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家园 开启新生活
文章字数:4676
正在崛起的秦岭休闲之都,关天产业新城。
设施蔬菜产业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享受移民搬迁政策“挪出穷窝”,住进了新洋房。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加强感恩教育,丰富精神生活。
群众增收有出路
群山环抱中的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小区
移民搬迁,点亮幸福。
初冬里的傍晚时分,走进板桥镇移民新村,一座座小楼有序排列,一条条水泥路宽敞干净,在新区的广场中央,伴随着欢快的舞曲,30多位村民正在翩翩起舞,健身器材旁,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运动锻炼。
“以前在深山沟里住着,那还想过能跳上这广场舞,现在住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环境好,设施好,晚上没啥事在广场上跳舞锻炼,真是没想到还能赶上国家这好政策。”在板桥镇移民新村跳舞的程大妈说,现在搬进移民新村,交通、环境啥都好啦!
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对陕南地区是一个大好机遇,如今在商州区,谈到移民搬迁,搬迁群众都认为党和政府帮他们办了一件几代人想办而办不了的大事,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非常满意。同时,搬迁区域的群众对于移民搬迁的积极性是越来越高,全区上下正在以持续高涨的热情快速稳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
科学规划助力工程有序推进
2011年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是从根本上实现危地危房群众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四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
几年来,商州区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和城镇建设、产业支撑、移民搬迁“三位一体”目标,坚持大点搬迁、集中搬迁、上楼搬迁和靠城、靠镇、靠园区的“三搬三靠”原则,始终把移民搬迁作为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纽带和桥梁,克难攻坚,总结经验,创新举措,强势推进移民搬迁工作。
实施工程,规划先行。全区紧紧依照政策,认真研究,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切实提高搬迁规划编制水平,用规划统领移民搬迁的各项工作。区上从组织管理、规划选址、计划管理、对象审定、项目管理等方面对移民搬迁管理工作进行明确规定。对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工作实行绿色通道,严格对象审定,实现精准搬迁。注重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严格会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后续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坚持做到将移民搬迁同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工作统筹安排、规划,有力促进了移民搬迁顺利推进。
强化措施力促工程稳步推进
移民搬迁是全区的一项重点工作,工程浩大,工作千头万绪。
项目实施以来,商州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采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步步啃掉一座座大山,建起一座座小区。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区紧扣移民搬迁“规范、提升”两大主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促进移民搬迁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调整思路,合理布局。将2014至2016年项目一次规划,同步启动、压茬推进。在项目建设规模方面,坚持大点搬迁、上楼搬迁,杜绝复制农村现象。目前,已初步建设了沙河子片区、刘湾、大荆、腰市等一批千户以上大型集中安置项目,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强化措施,合力攻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片督导协调,进一步明确镇办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开展移民搬迁“百日攻坚”活动,明确目标、措施、进度、人员、责任。每月召开一次点评交账会,通过“通报点评摆问题、汇报交账比成效、播放图片晒进度、表态发言强措施”的办法,迅速掀起移民搬迁工作高潮。坚持周检查督查、月排名通报、季观摩互评、年考核兑现的督查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对项目建设进度缓慢、连续排名靠后的单位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对项目建设进度影响省市考核验收进行责任追究。
——创新方法,破解难题。采取“先审批、后完善”的办法,集中办公,加快审批;盘活白杨店食品站、市生活用品厂等低效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夜村白杨店、东城小区等安置点,集中安置群众572户;加大“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工作步伐,对能够限期拆除旧宅的地灾、洪灾搬迁户给予1万元奖励资金,引导群众住新房、拆旧房。
完善机制狠抓工程进度
为切实加快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步伐,区上制定出台《陕南移民搬迁重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修订《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六大机制,强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
