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品瓷
文章字数:1452
在陈炉品瓷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
从铜川鸭口煤矿路遥文学纪念馆出来,大巴在雨雾中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行,约一个小时后,到了陈炉古镇!从大巴上下来,我发现当地的民居多依山自上而下修建,一层挨着一层。上层人家的窑底则是下层人家的窑顶,下面一家的窑背,则是上面一家的院落。在这些层层叠叠的窑屋当中,为了减轻下层院墙的压力,人们利用废弃的陶罐来垒墙,这种罐罐墙远远望去,似层层叠叠排列有序的蜂房,让人叹为观止。细品那一道道用瓷罐垒起的院落,在阳光照耀下,简直就是一幅壮美的油画。
沿广场边的台阶而下,踏上那条用瓷片铺就的小道,会感到双脚不那么踏实起来,那上面的每一个花纹,都记载着一段文化,见证着我们这个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
顺着一道道弥漫着花草香的罐罐墙下行,便是王家瓷坊。走进王家瓷坊仿佛走进了陶瓷艺术的宝库,这里烧造陶瓷的炉火近千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听坊主介绍,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陈炉窑烧造陶瓷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金代,经元代发展,兴盛于明、清。这里除烧制瓷器外,还烧制大量建材,位于西安的小雁塔、明秦王府等建筑的孔雀蓝琉璃瓦就是出自陈炉窑。近千年来,陈炉窑火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制瓷窑场,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
陈炉还是耀州窑一脉单传的窑场。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之一,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宋时属于耀州,人们便将这一窑系称为耀州窑。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以其造型“巧如范金”、瓷釉“精比琢玉”“温温如也”而著称于世。至北宋的中、末期,这里的青瓷烧造已达巅峰,形成了“南龙泉”与“北耀州”的对势。耀州窑虽属于民窑,但由于质地及纹饰的精美,耀州瓷曾一度成为朝廷的贡器。
陈炉窑青瓷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是世代陈炉人生活感受的真实表达。这里的窑户从挖泥、淘洗、成型到彩绘、烧成,所有工序都能自己完成,所以,这里的制作工艺是纯粹的手工制作,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工工艺。
听了有关陈炉陶瓷制品的介绍,我来到一间制陶作坊里,一边观赏一边品味。这里虽然场面不大,但人却显得大气,可以随处拍照,也可与匠人交谈,看得出他们十分地悠闲,无论是年轻的后生还是中年村妇,个个脸上都写满了快乐与幸福。
走进后面的两面大窑,一个用来做坯,一个用来绘画,各有工匠三四人,以大瓷碗为主,还有瓷瓶,花纹色泽均为青花,也有雕琢精细的工艺品,如弥勒佛、老寿星像等。那一坨坨乌黑的泥经过匠人之手,变成了一件陶瓷工艺品,这其中蕴藏着制陶艺人的聪明与智慧,也反映了我国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来到陈列室观赏瓷器,其品种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有两件特别的瓷器,让人大开眼界。一件是倒装壶,也称良心壶。壶身圆鼓,虚设盖,顶部雕饰双层柿蒂,腹部剔刻缠枝牡丹,下腹饰仰开莲瓣,飞凤型提梁,哺乳狮壶嘴,造型生动逼真。底心雕有梅花孔。使用时,将壶倒置,水由底部梅花孔注入壶腹,故名“倒装壶”。注满水,放正壶,注孔处滴水不漏。设计极为巧妙,集中了捏塑、剔刻、模印等多种装饰手法。纹饰丰富,寓意吉祥,是中国青瓷的代表作。另一件是公道杯,一种盛酒的容器。杯中直立一龙首,外底部有一漏孔。入注水浅,则滴水不漏,满则水流殆尽,故称“公道杯”。相传,公道杯是唐王朝的传家宝,寿王与杨玉环婚喜之日,唐明皇赠此杯并问杨玉环可知其用意,杨说:“父皇赐此杯,是教导我们凡事要有适度,不可过贪,否则将一无所得。”皇上含笑点首。公道杯奇巧的造型,配以耀瓷青雅的釉色、洒脱的纹饰,相得益彰,弥足珍贵。
