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裱匠”冯俊:幸福生活“装”出来
张溢
文章字数:2885
  古旧书画修复
  手工刷浆

  春日周末,翻出珍藏已久著名画家王家民先生的名作《双骏图》,我便急不可耐地赶往“益智装裱店”,寻找闻名州城的书画“裱师”冯俊,谋求让名画经名师之手锦上添花,长久而传神地张扬书画艺术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狭窄的箭道巷尽头,红色广告牌上装裱字画4个字被人用刀子划得模糊不清,往右拐前行不到10米,就是藏在民居里的“益智装裱店”。一间20多平方米的工作间内,12张书桌拼铺着厚玻璃的工作台抵着东南墙占去了大半空间,西边是装裱机,西北墙上悬挂着刚刚装裱好刘西京、贾平凹、方英文和某艺校少儿们比赛的精美字画,东墙玻璃窗前的花格上是各种篆刻石材,地上则堆满了刚刚覆过纸的书画半成品。因为熟识,冯俊直爽地说:“手头有两个展览近200幅作品要赶工期,咱就说话干活两不误吧!”
  缘定装裱只因深爱
  51岁的冯俊是商州城东街箭道巷里地地道道的土著。上初中时,因为沉迷练字绘画和篆刻他早早荒废了学业。无奈之下,20岁的他招工进入轻工楼当上了售货员。他的岗位在布匹组,可他却整天待在文具组,对宣纸毛笔情有独钟。后来又当采购员,一有机会去西安、苏州或者上海,他必定要抽空到书院门书画一条街和江南苏州装裱店,既去看人家装裱,也欣赏那些属于奢侈品的名家书画,并费尽心机设法购得书法名帖和现在也极其罕见的《中国书画装裱》《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00例》等图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书画艺术喜欢得没有理由。”
  冯俊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在民国时期,他的祖父就曾在州城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书局”,名曰“益智”,这也是他的装裱店依旧延称“益智”的原因。连冯俊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整天都临帖绘画,结果却会鬼使神差走上了装裱行当。冯俊说:“应该是那次在书院门,我意外看到了一幅破烂不堪的旧字画被揭裱一新,让我对这个神奇的行业产生了浓烈兴趣。”
  于是,一下班冯俊就窝在黑暗狭小的家中依据书中讲解摸索装裱技艺。没有台板就用粮柜作平台,他先是找来旧报纸用浆糊两张一合学习裱背,后来买来整刀宣纸刷浆。夏天,他头顶100w的大灯泡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干活。冬天,他手脚上长满冻疮在生不起火炉的小屋子里摸索。没有字画装裱,他就自己写字画画供自己装裱,逐一摸索制用浆糊和处理装裱中常见的跑墨、起皱、重皮、装帧等问题,仅仅装裱入门就耗去了他3年的光阴。
  慢慢地,冯俊自告奋勇的要求给熟人和同事装裱,一有人答应,他呈现出一种兴奋而又压力重重的亢奋状态。3个月后,他假装闲转来到了著名画家葛伟的单位,一进门就说:“葛老师,我现在也搞装裱哩……”葛伟知道他的意思,就笑着说:“那3天后你来拿一幅画回去装裱!”葛伟对冯俊的装裱手艺很满意,于是,他向熟识的书画家推荐了冯俊,并将自己的字画全部定点在冯俊处装裱。一片艳阳高照的新天地灿烂地呈现在冯俊的面前,他觉得自己的春天到来了。
  矢志创新只求技精
  不知不觉间,时光溜走到了1995年,当冯俊还沉浸在上班踏实下班充实的幸福时光中时,他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危机:下岗。没有了固定收入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是开个布摊还是把装裱作为主业?痛苦抉择后,冯俊决定还是干装裱:“不只是因为喜欢,更因为有手艺永远都不会有生存危机”。
  书画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需要经济作为基础,不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都会欣赏或有能力去拥有。装裱艺术作为展现书画艺术的决定一环,深受书画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冯俊装裱店是冷清的,整整5年光阴里,他过的都是捉襟见肘的日子。他记得很清楚:“当时干一批活收回的钱只够维持日常生活和买一下批活的材料,而下一批回款也许就要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好多次,他手头紧张得忍不住想去催款要账。
