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天下第一孝山
流涛
文章字数:1607
  秦岭北麓蓝田县蓝桥镇的王顺山,距西安60公里,因有二十四孝之一的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天下第一孝山”之名,著名的蓝田玉即产于此。
  进山不久,迎面看见一巨石上有著名书法家石宪章的题字“望中风景画中诗”。这是明朝诗人刘玑笔下写王顺山风光的句子,前半句是“天下名山此独奇”。
  山道边,关于“孝”的石塑很多,像“扇枕温席“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时,九岁的黄香丧母后对父亲孝顺备至,夏天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又用身体为父亲暖热被褥,受到世人的称赞。上山途中,我们在山道边看见许多山里的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兜售核桃、栗子、猕猴桃之类的山野特产,一张张童稚的脸蛋让人顿生恻隐之心。小小的年纪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理会为父母分忧,我想这些孩子长大后一定能成大器。
  走着走着,看见路边一汪碧绿的潭水,石壁上书“玉女潭”。玉女潭有一个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过玉女潭,转一个弯,又见一汪潭水,名曰“龙虎潭”,取藏龙卧虎之意,溪流如龙涎清水,沿石滑落,石虎静卧潭边,若有所思。山道边,山泉潺潺。正走间,耳畔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梵音,循声望去,只见一座古色古韵的寺院内香烟袅袅,院门外写着“孝子祠”。
  孝子祠位于王顺村遗址之上,相传当年王顺和母亲就生活于此。王顺自幼丧父,对母亲孝顺备至,母亲临终之际,放心不下孝儿一人独自生活,便让王顺把他葬在山顶,以便自己能看着儿子平安地生活。王顺为了满足母亲的遗愿,和村民把母亲的棺材抬到山顶后,便从山下一担担挑土上山为母亲堆坟丘,历尽艰辛终于为母亲把坟丘堆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赞道“昔有王氏子,羽化升上玄”,说的就是王顺担土葬母,后来羽化成仙的故事。
  孝子祠里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寺庙内挂着“恒古一孝育后世”的横幅,孝文化是王顺山景区的灵魂,多少父母把儿女带来接受感恩孝顺教育。
  从孝子祠出来继续上山,又见一石壁上有石宪章题的“望亲石”。传说当年王顺上山砍柴,母亲站此眺望,日久天长,巨石上便留下老人家的脚印。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禽兽尚知孝亲,何况人乎?
  此时,秋阳朗照,山色如洗,满眼翠黛。山上层林尽染,红树叶、黄树叶,片片皆是秋之锦缎,煞是悦目。王顺山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特点,山中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有一鹰嘴石,惟妙惟肖,吸引了许多游客拍照。王顺山沟谷幽深,清潭点点,素有“小黄山”之美誉。
  沿石阶而上,又见一巨石上书“飞天瀑布”,石上有瀑布飞溅而下的痕迹,可惜这时水太小,瀑布没有气势,或者已叫不成“瀑布”,涓涓细流而已。瀑布不存,山景犹在,秋天的美景在这儿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田野到山巅,如同一轴舒卷开来的烂漫画卷,又如披上了一层暖色调的锦缎,五彩斑斓。
  路边有一棵我从未见过的形状奇特的树,幸好树枝上挂着树牌,才知此树叫“白背椴树”。它宛然就是树林中的明星,虬枝张扬,像极了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游客排着队,等着和它合影。
  观景台终于到了。站在观景台上,看远山云雾飘缈,风光无限。再往山里走,没有了石阶,都是羊肠小道,是游客脚步踩踏出来的。路旁树木繁茂,葛藤飞挂,一丛丛曲折的枯藤根须,弯弯绕绕竟在另一块地方又繁衍出一片树木林地。
  上到山顶时,衬衣已湿透,见一残破石碑,上有字迹残缺碑文,我按意思补缀:“(高山)草甸,海拔2100米左(右),(绵延起伏的高)山草甸,尤如一张天然(地毯)。(据史料记载)闯王李自成曾在此屯兵,这(里是野外宿营)的好地方。”
  王顺山山顶景色奇秀,云海缥缈,远山连绵不绝。满山遍野的林木,经历了春的萌芽、夏的生长,披上了美丽的盛装,色彩斑斓而绚丽,气度雍容而华美。风儿吹过,座座山都跃动起来,煞是壮观。山顶往左走是孔雀梁,犹如一幅山水花屏,形象逼真,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往右走则是千年杜鹃王,它是孝山上的第一大宝物。
  下山的时候,我拣了根折枝当拐杖,小路崎岖湿滑,几次险些滑倒。游客们互相鼓励,相互帮衬,尤其是见到父子、母女这样的游客,儿女对父母都悉心照顾,身处“天下第一孝山”,也许是受了“孝”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