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回家
文章字数:2360
方立 摄
2016年春节的脚步近了,商洛在外的打工者也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乡。面对即将到来的回家之路,几多欣喜,几多期盼,写在他们一个个历经风霜的脸上,回家,成了他们春节前最重要的事。
近日,记者专门来到西安市霸桥区,采访了一群商州区麻街镇在西安的打工者,听他们讲述了一年来的打工情况,以及往年的回家历程,不同人的口中,都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艰难的回家路
1月20日中午,坐在暖烘烘的房子里,张宏强一边烤着炉火,一边和妻子商量着回家过年的事。五岁的儿子在旁边跑来跑去,睁着一双大眼睛,惊喜的问爸妈:“老家有没有雪,能不能堆雪人?”
张宏强所在的地方叫吕家堡,是霸桥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而他们一家在这里回收旧轮胎已好几年了,到了冬季,生意很冷清,孩子们也都放假了,夫妻俩准备熬过这几天,到腊月二十三四就回家过年。说起回家,张宏强脸上挂起了淡淡的笑容,仿佛家乡的一山一水尽现眼前,触手可及。他谈到,出门在外说起家乡,心里就有一股子暖意,就想起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渴盼的眼神,想起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和热乎乎的床,一年到头了,也该回家了。
在西安打工十多年,张宏强几乎每年都要回家,陪陪老人。用他的话说,老家是根,不能丢。孝道也不能只挂在嘴上,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所以每年一进入腊月,他就张罗着给家里买点日用品,到商场给老母亲买件衣服,将生意上的事情打点打点,准备回家。
以往回家,都要坐西安到商州的班车,到商州城后再坐班车,倒车很麻烦,近几年张宏强做生意赚了钱,他也买了一辆车,每年回家时,他就开着自家的车。但最让人头疼的是村里的那段路,从肖塬村学校到他所在的坡口六组,有两三公里的路程全是土路,道路窄小,路面坑洼,车都开不进去。2013年春节前,他腊月二十六下午忙完后,六点半多急急忙忙从西安出发,到老家的时候就九点多了,村里人都睡了,黑乎乎一片,车里两岁多的儿子也睡得正香。在学校附近,车开不进去了,他把周围一户群众的门敲开,借了一个背篓和手电筒,将给家里买的东西装进篓,他背着背篓,妻子抱着睡梦中的儿子,女儿手中也提着一些东西,一家四口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夜路,才回到家中。张宏强说,那晚又冷、又饿、又累,但看到自家院子里昏黄的灯光,心里一下子就暖和了。
回家就为了团圆
1月20下午四点多,王增强把几个乡党吆喝到灞桥区官坪村的一小饭店喝酒,几杯酒下肚,话题就扯到了过年上。王增强说,这段时间呆在这里没事,想早早回去。
46岁的王增强也是肖塬人,两个儿子在西安上学,他和妻子在此打工,这条街上还有本村几个乡党陪着他。王增强是干建筑活的,近几年他也包一些小活,年收入比一般的工人高些,冬季建筑工地就停工了,这段时间成了他一年中最闲的时光。今年夏天,妻子在街口盘了一个卖串串的小摊子,如今每天守在寒风中卖串串。他叹息着说,如今生意难做,妻子盘摊子时花了一万三,到现在都没挣回来,想着年前生意好些,再坚守几天,不行了就收拾回家。
在外这些年,王增强只有一年没有回家,那年小儿子出生,手头实在紧张,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回家也不方便,他们就留在了西安过年。王增强说,这些年,他们这些乡党好的像一家人,平时没事了就聚在一块,过年大家都走了,没处串门。看着当地人挂灯笼贴对联,一家子团团圆圆的,越发觉得冷清。那年因为他没回家,妹妹将母亲接到她家过年,大家初五母亲过生日,他也没能回去。虽然当时他打电话回家,母亲和妹妹都劝他,家里一切都好,不用他操心,但他还是心存愧疚。
从那年以后,无论日子多艰难,无论天晴下雪,他都把全家人带着回家。对他来说,回家只为了陪着母亲烤烤火,吃吃饭,回家过年,只为了团圆。
亲情是唯一的牵挂
见到袁书民时,他正坐街边的三轮车旁,守着自己的胡萝卜摊,身上裹着黄大衣,眼神寂寥,偶尔看见一个买完菜匆匆赶回家的身影,他脸上才露出些许笑意。
