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单臂保洁员
文章字数:2375
垃圾被运到填埋场后,何诣根把车厢打扫干净。
“收垃圾啦——收垃圾啦——”一声声清脆的吆喝声打破了冬日清晨的寂静。在丹凤县蔡川镇街道,当邻里乡亲们听到熟悉的喇叭声后便早早地把垃圾堆放在门前。几分钟后,乡村保洁员何诣根把自己的三轮车停靠在路边,从车里拿出扫帚、铁锨,沿着街道把住户门前的垃圾清扫干净,然后并将其运往两公里以外的垃圾填埋场。何诣根是蔡川镇街道唯一的环卫工人。在他的精心保洁下,使得这个偏远小镇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0点多时,冬日的阳光已暖融融地洒在了这个偏北的小镇。忙活了两个小时之后,何诣根又开着三轮车“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这时,他的额头渗出了颗粒大的汗珠,他也顾不得擦一下。“其实不算太累,早上起来干点活儿还蛮热乎的。”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着对记者说。
担当乡村保洁员
何诣根8岁那年不小心跌入火坑,致使右手严重烧伤,从此右手落下了终身残疾。但命运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乡村汉子,生活的艰难却一步步磨砺了他坚韧的个性和开朗的性格。在随后的日子里,诚实憨厚的何诣根也和其他人一样娶妻生子,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甜蜜幸福,让他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2014年3月1日,经过村上推荐、镇上审核,甘于吃苦的他成为蔡川镇街道唯一的保洁员。没有保洁工具,家里的农用工具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没有垃圾车,他就把自己的三轮车进行改装……镇上所有的垃圾都是靠他这个单臂“铁人”完成。
“开始干这份工作时,街道的群众很不配合,依然习惯性地往街边、河道乱扔乱堆垃圾。”为了肩负起保洁的责任,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以改变农村群众长期以来环保意识缺失的意识,何诣根亲自打印并向群众发放了乡村环保倡议书,在河道周边制作了环保警示牌,并且在垃圾运输车上安放了音响,积极引导群众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一年多来,在他的感召下,当地群众环保意识逐步得到转变。
面对部分群众“前脚走后脚扔”的现象,何诣根开始显得也很无奈。后来,他也敢于“抹脸”,主动走上前去和住户沟通,虽然有时受到个别住户的“冷嘲热讽”,但他始终坚持用事实和道理去说服群众,时间久了,住户们也就认可了他的想法。“只要群众的环保意识有丁点儿转变,即使偶尔红红脸也没啥。”
乐观面对的生活启示录
“我不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和正常人做的一样,甚至比一些人做的更好更出色。”坚毅自信的生活态度道出了这个农村汉子的生活启示录。
三年前,当何诣根沉浸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中时,妻子突然离家出走,只留下一个十多岁的女儿与他相依为命。后来,他多次外出寻找妻子希望其回心转意,然而这段维持了十几年的婚姻最后还是以失败而结束。面对人生失意的转折,何诣根没有抱怨生活,也没有悲叹命运的不公,他显得很平静,“跟我生活,日子肯定过得很艰辛。既然我不能左右别人的幸福,倒不如把眼下的生活过好。”
为了撑起这个破碎的家,全心全意地把女儿抚养成人,何诣根把临街的三间土房几乎全部租了出去,除了给女儿留一个学习生活的空间外,自己则挤在一个只有四五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样一年就会为家里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至于家里的农活,他也从未闲着。做饭、挖地、劈柴成了他平日最基本的活动,而且还栽种了60多棵核桃树。如果街邻需要人手帮忙时,他总是抢在前头,活儿不光干的好还干的利索。因此,乡亲们只要家里有挣钱的零活儿,都乐意前来找他。
何诣根最牵挂的莫过于他的女儿。每当女儿拿着优异的成绩单放到他的手上时,他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感动。一到下午放学时间,他都会提前把饭做好等着女儿回来一起吃。如果给人干活回来晚了,他就提前往女儿的书包里塞上几块零用钱,让女儿在外面买碗饭吃。然而,女儿总是舍不得花这几块钱。直到有一天,当身心俱疲的何诣根回到家时,发现女儿在锅里给他留着冒着热气的饭时,霎时一股暖流直涌上他的心头,刹那间,他觉得女儿长大了。
快乐在于越干越有起色
每天7点起床,8点按时上岗,一天工作四五个小时,这是何诣根的“工作时间”。
