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市残联社会化运作贴心服务残疾人
文章字数:868
  本报讯(特约记者 周烨明 通讯员 陈沛)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记者走访了解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每次给残障孩子上课,启聪特需儿童干预中心的老师们都倍加用心;惠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经常组织残障儿童进社区开展活动;丹凤县民乐现代农业园被列为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残疾人可以在场区分拣香菇、打包成品,增加劳动收入。
  近年来,市残联通过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民办机构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着力扶持培育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使我市残疾人服务业不断壮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充分调动起了残疾人自身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残联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要为残疾人做好服务,所以在给残疾人提供政策保障之外,我们残联在服务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市残联理事长郭玉强告诉记者。
  市残联早些年就通过多方“化缘”,建起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从那时起,市残联领导班子就开始了广泛调研,逐步尝试着通过社会组织民营机构来办残疾人服务设施。他们先行在西安考察并引进了“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房屋无偿提供给对方使用。随后,又将一所残疾人就业培训机构引入到服务中心,采取市场化管理,收取相应的租金,以此来维持大楼的运行费用。采取租金减半等方式提供一定的优惠,招揽了海虹假肢装配站等一批假肢适配、听力检测机构进驻服务中心,让其有条件继续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广大残疾人。市残联就是采取这三种不同的方式将民营服务机构引入到综合服务中心,从摸索走向完善,最终实现了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化运作。
  市残联依托综合服务中心搭建起了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大平台,对入驻民营机构的运行进行社会化规范管理,并按照相关政策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扶持;开设残疾人综合服务大厅,进一步完善了托养、康复、培训、就业等服务功能。两年来,全市共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8个、托养中心8个、康复中心5个。市残联在这些已入驻的社会组织的支持协助下,每年可为1.32万名残疾人提供更加到位、更为贴心的服务;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机构组织把残疾人服务做成产业,在我市得到了长足稳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