袁书民在这条街上做生意已经十多年了,大家都叫他老袁,其实他今年才五十三岁,沧桑的岁月却在他脸上刻下了不少痕迹。据老袁介绍,他常年做蔬菜水果贩卖生意,夏天是西瓜,秋天是葡萄,冬春季节是蔬菜,今年冬天他主要是从几十里外的菜农手里贩胡萝卜,然而生意很冷清,一车胡萝卜要卖三天才能卖完,一天也就赚个五六十元。老袁的妻子也在街口开了一个纸扎店,生意还行,让老袁骄傲的是,两个孩子都在西安上班,娃们听话懂事。
卖菜是一个辛苦的行业,一年到头都在忙,尤其是年前,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年等老袁卖完菜,就是年三十的中午了,大年初一很少有车,所以这些年,他大年初二三才回家。回家就是为了看看守在家乡的大哥。老袁说,大哥比他大十多岁,身体不好,一年到头,他就想回家看看大哥,坐在一块说说话,就满足了。每年等他回家吃团圆饭也成了大哥最重要的事,记得有年他回去迟了,大年初四下午吃饭时才到家,大哥吆喝大家吃饭,眼泪都下来了,对他说,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
这一场景深深的印在老袁的脑海中,也成了他不可触碰的伤痛,此后每年老袁尽量早回家。2015年大年初三,下了场大雪,中午十二点多他才赶到商州,到了城里后,大雪封路,公交车不跑了,想叫辆出租,人家也不去,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他咬咬牙从城里步行回家。一路上,雪已没过脚面,有些路面结了冰,他从雪深处一步一步向前走,等到家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当看到围坐在桌边等他的大哥和侄子、侄女时,浑身的疲惫一扫而空。老袁说,这些年在外面,人情淡漠,只有在家乡才能让人热乎。今年生意不是很好,他想回去早些,在老哥家多住几天,再会会其他亲戚,把这些年的感情空缺补起来。
采访结束,城市里已经灯如繁星,几个人又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或回家,或继续忙碌,刺骨的寒风却拂不去胸中的暖意,因为他们说,西安只是他们实现致富梦的地方,但他们的家永远在商州,今年过年他们都要回家,等以后发展好了,他们还要回家建设家乡。(记者 吕丽霞 王倩)
2016年春节的脚步近了,商洛在外的打工者也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乡。面对即将到来的回家之路,几多欣喜,几多期盼,写在他们一个个历经风霜的脸上,回家,成了他们春节前最重要的事。
近日,记者专门来到西安市霸桥区,采访了一群商州区麻街镇在西安的打工者,听他们讲述了一年来的打工情况,以及往年的回家历程,不同人的口中,都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艰难的回家路
1月20日中午,坐在暖烘烘的房子里,张宏强一边烤着炉火,一边和妻子商量着回家过年的事。五岁的儿子在旁边跑来跑去,睁着一双大眼睛,惊喜的问爸妈:“老家有没有雪,能不能堆雪人?”
张宏强所在的地方叫吕家堡,是霸桥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而他们一家在这里回收旧轮胎已好几年了,到了冬季,生意很冷清,孩子们也都放假了,夫妻俩准备熬过这几天,到腊月二十三四就回家过年。说起回家,张宏强脸上挂起了淡淡的笑容,仿佛家乡的一山一水尽现眼前,触手可及。他谈到,出门在外说起家乡,心里就有一股子暖意,就想起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渴盼的眼神,想起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和热乎乎的床,一年到头了,也该回家了。
在西安打工十多年,张宏强几乎每年都要回家,陪陪老人。用他的话说,老家是根,不能丢。孝道也不能只挂在嘴上,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所以每年一进入腊月,他就张罗着给家里买点日用品,到商场给老母亲买件衣服,将生意上的事情打点打点,准备回家。