蔡川镇位于丹凤县最北边,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山沟里的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上学都在街道租房住,当起了“陪读妈妈”。学生以及“陪读妈妈”的大量涌入使得这个只有300多户的蔡川镇街道一下子增加了一倍人口,街道的垃圾也成倍地增加。“工作日期间,街道随处可见果皮、废纸、塑料袋等各种垃圾,垃圾量不仅增加了,而且保持比较难。”何诣根说,“一到周末,学生随父母回家了,街道就变得干净了许多。”
一年多来,何诣根凭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工作的负责,蔡川镇街道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150多吨垃圾被安全地运到了垃圾填埋场,实现了垃圾的填埋存放。而一辆三轮车、一把扫帚、一把铁锨、一柄耙子却成了这个“单手”环卫工的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为了使自己的垃圾运输车每次拉的垃圾更多些,他还对垃圾车进行“改装”,加高了车厢,使其一次能拉1吨多垃圾。
“原来垃圾没人管,人们把垃圾、杂物随意往街道堆,到处看起来脏乱差。现在有了保洁员,街道卫生大大地改善了,再也闻不到垃圾臭味了。”临街经营着一家修理部的何福祥欣慰地说。
“治理乡村环境卫生,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更重要的在于培育群众的环保意识,改变农村群众长期以来的固化思维。”蔡川镇副镇长梁鹏飞告诉记者,原来农村的环境卫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街道人口的增多,每天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也没有专人保洁。同时,环保经费的缺乏也延缓了环境问题的治理。“何诣根为人吃苦耐劳,责任心强,虽然工资低,但他愿意接这个‘苦差事’。”
目前,何诣根不光是镇上的卫生保洁员,还是卫生监督员和管理员。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也在流动摊贩的治理、环保宣传以及水源保护等方面发光发热。他的行动正逐渐在影响和感召着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乡村环保行动之中,镇容村貌发生着新的变化,“我不会放弃这份工作,虽然有时很辛苦,但它让人生变得很有意义。”
“收垃圾啦——收垃圾啦——”一声声清脆的吆喝声打破了冬日清晨的寂静。在丹凤县蔡川镇街道,当邻里乡亲们听到熟悉的喇叭声后便早早地把垃圾堆放在门前。几分钟后,乡村保洁员何诣根把自己的三轮车停靠在路边,从车里拿出扫帚、铁锨,沿着街道把住户门前的垃圾清扫干净,然后并将其运往两公里以外的垃圾填埋场。何诣根是蔡川镇街道唯一的环卫工人。在他的精心保洁下,使得这个偏远小镇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0点多时,冬日的阳光已暖融融地洒在了这个偏北的小镇。忙活了两个小时之后,何诣根又开着三轮车“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这时,他的额头渗出了颗粒大的汗珠,他也顾不得擦一下。“其实不算太累,早上起来干点活儿还蛮热乎的。”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着对记者说。
担当乡村保洁员
何诣根8岁那年不小心跌入火坑,致使右手严重烧伤,从此右手落下了终身残疾。但命运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乡村汉子,生活的艰难却一步步磨砺了他坚韧的个性和开朗的性格。在随后的日子里,诚实憨厚的何诣根也和其他人一样娶妻生子,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甜蜜幸福,让他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2014年3月1日,经过村上推荐、镇上审核,甘于吃苦的他成为蔡川镇街道唯一的保洁员。没有保洁工具,家里的农用工具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没有垃圾车,他就把自己的三轮车进行改装……镇上所有的垃圾都是靠他这个单臂“铁人”完成。
“开始干这份工作时,街道的群众很不配合,依然习惯性地往街边、河道乱扔乱堆垃圾。”为了肩负起保洁的责任,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以改变农村群众长期以来环保意识缺失的意识,何诣根亲自打印并向群众发放了乡村环保倡议书,在河道周边制作了环保警示牌,并且在垃圾运输车上安放了音响,积极引导群众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一年多来,在他的感召下,当地群众环保意识逐步得到转变。
