植。
  就在当年,王会敏和丈夫投资了4万多元的香菇大棚建成了。但似乎成功总伴随着重重困难,在摘取成功的果实前,必要经过风雨的磨砺。由于王会敏是第一次独自搞香菇种植,没有控制好香菇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香菇得了绿霉病,收获的香菇质量、数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结果,第一年他们连本钱都没有收回来。但王会敏是个不轻易言败的人,她并没有因失败而退缩,反而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万多元,扩大了种植规模。这次,王会敏小心翼翼的照料着这些香菇,常常请教父亲和周围的香菇种植户。终于,王会敏的辛苦得到了回报,这一年香菇的病害得到了控制,收成自然也好了很多。接下来的5年时间,王会敏的香菇棚一直扩大再生产,由最初的7000袋发展到2.9万袋,成为白杨店最大的香菇种植户。
  成立合作社打基础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会敏参加了市农业局举办的职业农民食用菌种植培训,来自全市的200多名种植户在一起接受培训。培训结束后,王会敏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么多的种植户,每年这么大的产量,但却没有一个商洛自己的香菇品牌,品质上等的香菇全给外地客商做了嫁衣。这让王会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王会敏说干就干,她要成立自己的香菇品牌,把商洛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让全国的人都知道。但是,要成立自己的品牌,并不是一句话就能办成的事。要走向全国,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货源。倔强的王会敏决定从基础做起——成立合作社。把全村几十户香菇种植户联合起来,再把他们的香菇收购回来,从而解决自家货源不足的问题。
  满怀信心的王会敏再次被现实泼了冷水。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合作社竟然受到了种植户的冷遇。“以前村里也有过合作社,但是收了村民的钱,却没有给村民带来什么实惠。所以村民对合作社并不相信。我就想着,不能收农户一分钱,实实在在的为种植户做点事情,让村里的种植户能从中得到实惠,愿意跟着咱干。”王会敏说。
  为了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王会敏每次的收购价总要比别的地方高几毛钱,这下种植户都愿意把香菇送到合作社来。村里的香菇种植户郭芳玉说:“以前的香菇都是自己种,自己烘干,自己联系卖。现在有了合作社,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钱,很方便。大家跟着会敏干,觉得有奔头。”数月之后,王会敏的合作社社员由开始的7户到如今已经有了40户。“我们种植的面积和数量都增大之后,和外地客商谈价格也有了筹码,能为农民朋友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王会敏高兴的说。
  试水电商大获全胜
  2014年,王会敏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在网上买东西,她萌生了把自家的香菇也放到网上销售的想法。但这个想法被一拖再拖,直到她在今年参加职校的创业培训时,她向老师询问有关电商的事情,老师推荐她去市商务局咨询情况。谁知碰巧她遇到了阿里巴巴的一位地区经理,便受邀一同前往商州电子产业孵化园,在听取了一场有关端上发展的讲座后,当时对电商一窍不通的王会敏关于如何靠电商发展本地农特产品的发言,却让她受到了全场的关注。“当时就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全看向我,我脸烫的似热水浇,双腿发抖,都不知说的是啥了,反正就是把我对电商的理解和期待都说出来了,也不枉我来这一趟。”王会敏回忆当时开会的情景。
  在8月份的电商培训中,王会敏边学边练,拥有了自己的网店。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丈夫的时候,却引来丈夫的不屑。“他觉得农民做电商费事又费神,只能偶尔玩一下,对香菇销售起不到实质作用。”王会敏笑着说。就在网店开业的第二天,王会敏便接到了一笔来自四川的订单,对方购买了四斤香菇。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王会敏来说却像中了彩票一样的兴奋,因为这证明了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自己几个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当订单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时候,丈夫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现在一回家就问今天有没有接到订单,看到家里的干菇少了,立刻就出去到各家收购去了。”说到丈夫的变化,王会敏也是喜不自禁。今年“双十一”期间,王会敏的最大一笔订单是卖出去300斤干香菇,一单的交易量就达到10300元。随着订单增多,有一个难题摆在了她的面前。快递成本高始终是制约网上销售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无奈自家的快递量小,在各大快递公司都吃了闭门羹。于是,她就去找各个经营网店的商家,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去找快递公司谈价格。终于,在大家合力之下,快递公司将费用降到了较低的价格。
  如今,王会敏每天不但要处理网上的订单,同时她还在不断开拓移动终端的市场,各种手机软件一齐上,现在仅微信每月就有七八十单的生意。最近,王会敏正在为自己的香菇申请商标,重新设计包装,做品牌文化。同时,她还去外地考察香菇深加工,为将来做香菇系列产品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