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普惠城乡群众
文章字数:1099
本报讯(记者 贾书章)“十二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商洛财政发展较快、人民群众受益较多的时期。我市财政部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千方百计抓收入,全力以赴保增长,尽心竭力惠民生,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财力性补助268亿元,全市累计支出728亿元,预计全市财政支出从2010年的90.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78亿元,是2010年的1.97倍,年递增14.6%,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开展“育财强税”活动,从2011年起,连续4年对全市财源建设先进县区和先进企业进行奖励,共奖励县区12个(次),企业82户,奖励资金达850万元,有力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狠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支农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至2015年,共争取中、省财政支农资金98.25亿元,较“十一五”增长120%。预计2015年财政支农投入32.92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支农投入将达到141.05亿元,年均增长8.81%,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0.97亿元,其中市本级共安排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大力支持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共筹集移民搬迁安置资金68.72亿元,2011年至2014年,累计实施移民搬迁6.9万户25.7万人,共建集中安置点643个,安置59569户219804人,集中安置率86.18%,城镇安置率64%,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任务,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坚持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的有机结合,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加大民生兜底政策向普惠、基本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重点在解决突出矛盾、薄弱环节和政策均衡性上下功夫,每年用于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均在80%以上,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2015年民生工程财政投入65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54%,年均增长31%。五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重点向高寒边远乡镇、困难弱势群众倾斜,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了全免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达到了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由城镇向农村、由职工向居民扩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9337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数的8.1%;农村低保对象128781人,占全市农业人口数的6.3%。五年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1600元/年/人提高到2500元/年/人,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90元/月/人提高到425元/月/人,各级财政共投入29亿元资金用于城乡低保补助金的发放。五年来,全市通过“一卡通”发放系统发放惠民补贴资金30.15亿元,惠及群众60余万户190多万人。公共财政的阳光,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开展“育财强税”活动,从2011年起,连续4年对全市财源建设先进县区和先进企业进行奖励,共奖励县区12个(次),企业82户,奖励资金达850万元,有力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狠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支农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至2015年,共争取中、省财政支农资金98.25亿元,较“十一五”增长120%。预计2015年财政支农投入32.92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支农投入将达到141.05亿元,年均增长8.81%,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0.97亿元,其中市本级共安排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大力支持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共筹集移民搬迁安置资金68.72亿元,2011年至2014年,累计实施移民搬迁6.9万户25.7万人,共建集中安置点643个,安置59569户219804人,集中安置率86.18%,城镇安置率64%,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任务,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坚持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的有机结合,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加大民生兜底政策向普惠、基本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重点在解决突出矛盾、薄弱环节和政策均衡性上下功夫,每年用于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均在80%以上,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2015年民生工程财政投入65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54%,年均增长31%。五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重点向高寒边远乡镇、困难弱势群众倾斜,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了全免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达到了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由城镇向农村、由职工向居民扩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9337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数的8.1%;农村低保对象128781人,占全市农业人口数的6.3%。五年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1600元/年/人提高到2500元/年/人,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90元/月/人提高到425元/月/人,各级财政共投入29亿元资金用于城乡低保补助金的发放。五年来,全市通过“一卡通”发放系统发放惠民补贴资金30.15亿元,惠及群众60余万户190多万人。公共财政的阳光,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