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转型升级助推柞水工业逆势而上
——柞水县“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二
文章字数:1802
  随着陕西欧珂药业公司中成药生产线、盘龙公司醋酸棉酚生产线、200万吨钒钛磁铁矿技改等10个工业项目相继建成试产,大西沟800万吨菱铁矿采选、陕西银矿资源综合利用等9个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60亿元的下梁新型工业园区等5个新上工业项目悄然开工……入冬前后,柞水县工业经济突围寒潮、止滑回升、逆势而上。预计到年底,全县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62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50亿元,增长20.1%。
  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和县长姚书祥一致认为,工业结构不优是目前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必须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持之以恒调结构、转方式,通过布局调整、产品优化、技术改造、链条延伸等办法,促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做强矿产冶金,做大现代医药,做特现代农业,做好新兴产业,不断填补产业结构发展短板,破解“一矿独大”困局,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柞水县坚持工业转型两手抓,一手抓钢铁产业转型,把产业链向冶炼、铸造、制造领域延伸,把产品向高端提升,建设以金属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一手抓医药产业壮大,大力发展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全力支持盘龙、欧珂两家医药企业上市,进一步做大秦巴药苑品牌,建设现代医药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八大件”,不断提升西川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档次,建设秦岭山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锁定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现代材料、装备制造、“互联网+”等非资源型高新技术类产业项目,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正式启动了下梁新型工业园区和小岭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建设,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为了使矿产业稳产稳销,今年以来,柞水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适应新常态,想方设法稳增长,全力以赴调结构,采取“一对一”“点对点”和“内销外联”等办法,认真落实市上工业保产稳增长10条意见和13条促销措施,抓好大西沟、盘龙等企业正常生产。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陕钢、龙钢、达钢、汉钢联系对接生产销售配额和结算价格,帮助企业解决三角债务纠纷和用地、销售、融资等难题,为10余家企业落实贷款2.78亿元,促进御石、金正、金鑫、同兴等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工业经济止滑趋稳。前三季度,全县规模工业产值114.44亿元,增长24.8%,总量排名全市第二。
  招商引资与创优平台同步推进
  为了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柞水县立足生态、资源、区位三大优势,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理念,制定出台了《柞水县推行全民招商引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和《柞水县2015年从严从实、晋位争优考核办法》,落实了向上争取资金“主跑人”制度,坚持靶向施策,建立了客商信息、重要节会、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同乡会招商等五大平台,派出了9支专业招商队伍开展精准招商,围绕工业重点招引了一批装备制造、精密仪器、技术攻关类项目,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引进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非资源性产业项目,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引进了一批PPP、BOT和TOT项目。目前,累计签约项目19个,落实招商到位资金45.45亿元,排名位居全市前列。为确保实现“洽谈一个、引进一个、落地一个”的目标,县上对签约的重大项目实行县级领导挂帅、职能部门负责、招商干部包抓机制,集中力量破解项目用地、资金、审批等难题,并采取“月督查、季通报”等措施,将招商引资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建成。
  能否吸纳、集聚更多的资源要素,关键还在于园区平台载体的承载能力、服务水平。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按照“生态化、循环化、可持续”的理念,快速推进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及孵化园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全力推进项目聚集、要素集约、产业集群,吸引了大批西安及周边成功人士入园创业,工业园区扩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引进企业60余家,形成了百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我们以盘龙生态产业园更名为契机,建成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新吸引陕西五叶茶公司等4家企业成功入驻,园区全年可实现产值23亿元。”柞水县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王海燕介绍,他们主要围绕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养生保健等特色产业,招引一批龙头型、环保型、循环型大项目来推动集中区提档升级。下一步将重点紧扣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具有园区特色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推园区二次创业,打造国家级工业园区。(周成全 侯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