——实行移民搬迁工作分片督导机制。将18个镇办划分为东南、西北、西南三个片区,由区委书记、区长、常务副区长分片负责,定期巡回督导,每半月由片区领导召开协调调度会议,对督导片区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落实责任、明确限时,并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实行跟踪督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实行重大项目区级领导主抓、部门负责推进机制。对2个5000户以上的杨峪河下赵塬、沙河子移民搬迁安置区和刘湾杨湾、夜村镇等2个1000户以上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成立区级指挥部,每个项目抽调2名区级领导,确定一个责任部门,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全力负责推进。
——实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镇办主抓机制。对2014至2016年度集中安置项目中1000户以下的集中安置点,由各镇办党委、政府承担建设主体责任,并成立专门项目管理处,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区级领导和部门按照联片包镇责任,协助各包抓镇办督促、协调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问题和“大小配套”项目的落实工作。
——实行镇办党委书记担责、镇长(主任)挂帅的强力推进机制。把移民搬迁工作作为镇办头号工程,成立由各镇办书记任组长,镇长(主任)任副组长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逐安置点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处,分别由书记和镇长(主任)牵头主抓,形成强力的基层工作领导机制,为移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实行月督查通报、季点评曝光的考核奖惩机制。成立由监察、考核办、督查室、移民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建立“月督查通报、季点评曝光”的督查考核机制。每月底前由联合督查组对当月各镇办、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集中督促检查,形成督查报告,综合排名,全区通报。对月通报排名前三位的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分别加1.5、1、0.5分,对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扣1.5、1、0.5分。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点评会,季考核排名第一的镇办、部门授予流动红旗,年终考核加5分,并奖励10万元;对最后一名的镇办和部门给予黄牌警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扣5分。
——实行“挂钩市考、同奖同罚”的奖惩兑现机制。在市月考中,对所奖分值分别给予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相应部门或镇办同分值奖励,扣分时相应从承担任务的镇办和部门考核中扣减。在市季考中,若区上受黄牌警告,将对扣分最多的镇办党政“一把手”的扣分最多的部门“一把手”采取组织措施,严重者给予免职调离。同时,对在月评季考中末位曝光的镇办或部门“一把手”当年不得提拔、评优,对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予以提拔重用。
整合资源打造新型社区
始终把搬迁工作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坚持系统谋划,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力促使移民搬迁小区设施齐全,周围有相关配套产业,让搬迁户安居乐业。
将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根据城镇建设规划,把移民搬迁与沙河子省级重点镇以及大荆镇、黑龙口镇、杨斜镇等小城镇建设密切结合,建成了沙河子柴湾等一批城镇多层安置项目,鼓励、引导搬迁户跨区域进城、进镇上楼安置,着力打造“四办两镇”、大荆、腰市、夜村、杨斜等小城镇集群。
将移民搬迁与园区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围绕商丹循环工业园区、荆河生态工业园区等布局建设移民搬迁项目,促进搬迁群众围绕工业发展三产、就近就业,围绕新型现代农业园佳骞现代农业区布局实施移民搬迁,推进土地有效流转,引导搬迁群众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改造,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围绕腰市镇江山旅游开发区、杨斜秦王山旅游开发区等布局建设移民搬迁工程,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商贸、旅游、服务、农家乐等致富项目,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将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整合保障性住房与移民搬迁安置房“两房”资源,出台政策,拉通对象,回购金岸小区限价商品房,安置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移民搬迁对象,按政策给付建房补助,促进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两项工作共同推进、互利共赢。