从铜川鸭口煤矿路遥文学纪念馆出来,大巴在雨雾中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行,约一个小时后,到了陈炉古镇!从大巴上下来,我发现当地的民居多依山自上而下修建,一层挨着一层。上层人家的窑底则是下层人家的窑顶,下面一家的窑背,则是上面一家的院落。在这些层层叠叠的窑屋当中,为了减轻下层院墙的压力,人们利用废弃的陶罐来垒墙,这种罐罐墙远远望去,似层层叠叠排列有序的蜂房,让人叹为观止。细品那一道道用瓷罐垒起的院落,在阳光照耀下,简直就是一幅壮美的油画。
沿广场边的台阶而下,踏上那条用瓷片铺就的小道,会感到双脚不那么踏实起来,那上面的每一个花纹,都记载着一段文化,见证着我们这个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
顺着一道道弥漫着花草香的罐罐墙下行,便是王家瓷坊。走进王家瓷坊仿佛走进了陶瓷艺术的宝库,这里烧造陶瓷的炉火近千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听坊主介绍,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陈炉窑烧造陶瓷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金代,经元代发展,兴盛于明、清。这里除烧制瓷器外,还烧制大量建材,位于西安的小雁塔、明秦王府等建筑的孔雀蓝琉璃瓦就是出自陈炉窑。近千年来,陈炉窑火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制瓷窑场,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
陈炉还是耀州窑一脉单传的窑场。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之一,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宋时属于耀州,人们便将这一窑系称为耀州窑。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以其造型“巧如范金”、瓷釉“精比琢玉”“温温如也”而著称于世。至北宋的中、末期,这里的青瓷烧造已达巅峰,形成了“南龙泉”与“北耀州”的对势。耀州窑虽属于民窑,但由于质地及纹饰的精美,耀州瓷曾一度成为朝廷的贡器。
陈炉窑青瓷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是世代陈炉人生活感受的真实表达。这里的窑户从挖泥、淘洗、成型到彩绘、烧成,所有工序都能自己完成,所以,这里的制作工艺是纯粹的手工制作,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工工艺。
听了有关陈炉陶瓷制品的介绍,我来到一间制陶作坊里,一边观赏一边品味。这里虽然场面不大,但人却显得大气,可以随处拍照,也可与匠人交谈,看得出他们十分地悠闲,无论是年轻的后生还是中年村妇,个个脸上都写满了快乐与幸福。
走进后面的两面大窑,一个用来做坯,一个用来绘画,各有工匠三四人,以大瓷碗为主,还有瓷瓶,花纹色泽均为青花,也有雕琢精细的工艺品,如弥勒佛、老寿星像等。那一坨坨乌黑的泥经过匠人之手,变成了一件陶瓷工艺品,这其中蕴藏着制陶艺人的聪明与智慧,也反映了我国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来到陈列室观赏瓷器,其品种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有两件特别的瓷器,让人大开眼界。一件是倒装壶,也称良心壶。壶身圆鼓,虚设盖,顶部雕饰双层柿蒂,腹部剔刻缠枝牡丹,下腹饰仰开莲瓣,飞凤型提梁,哺乳狮壶嘴,造型生动逼真。底心雕有梅花孔。使用时,将壶倒置,水由底部梅花孔注入壶腹,故名“倒装壶”。注满水,放正壶,注孔处滴水不漏。设计极为巧妙,集中了捏塑、剔刻、模印等多种装饰手法。纹饰丰富,寓意吉祥,是中国青瓷的代表作。另一件是公道杯,一种盛酒的容器。杯中直立一龙首,外底部有一漏孔。入注水浅,则滴水不漏,满则水流殆尽,故称“公道杯”。相传,公道杯是唐王朝的传家宝,寿王与杨玉环婚喜之日,唐明皇赠此杯并问杨玉环可知其用意,杨说:“父皇赐此杯,是教导我们凡事要有适度,不可过贪,否则将一无所得。”皇上含笑点首。公道杯奇巧的造型,配以耀瓷青雅的釉色、洒脱的纹饰,相得益彰,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