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退休前的最后一节课
文\图 记者 杨鑫
文章字数:1689
  用了几十年的计算器,赵老师仍然在用
  学前班和一年级学生在教室前面上课,后面还晾晒着孩子们午饭要吃的面条。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时是最开心的

  上完课赵老师请记者帮他与学生们在教室里拍一张合影留念
  赵老师的手都已被粉笔腐蚀得粗糙不堪

  “以前老想着退休,真退休了,我发现自己真舍不得这儿。”4月5日,在自己辛勤工作了40多年的教室里,3月31日刚退休的山村老师赵新正感慨地说,能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他很知足。
  从商州区夜村镇出发,向东北方向蜿蜒而上20公里,便可到达青棉沟村。赵新正的家距离学校不远,两个女儿都不在跟前,他平时上课,下课之余帮妻子干农活。1956年出生的赵新正,是商州区夜村镇青棉沟村人。1973年,他开始在村里的青棉沟完小当老师。1976年,转到邻村任教,两年后又回到青棉沟完小,直到1985年他又到邻村任教。两年后的1987年,他再次回到村里的青棉沟完小,一直到退休。
  1998年,学校三年级以上年级被撤,2009年,三年级也被撤,2015年,二年级也被撤了。学校的孩子,也从最初的上百名到现在只剩下6个,3名一年级学生和3名学前班孩子,但赵新正却一如既往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坚守着。几十年来,他的生活就是学校家里田间三点一线,但这种习惯,在4月被打破了,因为他年满60周岁,到了法定退休年龄。
  3月31日是周四,那是他最后一天上课了,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孩子和家长们时,顿时“炸开了锅”,因为大家都舍不得他。
  “其实我也舍不得孩子们。”赵新正感慨地说。在没有退休之前,他曾经规划过退休的生活,但真到了退休时间,他心里全是不舍,因为舍不得孩子们,也担心孩子们以后上学没着落。
  4月5日当天,6名孩子中,5名孩子都到学校了,因为他们的家长还憧憬着学校不会被撤,所以来学校了解情况。看到孩子们来了,赵新正招呼孩子们进教室,他要给孩子们再上一节课,尽管他实际上已经退休了。
  课堂上,赵新正很认真地给孩子们教拼音,孩子们也学得认真,但赵新正脸上,却多了留恋与不舍。“赵老师对我们很好,我最喜欢学数学。”6岁的学生彭昊栏告诉记者,他在学校已经两年了,除了周末和寒暑假,赵老师每天都按时给他们教课,他最喜欢的是数学课。
  彭昊栏说,赵老师在教学上很严厉,在生活中却很和蔼,尤其他们每天早上10点那顿饭,都是赵老师在学校里的厨房给做的,而且赵老师都是把饭给他们盛好,照看着他们,和他们一起吃。
  前些年青棉沟村没有水泥路,孩子们上学的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尤其雨天更甚。赵新正用一把铁锨铲沙铺路,让孩子家长为之动容。
  “那些年,经常能看见赵老师提着铁锨,只要见那里坑洼不平,他都进行修补,让路面尽量平整尤其下雨天不积水。有的村民看见了,反而还说赵老师爱管闲事,但赵老师并没有停止,而是坚持了下来。”彭昊栏的母亲孙书棉给记者说道。
  “下雨了,孩子们会摔倒,身上也全是泥水。”对这件事,赵新正平静地说,用铁锨修路,他并不图什么,只是想方便大家,另外也能锻炼身体。自从有了水泥路之后,他的铁锨就用不着了,但只要有空,他还是会用扫帚去扫路,努力让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干净平坦。
  采访中,一些家长对记者说,他们担心学校被撤了后,孩子们要去距离村子6公里远的夜村镇会峪联办小学上学。
  “如果学校被撤的事情还没定下来,我想继续给孩子们上课。”赵新正说,村子在山里头,即便学校不撤,调来的年轻老师,也会熬不住,因为山里学校,条件肯定要差一些。
  联办小学校长何刚娃告诉记者,他能理解家长们的担心,其实早在几年前,根据要求,青棉沟的学校就要被撤了,那时候考虑到孩子们上学的确不便,而且赵老师还没退休,就暂时保留下来了。但这一次,赵老师退休了,即便调过来一个老师,也未必能熬得住。
  赵新正告诉记者,村里孩子越来越少,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城里或者镇上上学去了,能留在村里上学的,都是家庭相对困难的。
  “虽然现在孩子少,但到了后年,会有十几个适龄孩子。”赵新正说,本该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他心里还是操心着孩子们上学的事儿。
  4月5日上午,记者采访时,恰遇夜村镇中心校校长谢江平到学校来,和6个孩子的家长商量沟通学校撤点一事。谢江平告诉记者,首先要给家长解释清楚政策,现在还不能说一定就要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