将完善配套设施与优化后续服务相结合。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各尽其力”的项目整合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安置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房屋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实行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批建设。同时,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安置点道路、护坡挡墙、社区、幼儿园等项目资金,着力为群众创造设施齐全、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共筑富路稳固搬迁群众
在全力推进集中安置点建设的同时,商州区采取灵活方式,以流转搬迁户的土地等方式为搬迁群众寻求致富路子,增加群众收入来源,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群众搬迁后耕地因距离远,够不着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商州区从根本上寻求致富方法,流转搬迁户的土地,让其产生经济效益。区上确定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规范管理、有序流转、示范引领、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在制定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移民搬迁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为推进全区移民搬迁林地、耕地流转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商州区成立移民搬迁林地耕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商州区陕南移民搬迁林地耕地流转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定大荆镇、刘湾街道办事处叶庙村和沙河子镇王山底村为试点村,按计划、按步骤实施。
试点镇、村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开展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会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充分调动搬迁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对涉及村民小组的林地耕地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每家每户可调出的耕地面积等情况。工作人员实地逐块丈量调查,认真填制表格,现场公布土地面积并由户主和村民小组签字认可,对流转土地数量张榜公布7天,公布期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实,群众无异议后才能进入流转程序;最后耕地承包方与农户签订流转协议。经过区、镇移民干部的努力,大荆镇西村、民生村、孟村等与陕西秦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地的个体经营户签订流转合同,流转土地1100多亩;沙河子镇王山底村流转土地150多亩,其他地方也都效仿进行土地流转。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因地制宜,灵活选取流转方式,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商州区大荆镇西村、民生村和新街村,农户采取委托租赁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陕西秦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规模化农业生产,获得了一定的收益,部分搬迁的农户进入企业打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孟村部分群众将土地转包给本村或外村的群众发展苗圃,群众也腾出手来放心出门打工,不再有后顾之忧。在沙河子镇王山底村,搬迁户将土地转让给村集体,由集体统一栽上葡萄苗,集体统一经营,再由集体寻找合适的承包人进行经营。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区2014年2512户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12个安置点2272户房屋主体全部完工,入住率50%以上。2015年度共建设8个集中安置项目,集中安置2282户。截至目前,安置房屋达到入住条件956套,占41.90%;主体完工1110套,占48.64%;主体在建216套,占9.46%;分散安置118户450人,分散安置房全面建成。流转搬迁户土地1000多亩,初步实现经济收入100多万元。
搬进新家园,开启新生活。如今,放眼商州,一个个欣欣向荣、村美人富的陕南移民搬迁点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条条致富路子也让搬迁户展露笑颜。商州以其“以民为本”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搬迁路。
设施蔬菜产业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享受移民搬迁政策“挪出穷窝”,住进了新洋房。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加强感恩教育,丰富精神生活。
群众增收有出路
群山环抱中的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小区
移民搬迁,点亮幸福。
初冬里的傍晚时分,走进板桥镇移民新村,一座座小楼有序排列,一条条水泥路宽敞干净,在新区的广场中央,伴随着欢快的舞曲,30多位村民正在翩翩起舞,健身器材旁,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运动锻炼。
“以前在深山沟里住着,那还想过能跳上这广场舞,现在住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环境好,设施好,晚上没啥事在广场上跳舞锻炼,真是没想到还能赶上国家这好政策。”在板桥镇移民新村跳舞的程大妈说,现在搬进移民新村,交通、环境啥都好啦!
