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个残疾人的成长历程
文/记者 吕丽霞 图/宋奇瑞
文章字数:2819
  王远东近照
  王远东到残疾人家里了解生活情况
  王远东拄着双拐到残疾人家里鼓励残疾人鼓起生活的勇气

  “培根曾告诉我们:身体有缺陷往往有一种遭人轻蔑的自卑,但这种自卑也可以是一种奋勇向上的激励。虽然我是一位残疾人,但我庆幸的是,我的人生与新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及基层残联的发展是相伴而生、共同成长的,所以能有今天的生活,我更应该努力,用自己的残躯打造出一片别样的天!”这是柞水县红岩寺镇残联专职委员王远东写在自己日记本上的一段励志铭,也是这段话支撑着他一路走到今天。
  苦难中新生
  1963年,王远东出生在柞水县一个小山村。它的名字叫红岩寺,曾因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此驻扎,并建立苏维埃政权而闻名。正是这样的一个小山村,成了王远东童年的全部记忆。
  懵懂之时,他发现了自己与众不同,他不能与同伴一样嬉戏打闹、不能独自用脚去丈量漫长的山路、不能用自己的双腿奔向山外的世界……因为他患上小儿麻痹症,一只脚残疾了。
  他所拥有的,只是在父亲的背上去浏览六水盘山石磨的独特、虎头山崖的秀美、宽宽窄窄弯弯曲曲的小溪;只是盘膝而卧充满神往地听老人们讲鲁班在此修戏楼、东岳古庙、汉代集贸等故事;有的只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几年来,走过无数次的那条弯弯小路。点的是煤油灯,烧的是柴火,喝的是溪水;他和同学们更不知道什么是电灯、电话,他们的玩具都是自个儿做的,小时候的零食也是地里种的。但他却毅然倔强地认为,自己无异于旁人,一定会走出绚丽的人生之路。
  从年幼无知到青春少年,没有城市小朋友的丰富多彩,听到、看到、知道最多的都是农村里的一些琐事。在这期间,因其他原因,我国的残疾人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几乎使之限于停顿。但他始终相信张海迪说过的话:“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
  历练中成长
  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王远东为之雀跃,因为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入高一级的学校,以后也许可以当老师、也许是工程师、也许是医生……然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时,尽管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开学了,一批又一批的同学进入高中,但他却没有接到通知,他怀疑是不是学校疏忽了?
  他硬是缠着父亲到学校问个究竟。父亲到了学校问主管人员,得到的回答居然是:“这么多健康人都不能上学,哪还能录取一个废人呢?”“废人!”多么让人寒心的字眼,但他还是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他用自己的小手用力地握紧了父亲的手,拉着父亲回到了家。但父亲看着他情绪低落,一副难过的样子,就托了几个人,几经周折,最终他圆了上高中的“梦”。然而,可能是那次打击太大了,也许是他自尊心太强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学校里怎么也抬不起头。最后,上了两年高中,毕业后就回家了。
  身体上的残疾并不怕,关键是要有一颗充满“战斗”精神的心,要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我要自己养活自己!”成了他那时最强的精神支柱。自从有了创业的想法后,他每天总会关注市场上的招商广告,希望可以从中找到创业项目。由于没有太多社会阅历,加之信心不足,他却始终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一行来做。亲戚介绍他去学裁缝,他心动了,这正是他渴求的工作,几百元的投资,在家里工作。21岁时,他当起了一名裁缝。由于肯动脑筋,待人热情,许多人喜欢到他的小店做衣服,他的生活问题一下解决了。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残疾人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当时,柞水县残疾人联合会事务由县民政局代办,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王远东成了一名残疾人代表,第一次参加县残联的残疾人代表大会,他被当时的民政局局长(代残联理事长)认真负责搞好残疾人工作的精神所感动;第一次参加地区残联残疾人代表大会,他看到年轻的理事忙前忙后积极为残疾人工作;第一次参加省残疾人代表大会,虽然他拄的是自制的粗糙木拐杖,与城里代表的轮椅相比要落后很多,但他却有着与所有人一样的雄心壮志、一样想开创自己的天地。三天会期,让他懂得了更多政策、法规,以及帮助他们残疾人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措施、支持政策、资金倾斜等,给了他无限的活力和激情。
  1989年,在县残联的帮助下,他拿到了3000元的贴息贷款,在村里开了一个福利商店,一天能挣二三十元钱,生活有了着落,他成了方圆几公里的“名人”,日子逐渐好了起来,随后结婚生子,有了家庭,他还被县残联树立为残疾人创业的先进典型。
  逆境中坚强
  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价值空间,王远东带领老婆走上外出创业的新征程。然而,实践证明了那句话:“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在西安,他卖过衣服、卖过小吃、办过塑料厂、办过洗澡堂,用“摩的”拉过人、在大学开过话吧,艰苦的奋斗却没得到相应的回报,他遭遇到很多困难:因为没钱,孩子没上成学;老婆干任何事都得多出力,累出了心脏病;还有他们日渐消失的青春与激情。幸福的人千千万,不幸的人也万万千,当上天关上你一扇门时,也一定会为你留下一扇窗,一次次的犹豫与彷徨之后,他毅然作出选择。“回家,到大山里找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那时候,国家在进步,关于残疾人的法律法规也在完善,残联体制也在逐步建全,残疾人得到很多实惠。王远东回乡后,于2012年成了镇残联的残疾人专职委员,他努力工作,努力回报乡亲成了他最大的理想。
  上任伊始,他奋力拄着双拐,拖着自己的残腿,为镇上的残疾人四处奔波。农村残疾人多,大部分都是生活困难,有的家里的日子特别艰难,但在当时能享受到国家政策,拿到生活补贴的只是一部分,很多人连个残疾证都没有。他一有空就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帮残疾人办证,争取国家补贴,同时,一有机会就给县上、镇上领导汇报情况,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红岩寺街道的一名残疾人出了车祸,由于腰部爱伤严重,在床上躺了近一年都不能动,这名残疾人以前还经营着一个小生意,自己受伤后,家里的生意受到影响,家里经济困难。获知情况后,王远东也替他着急,他给县残联作了汇报,得知县残联今年开始有创业补助项目之后,跑前跑后为他申请残疾人创业补助,最终,为其申请到5000元的补助,帮助扶持其家里店铺的发展,缓解了残疾人的经济压力。
  在积极为大家服务的同时,王远东也舍得付出。2014年,红岩村的一名残疾人卧床不起,按照政策,这名残疾人不够条件,享受不上国家免费轮椅,其家里经济困难,难以满足他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需求,王远东多次到残疾人家中,关心其身体情况,和他的家人进行交流。一次,家人说,就是少个轮椅,要不然,每天能将他推出去晒太阳就好了!听了这话,王远东默然不语,回家后,让人把自己的轮椅送了过去。大家都劝他,自己行动不便,还要用呢!他笑着说,“我出门拄着双拐就行,他需要就送给他吧!”
  现在,年过五十的王远东依然为镇上的残疾人事业奋斗着,在他看来,各级残联为残疾人事业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基础性的工作,作为一个受益者,他见证了其发展历程,也享受到政策的恩惠,是国家让他和所有残疾人衣食无忧,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所以,他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告诉大家,残疾人依然能快乐的生活!能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