面对部分群众“前脚走后脚扔”的现象,何诣根开始显得也很无奈。后来,他也敢于“抹脸”,主动走上前去和住户沟通,虽然有时受到个别住户的“冷嘲热讽”,但他始终坚持用事实和道理去说服群众,时间久了,住户们也就认可了他的想法。“只要群众的环保意识有丁点儿转变,即使偶尔红红脸也没啥。”
乐观面对的生活启示录
“我不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和正常人做的一样,甚至比一些人做的更好更出色。”坚毅自信的生活态度道出了这个农村汉子的生活启示录。
三年前,当何诣根沉浸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中时,妻子突然离家出走,只留下一个十多岁的女儿与他相依为命。后来,他多次外出寻找妻子希望其回心转意,然而这段维持了十几年的婚姻最后还是以失败而结束。面对人生失意的转折,何诣根没有抱怨生活,也没有悲叹命运的不公,他显得很平静,“跟我生活,日子肯定过得很艰辛。既然我不能左右别人的幸福,倒不如把眼下的生活过好。”
为了撑起这个破碎的家,全心全意地把女儿抚养成人,何诣根把临街的三间土房几乎全部租了出去,除了给女儿留一个学习生活的空间外,自己则挤在一个只有四五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样一年就会为家里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至于家里的农活,他也从未闲着。做饭、挖地、劈柴成了他平日最基本的活动,而且还栽种了60多棵核桃树。如果街邻需要人手帮忙时,他总是抢在前头,活儿不光干的好还干的利索。因此,乡亲们只要家里有挣钱的零活儿,都乐意前来找他。
何诣根最牵挂的莫过于他的女儿。每当女儿拿着优异的成绩单放到他的手上时,他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感动。一到下午放学时间,他都会提前把饭做好等着女儿回来一起吃。如果给人干活回来晚了,他就提前往女儿的书包里塞上几块零用钱,让女儿在外面买碗饭吃。然而,女儿总是舍不得花这几块钱。直到有一天,当身心俱疲的何诣根回到家时,发现女儿在锅里给他留着冒着热气的饭时,霎时一股暖流直涌上他的心头,刹那间,他觉得女儿长大了。
快乐在于越干越有起色
每天7点起床,8点按时上岗,一天工作四五个小时,这是何诣根的“工作时间”。
蔡川镇位于丹凤县最北边,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山沟里的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上学都在街道租房住,当起了“陪读妈妈”。学生以及“陪读妈妈”的大量涌入使得这个只有300多户的蔡川镇街道一下子增加了一倍人口,街道的垃圾也成倍地增加。“工作日期间,街道随处可见果皮、废纸、塑料袋等各种垃圾,垃圾量不仅增加了,而且保持比较难。”何诣根说,“一到周末,学生随父母回家了,街道就变得干净了许多。”
一年多来,何诣根凭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工作的负责,蔡川镇街道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150多吨垃圾被安全地运到了垃圾填埋场,实现了垃圾的填埋存放。而一辆三轮车、一把扫帚、一把铁锨、一柄耙子却成了这个“单手”环卫工的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为了使自己的垃圾运输车每次拉的垃圾更多些,他还对垃圾车进行“改装”,加高了车厢,使其一次能拉1吨多垃圾。
“原来垃圾没人管,人们把垃圾、杂物随意往街道堆,到处看起来脏乱差。现在有了保洁员,街道卫生大大地改善了,再也闻不到垃圾臭味了。”临街经营着一家修理部的何福祥欣慰地说。
“治理乡村环境卫生,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更重要的在于培育群众的环保意识,改变农村群众长期以来的固化思维。”蔡川镇副镇长梁鹏飞告诉记者,原来农村的环境卫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街道人口的增多,每天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也没有专人保洁。同时,环保经费的缺乏也延缓了环境问题的治理。“何诣根为人吃苦耐劳,责任心强,虽然工资低,但他愿意接这个‘苦差事’。”
目前,何诣根不光是镇上的卫生保洁员,还是卫生监督员和管理员。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也在流动摊贩的治理、环保宣传以及水源保护等方面发光发热。他的行动正逐渐在影响和感召着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乡村环保行动之中,镇容村貌发生着新的变化,“我不会放弃这份工作,虽然有时很辛苦,但它让人生变得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