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对陕南地区是一个大好机遇,如今在商州区,谈到移民搬迁,搬迁群众都认为党和政府帮他们办了一件几代人想办而办不了的大事,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非常满意。同时,搬迁区域的群众对于移民搬迁的积极性是越来越高,全区上下正在以持续高涨的热情快速稳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
科学规划助力工程有序推进
2011年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是从根本上实现危地危房群众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四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
几年来,商州区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和城镇建设、产业支撑、移民搬迁“三位一体”目标,坚持大点搬迁、集中搬迁、上楼搬迁和靠城、靠镇、靠园区的“三搬三靠”原则,始终把移民搬迁作为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纽带和桥梁,克难攻坚,总结经验,创新举措,强势推进移民搬迁工作。
实施工程,规划先行。全区紧紧依照政策,认真研究,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切实提高搬迁规划编制水平,用规划统领移民搬迁的各项工作。区上从组织管理、规划选址、计划管理、对象审定、项目管理等方面对移民搬迁管理工作进行明确规定。对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工作实行绿色通道,严格对象审定,实现精准搬迁。注重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严格会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后续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坚持做到将移民搬迁同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工作统筹安排、规划,有力促进了移民搬迁顺利推进。
强化措施力促工程稳步推进
移民搬迁是全区的一项重点工作,工程浩大,工作千头万绪。
项目实施以来,商州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采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步步啃掉一座座大山,建起一座座小区。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区紧扣移民搬迁“规范、提升”两大主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促进移民搬迁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调整思路,合理布局。将2014至2016年项目一次规划,同步启动、压茬推进。在项目建设规模方面,坚持大点搬迁、上楼搬迁,杜绝复制农村现象。目前,已初步建设了沙河子片区、刘湾、大荆、腰市等一批千户以上大型集中安置项目,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强化措施,合力攻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片督导协调,进一步明确镇办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开展移民搬迁“百日攻坚”活动,明确目标、措施、进度、人员、责任。每月召开一次点评交账会,通过“通报点评摆问题、汇报交账比成效、播放图片晒进度、表态发言强措施”的办法,迅速掀起移民搬迁工作高潮。坚持周检查督查、月排名通报、季观摩互评、年考核兑现的督查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对项目建设进度缓慢、连续排名靠后的单位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对项目建设进度影响省市考核验收进行责任追究。
——创新方法,破解难题。采取“先审批、后完善”的办法,集中办公,加快审批;盘活白杨店食品站、市生活用品厂等低效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夜村白杨店、东城小区等安置点,集中安置群众572户;加大“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工作步伐,对能够限期拆除旧宅的地灾、洪灾搬迁户给予1万元奖励资金,引导群众住新房、拆旧房。
完善机制狠抓工程进度
为切实加快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步伐,区上制定出台《陕南移民搬迁重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修订《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六大机制,强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
——实行移民搬迁工作分片督导机制。将18个镇办划分为东南、西北、西南三个片区,由区委书记、区长、常务副区长分片负责,定期巡回督导,每半月由片区领导召开协调调度会议,对督导片区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落实责任、明确限时,并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实行跟踪督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实行重大项目区级领导主抓、部门负责推进机制。对2个5000户以上的杨峪河下赵塬、沙河子移民搬迁安置区和刘湾杨湾、夜村镇等2个1000户以上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成立区级指挥部,每个项目抽调2名区级领导,确定一个责任部门,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全力负责推进。
——实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镇办主抓机制。对2014至2016年度集中安置项目中1000户以下的集中安置点,由各镇办党委、政府承担建设主体责任,并成立专门项目管理处,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区级领导和部门按照联片包镇责任,协助各包抓镇办督促、协调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问题和“大小配套”项目的落实工作。
——实行镇办党委书记担责、镇长(主任)挂帅的强力推进机制。把移民搬迁工作作为镇办头号工程,成立由各镇办书记任组长,镇长(主任)任副组长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逐安置点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处,分别由书记和镇长(主任)牵头主抓,形成强力的基层工作领导机制,为移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实行月督查通报、季点评曝光的考核奖惩机制。成立由监察、考核办、督查室、移民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建立“月督查通报、季点评曝光”的督查考核机制。每月底前由联合督查组对当月各镇办、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集中督促检查,形成督查报告,综合排名,全区通报。对月通报排名前三位的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分别加1.5、1、0.5分,对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扣1.5、1、0.5分。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点评会,季考核排名第一的镇办、部门授予流动红旗,年终考核加5分,并奖励10万元;对最后一名的镇办和部门给予黄牌警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扣5分。
