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联动突围”:群策群力共赴精准扶贫攻坚战
——丹凤县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亮点扫描之三
文章字数:2943
  丹凤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始终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三道考题,将1500多名干部推上这个特别的“赛马场”,使他们接受这将会成为史上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面对全县识别出的82个贫困村2.03万户贫困户6.99万贫困人口,必须在2020年限期脱贫。这是一项新的政治任务,是一场全民共同参与的攻坚战。作为先后创造了小额信贷“孟加拉扶贫模式”、连片整村推进扶贫、“两项制度衔接”等扶贫工作经验的丹凤县,再一次显得群情激昂和踌躇满志。从蟒岭、流岭山巅,再到丹江、银花河两岸,一场以“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为作战方式的“三苦精神克穷魔”新的人民战争已经打响了。
  扶持谁?——动态管理选准对象,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丹凤县按照“县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准确识别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确保在小康路上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该县突出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攻坚战打好基础。针对过去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扶富不扶贫”的虚假政绩现象,按照农户申请、干部入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以真真正正摸清贫困底子,迅速使县上的工作节奏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接轨、合拍”,推动生产扶贫、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等“五个一批”工程实施,惠及贫困人群。目前,县上按照扶贫户、贫困户、救济户等进行分类识别,基本建立起户有卡、村有簿、镇有册、县有库的精准扶贫数据动态管理体系。
  在精准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础上,该县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扶贫方略,按照“缺啥补啥”和“哪方面有潜力扶哪方面”原则,逐村逐户量身定制三年脱贫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因村因户制宜选准帮扶项目,列出任务书、排出路线图、画出时间表,做到扶贫对象、扶持项目、责任人员、脱贫时限等“四明确”,确保扶贫资源全部用到脱贫致富的“第一民生”工程上。
  分管农村工作的县委副书记王湘曾专门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的专项调研。他深有体会的说: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是打赢攻坚战的前提,会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功效。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还必须放到“动态管理”上,对过去的档案进行重新认真核查,建立有序退出机制,让那些已经脱贫的人口学会自己走路,把有效资源全部倾斜给贫困人口。这样才能保证啃下硬骨头,才能保证按时甩掉贫困帽子。真正做到中央提出的“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的要求。
  谁来扶?——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协助“配方施治”
  从全年开始,丹凤县从县直单位和镇办一次抽调出1511名干部,采取联镇驻村入户结对子“攀亲”的方式,给群众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一条龙服务,力争苦战3年彻底甩掉贫困帽子。
  县上给每个镇确定1至2名县级领导牵头抓总,每个村由科级领导任工作队长。全县干部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普通干部,按照县级包5户、科级包3户、一般干部包1户的要求,包扶干部与贫困户签订承诺书,实行“双向承诺”机制,明确干部包扶职责,同步落实贫困户配合责任,做到“人换户不换、任务变目标不变、不脱贫队伍不散”。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全民投入打歼灭战,集中突围的良好工作态势。
  今年来,县上还进一步增加“援军”,从县镇机关选定139名优秀党员干部以“第一书记”身份派驻村上当“村官”,以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确定县级领导联系包抓,从县直部门的负责人中选派党建指导员或经济指导员,突出抓班子,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以校正纯经济的扶贫理念,为打好扶贫攻坚战提供政治保障。
  为了避免驻村干部“孤军作战”出现的“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难作为现象,县上实行派出单位与包扶干部、包扶对象“捆绑式”责任制,将11个示范村分别由11个部门包抓”,层层签订“军令状”,确保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以发挥县级部门的项目和行政资源优势,带着项目设施与真金白银来扶贫,集中解决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发改局在包抓庾岭镇窑沟村中,先后为村上争取资金200多万元,扶持贫困户和产业大户,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出了一个土种猪放养繁育的产业化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山大林密人稀的生态优势,使传统的圈养变为山坡放养,开发出无污染的无公害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也成为丹凤现代农业发展的佳话。
  包扶责任一旦明确,包扶村包扶户便是干部的“责任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晓虎是从纪委书记的岗位转任来的,但岗位变责任不变。他所承包的梨园村的胡有发、王双喜、赵海全等五户群众,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家家有产业,食用菌、金银花种植、大棚养殖颇有规模。他还计划明年再给额外追加几个贫困户指标,将其培养成示范户。用他的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扶贫攻坚,领导干部还是得打头阵。
  怎么扶?——真情牵手演绎“五大建设”连续剧
  丹凤县树立跳出农业抓扶贫的大扶贫理念,将扶贫开发与工业发展、文化旅游开发、社会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谱写出以扶贫工作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新华章。
  县上把握“长短结合”“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保证贫困户当年实现增收,又要确保有长远致富目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扶智”与“扶业”并举,形成良好扶贫体制机制。在解决“输血”问题上,县财政每年为每个村补助30万元建设资金,安排扶贫产业信贷资金200万元以上。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于在每年底完成任务的示范村奖励20万元,确保3年内每个示范村筹集资金不少于400万元。每年投放贷款4400万元帮助贫困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立稳定增收来源。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人群,筛选确定适宜自身发展的畜、药、果、菜、菌及二、三产业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户有1至2个致富项目和产业支撑。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贫困老年人、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和中高职在校生、贫困家庭大病患者等五类特殊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等制度实现精准“兜底”脱贫。
  在恢复“造血”功能方面,加大“扶智”力度,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就业培训、人人技能工程等培训资源,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点对点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项劳务技能或1至2门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同时,用足国家教育扶持政策,尽力满足贫苦户孩子更长求学之路,决不让贫困遗传给下一代。
  该县抓面上扶贫的亮点所在,是将精准扶贫与陕南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消费市场培育、深化农村改革等“六策”有机结合,精准发力。县上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与各项工作能“合拍共奏”的扶贫模式,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以形成精准扶贫“大合唱”和“交响乐”。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示范型、“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园区带动型、“移民搬迁+小城镇建设+商贸流通+产业园区+贫困户”的“五位一体”型等扶贫模式。特别是“美丽乡村”旗帜的树立,以扶贫项目为支撑的“田园式村庄”“生态式家园”样本也正在各地涌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在党中央吹响的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声中,丹凤人已做好了准备。(谢华 王丹锋 周文治 彭宏丹 冯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