  冯俊警告自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在寂寞中寻求新的突破”。
  于是,他开始在冷清的日子里探索古旧字画修复。他翻出爷爷珍藏的一幅日本人手书的旧对联,将上联水浸后放在柜盖上,结果揭的时候却黏在柜盖上烂成了碎片无法收拾。他又找来塑料纸,将下联浸湿后覆在上面,成功之后,经过长达3个月的冲洗去污、揭旧补缀、修磨残口、矾挣全色、刺制裱绫、镶嵌绫绢、转边扶背、砑光上杆等繁复工序,残缺晦暗的旧作焕发了青春的光芒,他也初步掌握古旧字画的修复工艺。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原来只是贴在门窗家具或墙上营造喜庆气氛,时间久了便会褪色发脆。怎样才能让这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展现得更加长久呢?冯俊主动找到剪纸猴票被中国邮政选用的商洛剪纸老艺人张英华,联手摸索剪纸装裱技艺。剪纸作品纸质柔软,线条多而表现细腻,加之见水后会褪色浸染,装裱起来难度极大。1997年春节,张英华老人一次拿来10幅作品让冯俊试验。装裱时,指甲长了、手上有肉扦了、气出大了都会损伤作品里的须状线条,不是这里断了,就是那里染色了……张英华来看剪纸装裱的情况时,看着满脸愁容的冯俊和桌子上团成蛋的红纸,鼓励他说:“不要泄气,我供作品你试验,一定能成功!”在报废了100多幅作品后,剪纸装裱的难题终于克服了。后来,张英华老人的巨幅剪纸《巨龙腾飞迎回归》《迎奥运》经过冯俊装裱送往澳门和北京参加澳门回归和北京申奥艺术展览,既实现了剪纸艺术生命的升华,又完美展现了商洛艺人的风采。
  顺时应需唯愿辉煌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存书画”,在书画热、收藏热的推动下,装裱行业也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装裱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2000年,冯俊购进了号称“立等可取”的装裱机。在许多装裱店完全放弃手工装裱追求快捷的情况下,冯俊却保持了自己的特色:用手工刷浆托心,用机器装裱定型。他说:“这样虽然慢一点,但是实现了书画作品的二次蕴墨,可以使作品更加厚重有质感。”
  2004年8月,山阳县书画界要装裱一批字画办展览,一批同行纷纷前往竞标。所有人都报价之后,冯俊报出了最高价:每幅作品比已经报出的最高价还要高5元。主办方问:“凭什么你就敢报出这么高的价格?”冯俊说:“你的108幅作品,我给你做出108种不同的款式!”此后,山阳县再有批量书画装裱,装裱的毫无悬念都是冯俊。
  20年来,冯俊最骄傲的装裱记事就是对传统工艺的保留和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在装裱之余,他多方学习研究,掌握了盛行于江南的书画册页、用于线装书籍包装的书函等传统工艺,并将古旧字画修复技艺上了一个台阶。2007年4月,商州区图书馆将2000多册古旧书籍缮本的修复任务交付了冯俊,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不分昼夜完成了任务。2010年春节,一位古稀老人找到冯俊,拿来一幅清初咸丰年间临摹的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写意水牛画作让他修复,他如获至宝,悉心修复,终于在6个月后使饱经沧桑的旧画再现艺术辉煌。
  2014年之后,冯俊又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十字绣装裱中的卡纸艺术引入书画装裱,并在装帧布局和设计上创新,实现了装裱艺术中大量留白并使作品更加挺括,深受书画家推崇。如今,忙碌的冯俊又将丢弃多年的篆刻技艺拾起,开始了探索治印艺术之路……
  临别时,我问冯俊从事装裱20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坦承:“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匠人,我坚守艺不压人、技不欺人的做人原则,实实在在地做一个有用的、快乐的人,一个有灵魂的人……”
  装裱,让冯俊丰衣足食。装裱,让冯俊快乐充实。可我分明觉得,冯俊的幸福生活就是辛苦探索、顽强坚持“装”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