——实行“挂钩市考、同奖同罚”的奖惩兑现机制。在市月考中,对所奖分值分别给予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相应部门或镇办同分值奖励,扣分时相应从承担任务的镇办和部门考核中扣减。在市季考中,若区上受黄牌警告,将对扣分最多的镇办党政“一把手”的扣分最多的部门“一把手”采取组织措施,严重者给予免职调离。同时,对在月评季考中末位曝光的镇办或部门“一把手”当年不得提拔、评优,对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予以提拔重用。
整合资源打造新型社区
始终把搬迁工作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坚持系统谋划,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力促使移民搬迁小区设施齐全,周围有相关配套产业,让搬迁户安居乐业。
将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根据城镇建设规划,把移民搬迁与沙河子省级重点镇以及大荆镇、黑龙口镇、杨斜镇等小城镇建设密切结合,建成了沙河子柴湾等一批城镇多层安置项目,鼓励、引导搬迁户跨区域进城、进镇上楼安置,着力打造“四办两镇”、大荆、腰市、夜村、杨斜等小城镇集群。
将移民搬迁与园区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围绕商丹循环工业园区、荆河生态工业园区等布局建设移民搬迁项目,促进搬迁群众围绕工业发展三产、就近就业,围绕新型现代农业园佳骞现代农业区布局实施移民搬迁,推进土地有效流转,引导搬迁群众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改造,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围绕腰市镇江山旅游开发区、杨斜秦王山旅游开发区等布局建设移民搬迁工程,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商贸、旅游、服务、农家乐等致富项目,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将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整合保障性住房与移民搬迁安置房“两房”资源,出台政策,拉通对象,回购金岸小区限价商品房,安置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移民搬迁对象,按政策给付建房补助,促进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两项工作共同推进、互利共赢。
将完善配套设施与优化后续服务相结合。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各尽其力”的项目整合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安置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房屋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实行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批建设。同时,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安置点道路、护坡挡墙、社区、幼儿园等项目资金,着力为群众创造设施齐全、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共筑富路稳固搬迁群众
在全力推进集中安置点建设的同时,商州区采取灵活方式,以流转搬迁户的土地等方式为搬迁群众寻求致富路子,增加群众收入来源,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群众搬迁后耕地因距离远,够不着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商州区从根本上寻求致富方法,流转搬迁户的土地,让其产生经济效益。区上确定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规范管理、有序流转、示范引领、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在制定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移民搬迁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为推进全区移民搬迁林地、耕地流转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商州区成立移民搬迁林地耕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商州区陕南移民搬迁林地耕地流转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定大荆镇、刘湾街道办事处叶庙村和沙河子镇王山底村为试点村,按计划、按步骤实施。
试点镇、村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开展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会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充分调动搬迁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对涉及村民小组的林地耕地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每家每户可调出的耕地面积等情况。工作人员实地逐块丈量调查,认真填制表格,现场公布土地面积并由户主和村民小组签字认可,对流转土地数量张榜公布7天,公布期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实,群众无异议后才能进入流转程序;最后耕地承包方与农户签订流转协议。经过区、镇移民干部的努力,大荆镇西村、民生村、孟村等与陕西秦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地的个体经营户签订流转合同,流转土地1100多亩;沙河子镇王山底村流转土地150多亩,其他地方也都效仿进行土地流转。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因地制宜,灵活选取流转方式,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商州区大荆镇西村、民生村和新街村,农户采取委托租赁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陕西秦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规模化农业生产,获得了一定的收益,部分搬迁的农户进入企业打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孟村部分群众将土地转包给本村或外村的群众发展苗圃,群众也腾出手来放心出门打工,不再有后顾之忧。在沙河子镇王山底村,搬迁户将土地转让给村集体,由集体统一栽上葡萄苗,集体统一经营,再由集体寻找合适的承包人进行经营。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区2014年2512户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12个安置点2272户房屋主体全部完工,入住率50%以上。2015年度共建设8个集中安置项目,集中安置2282户。截至目前,安置房屋达到入住条件956套,占41.90%;主体完工1110套,占48.64%;主体在建216套,占9.46%;分散安置118户450人,分散安置房全面建成。流转搬迁户土地1000多亩,初步实现经济收入100多万元。
搬进新家园,开启新生活。如今,放眼商州,一个个欣欣向荣、村美人富的陕南移民搬迁点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条条致富路子也让搬迁户展露笑颜。商州以其“以民为本”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搬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