以往回家,都要坐西安到商州的班车,到商州城后再坐班车,倒车很麻烦,近几年张宏强做生意赚了钱,他也买了一辆车,每年回家时,他就开着自家的车。但最让人头疼的是村里的那段路,从肖塬村学校到他所在的坡口六组,有两三公里的路程全是土路,道路窄小,路面坑洼,车都开不进去。2013年春节前,他腊月二十六下午忙完后,六点半多急急忙忙从西安出发,到老家的时候就九点多了,村里人都睡了,黑乎乎一片,车里两岁多的儿子也睡得正香。在学校附近,车开不进去了,他把周围一户群众的门敲开,借了一个背篓和手电筒,将给家里买的东西装进篓,他背着背篓,妻子抱着睡梦中的儿子,女儿手中也提着一些东西,一家四口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夜路,才回到家中。张宏强说,那晚又冷、又饿、又累,但看到自家院子里昏黄的灯光,心里一下子就暖和了。
回家就为了团圆
1月20下午四点多,王增强把几个乡党吆喝到灞桥区官坪村的一小饭店喝酒,几杯酒下肚,话题就扯到了过年上。王增强说,这段时间呆在这里没事,想早早回去。
46岁的王增强也是肖塬人,两个儿子在西安上学,他和妻子在此打工,这条街上还有本村几个乡党陪着他。王增强是干建筑活的,近几年他也包一些小活,年收入比一般的工人高些,冬季建筑工地就停工了,这段时间成了他一年中最闲的时光。今年夏天,妻子在街口盘了一个卖串串的小摊子,如今每天守在寒风中卖串串。他叹息着说,如今生意难做,妻子盘摊子时花了一万三,到现在都没挣回来,想着年前生意好些,再坚守几天,不行了就收拾回家。
在外这些年,王增强只有一年没有回家,那年小儿子出生,手头实在紧张,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回家也不方便,他们就留在了西安过年。王增强说,这些年,他们这些乡党好的像一家人,平时没事了就聚在一块,过年大家都走了,没处串门。看着当地人挂灯笼贴对联,一家子团团圆圆的,越发觉得冷清。那年因为他没回家,妹妹将母亲接到她家过年,大家初五母亲过生日,他也没能回去。虽然当时他打电话回家,母亲和妹妹都劝他,家里一切都好,不用他操心,但他还是心存愧疚。
从那年以后,无论日子多艰难,无论天晴下雪,他都把全家人带着回家。对他来说,回家只为了陪着母亲烤烤火,吃吃饭,回家过年,只为了团圆。
亲情是唯一的牵挂
见到袁书民时,他正坐街边的三轮车旁,守着自己的胡萝卜摊,身上裹着黄大衣,眼神寂寥,偶尔看见一个买完菜匆匆赶回家的身影,他脸上才露出些许笑意。
袁书民在这条街上做生意已经十多年了,大家都叫他老袁,其实他今年才五十三岁,沧桑的岁月却在他脸上刻下了不少痕迹。据老袁介绍,他常年做蔬菜水果贩卖生意,夏天是西瓜,秋天是葡萄,冬春季节是蔬菜,今年冬天他主要是从几十里外的菜农手里贩胡萝卜,然而生意很冷清,一车胡萝卜要卖三天才能卖完,一天也就赚个五六十元。老袁的妻子也在街口开了一个纸扎店,生意还行,让老袁骄傲的是,两个孩子都在西安上班,娃们听话懂事。
卖菜是一个辛苦的行业,一年到头都在忙,尤其是年前,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年等老袁卖完菜,就是年三十的中午了,大年初一很少有车,所以这些年,他大年初二三才回家。回家就是为了看看守在家乡的大哥。老袁说,大哥比他大十多岁,身体不好,一年到头,他就想回家看看大哥,坐在一块说说话,就满足了。每年等他回家吃团圆饭也成了大哥最重要的事,记得有年他回去迟了,大年初四下午吃饭时才到家,大哥吆喝大家吃饭,眼泪都下来了,对他说,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
这一场景深深的印在老袁的脑海中,也成了他不可触碰的伤痛,此后每年老袁尽量早回家。2015年大年初三,下了场大雪,中午十二点多他才赶到商州,到了城里后,大雪封路,公交车不跑了,想叫辆出租,人家也不去,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他咬咬牙从城里步行回家。一路上,雪已没过脚面,有些路面结了冰,他从雪深处一步一步向前走,等到家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当看到围坐在桌边等他的大哥和侄子、侄女时,浑身的疲惫一扫而空。老袁说,这些年在外面,人情淡漠,只有在家乡才能让人热乎。今年生意不是很好,他想回去早些,在老哥家多住几天,再会会其他亲戚,把这些年的感情空缺补起来。
采访结束,城市里已经灯如繁星,几个人又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或回家,或继续忙碌,刺骨的寒风却拂不去胸中的暖意,因为他们说,西安只是他们实现致富梦的地方,但他们的家永远在商州,今年过年他们都要回家,等以后发展好了,他们还要回家建设家乡。(记者 吕丽霞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