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积极构建产业梯队助力脱贫攻坚
文章字数:829
镇安县“十三五”期间,不断深化产业扶贫,深入实施“千百万”产业脱贫工程,每年设立25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根据林果、畜烟、茶桑,药芋、旅游五类产业不同发展周期,合理配置长、中、短期产业,构建产业增收梯队,覆盖带动1.16万户3.79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脱贫。
发展短期产业“活血”。重点围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烤烟、蚕桑、魔芋、白山羊四大产业,在青铜关等7个镇办年发展烤烟3.5万亩,产收烟叶8.75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覆盖3000户1.1万贫困人口;在庙沟等13个镇办发展桑园3万亩,养蚕发种3万张,年产白厂丝300吨,产值达到1.5亿元,覆盖3000户1.1万贫困人口;在木王等7个镇办发展魔芋6.5万亩,产量13万吨,收入5.5亿元,覆盖4000户1.2万贫困人口;在西口、茅坪等8个镇办发展白山羊100万只,出栏50万只,产值5亿元,人均纯收入1000元,覆盖3000户1.1万贫困人口。
发展中期产业“化瘀”。重点围绕一次投入、两到三年见效、收益稳定的茶叶、油用牡丹、中药材3类产业,在达仁、月河等5个镇累计发展茶叶10万亩,产量600吨,产值超过2亿元,覆盖2000户6500贫困人口;在高峰、铁厂等4个镇累计发展油用牡丹5万亩,产值达2亿元,覆盖1000户3000贫困人口;在木王、月河、云盖寺、高峰等6个镇办累计发展白芨、猪苓、金银花等中药材16万亩,产值达到3亿元,覆盖3000户1.05万贫困人口。
发展长远产业“强肌”。重点围绕一次投入、长期收入的林果、旅游两类产业,在月河等7个镇办累计发展板栗65万亩,产量达到1万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覆盖8000户2.3万贫困人口;在永乐等8个镇办累计发展核桃33.2万亩,产量达到2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覆盖7000户2.1万贫困人口;重点打造金台山、木王山、云盖寺古镇、黑龙观4个4A级景区,建设北阳山、月河风光、旬河水电站3个3A级景区,培育打造14个特色风情小镇,建成美丽乡村40个,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57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48亿元,通过改造提升农家乐,发展乡村客栈、建设采摘园、生态体验区,开发旅游产品和经营销售,带动2000户600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陈小锋)
发展短期产业“活血”。重点围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烤烟、蚕桑、魔芋、白山羊四大产业,在青铜关等7个镇办年发展烤烟3.5万亩,产收烟叶8.75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覆盖3000户1.1万贫困人口;在庙沟等13个镇办发展桑园3万亩,养蚕发种3万张,年产白厂丝300吨,产值达到1.5亿元,覆盖3000户1.1万贫困人口;在木王等7个镇办发展魔芋6.5万亩,产量13万吨,收入5.5亿元,覆盖4000户1.2万贫困人口;在西口、茅坪等8个镇办发展白山羊100万只,出栏50万只,产值5亿元,人均纯收入1000元,覆盖3000户1.1万贫困人口。
发展中期产业“化瘀”。重点围绕一次投入、两到三年见效、收益稳定的茶叶、油用牡丹、中药材3类产业,在达仁、月河等5个镇累计发展茶叶10万亩,产量600吨,产值超过2亿元,覆盖2000户6500贫困人口;在高峰、铁厂等4个镇累计发展油用牡丹5万亩,产值达2亿元,覆盖1000户3000贫困人口;在木王、月河、云盖寺、高峰等6个镇办累计发展白芨、猪苓、金银花等中药材16万亩,产值达到3亿元,覆盖3000户1.05万贫困人口。
发展长远产业“强肌”。重点围绕一次投入、长期收入的林果、旅游两类产业,在月河等7个镇办累计发展板栗65万亩,产量达到1万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覆盖8000户2.3万贫困人口;在永乐等8个镇办累计发展核桃33.2万亩,产量达到2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覆盖7000户2.1万贫困人口;重点打造金台山、木王山、云盖寺古镇、黑龙观4个4A级景区,建设北阳山、月河风光、旬河水电站3个3A级景区,培育打造14个特色风情小镇,建成美丽乡村40个,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57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48亿元,通过改造提升农家乐,发展乡村客栈、建设采摘园、生态体验区,开发旅游产品和经营销售,带动2000户600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陈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