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村产业脱贫路越走越宽敞
文章字数:3253
茂密的生态植被是东洞村金山银山
名贵风景树七叶子树在东洞随处可见
重楼、天麻、猪苓等珍贵药材种植成了群众致富特色产业。
散养的土鸡蛋,成了贫困户致富的金蛋蛋。
5月15日,雨过天晴,村民余西兵两口子又开始标准化鸡舍的建设,他们散养的4000多只蛋鸡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今年就能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摆脱贫困。在镇安县云盖寺镇东洞村,78户贫困户282人依靠合作社找到了脱贫的产业路子,其中像余西兵这样的32户93人将依靠精准到户的致富产业,今年就能摘掉贫困帽子。
东洞村位于镇安县城以西33公里处,辖区山大沟深,森林茂密,气候独特,地广人稀,354户群众散落在海拔700米到1800米之间长达30多公里的东洞河沟之中。其中30多户贫困群众还住的是破旧的石板土房子,一到雨季,外面飘大雨,屋里下小雨。近年来,作为东洞村的包扶单位市扶贫开发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坚持“瞄准贫困、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双包双促”为抓手,综合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措施,依托资源优势,采取“专业合作组织带贫困户”,“能人大户带贫困户”的模式,培育贫困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让贫困农民在“造血”中实现真正的脱贫。
村有工作队脱贫路好走
“上面派来的工作队就是好,帮我儿子扩大了重楼种植,还联系产业资金贷款,现在儿子的致富信心很足,你看今天下这么大的雨,他还在大山里采重楼药苗。”说起工作队,东洞村六组村民梁春宏68岁的老母亲竖起了大拇指。她给记者介绍,自己因腰椎滑脱先后在西安做了7次手术,前后花费了30多万。眼看着小儿子到了娶媳妇的年龄,自己却给家庭带来了这么大的负担,让孩子对前途感到悲观,自己也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泪。市扶贫局驻村工作队来了后,给这一家带来了希望,驻村工作队帮助两个儿子发挥特长,不仅自己扩大了重楼种植面积,还依托他们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帮助他们办起了合作社,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种植重楼脱贫致富。县上的领导还多次上门慰问,协调水务部门为重楼合作社解决了引水灌溉难题。
东洞村全村354户1286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8户357人,贫困发生率36.2%,是镇安县脱贫任务较重的贫困村之一。林地广阔,沟岔密布,生物资源非常丰富,退耕地和空闲宅较多,非常适合药材种植和生态养殖。工作队进村后,为了找准贫根,对症下药,驻村干部与村组干部一道,一户一户地走访,一户一户地分析对接最适合的脱贫项目和致富门路。
围绕实现贫困户脱贫目标,市扶贫局驻村工作队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心,办了几件实事。一是立足东洞村的山地资源和气候优势,确立了“山上种植林药、沟岔生态养殖、川道发展育苗”的立体产业脱贫思路。二是充分挖掘内生动力,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实施“能人大户带贫困户”的脱贫路径,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重楼、白芨、猪苓、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三是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建立了重楼种植合作社、神仙叶产业合作社和生态养殖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在川道开展以神仙叶、七叶树为主的经济林育苗;发展以生态鸡、生态土猪、肉牛山羊散养为主的绿色养殖业。
“以前我们这里一说致富,要么出门打工,要么在老林里挖点药材卖,出门打工越来越不景气,挖药卖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市上扶贫工作队来了帮我们明晰了发展思路,提供了信息,培训了技术,我们带动群众致富路上有了主心骨、好帮手,村民自然高兴啦。”东洞村委会主任刘世忠说,工作队下来后,真心扶贫扶真贫的工作作风,让很多将就过日子的贫困户都不好意思,忙着搞起了自家的产业。
户有好产业致富信心足
“以前一年四季守着点包谷和洋芋,哪能富起来?现在一分钱没有还搞起了养牛产业,致富希望当然大了。”5月15日,正在荒坡地上放牛的东洞村贫困户吴世奎高兴地说。今年60岁的吴世奎,女儿早已出嫁,独自一人生活,靠种地谋生。在村里,像吴世奎这样经济十分薄弱的贫困户还很多,驻村工作队颇下了一番功夫。今年年初,驻村工作队动员村里养牛大户吴忠海壮大养牛产业。吴忠海在原有养牛的基础上又投资6万元从外地购回来12头小牛犊,分给几户贫困户养殖,双方按照卖牛利润的3:7分成,吴忠海得3成,养牛户得7成。吴世奎说,按照这样计算,他一年最低也有5000多元的纯收入。
在东洞村三组,贫困户姚左明也依托友谊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次搞起了生态土鸡散养。姚左明一家六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两口子也不能出门打工,一年种植的包谷和洋芋等,遇上好年月还能卖些钱,遇上差年月粮食只够自己吃。在加上给县上的林木育苗场打些散工挣钱外,基本没有外来经济收入。“我现在散养了600多只鸡,包扶单位和合作社正联系电商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我在家一心就想着如何把鸡养好就行了。”姚左明说。
“像东洞村这样的特殊村情,扶贫产业发展不上去,老百姓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的致富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市扶贫局局长罗存成说。驻村工作队探索的“能人大户带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带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合作社、大户的带动,积极引导贫困户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让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源泉”。
目前,在市扶贫局的包扶下,该村共建立了重楼种植合作社、神仙叶子种植合作社和生态养殖合作社3个专业合作社,联系上级部门累计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85万元,发放贴息贷款217.3万元,建设标准化重楼种植基地1个,种植重楼59.6亩、白芨28亩、猪苓64亩、天麻3000多窝,发展神仙叶子育苗60万株、七叶树育苗3000株,白皮松200棵,养殖牛32头、羊320只、土鸡6000只、土猪400头、土蜂200箱。种植、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带动了10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产业总产值达491万元。2014年至2015年,共使36户114人实现脱贫,今年预计可实现20户81人脱贫。
掌握硬技术小康有盼头
5月15日,土鸡养殖户姚左明的妻子李兴慧一早就来到了村办公室,咨询拉网线的费用问题。“光纤线就放到我家的房檐下,我想在家里做电商,把自家的生态土鸡在网上买个好价钱。”李兴慧说,她家散养的土公鸡是纯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现在市场最多才给12块钱一斤,她觉得太低了。“前段时间扶贫局组织我们有文化知识的贫困户进行农村电商培训,我们这么好的山林养殖的土鸡如果创出品牌,通过农村电商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和李兴慧一样,收益于技能培训,核桃种植大户刘义发也第一次知道了核桃大蚕蛾的防治。5月15日,记者在东洞采访时,刘义发正在村部领取上面发放的大蚕蛾虫防治药物。“这药我会用,前不久在核桃技术培训会上学过,昨天下雨,等再有一两天晴天打药最好。”刘义发很熟练地讲述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风凸岭隧道没开通之前,东洞村一直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村子。直到现在,不少村民思想还守旧,缺乏技能信息,农业生产管护方式跟不上。驻村扶贫后,市扶贫局驻村工作队首先召开了4个场次的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动员会,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帮助村民树立致富信心,破除旧的思想观念。
“刚进村,很多群众认为我们扶贫就是给钱,后来通过动员会,村民知道了即使给钱,也是给到产业上,让他们懂得通过产业让钱生钱的道理,他们还集体宣誓要跟着扶贫工作队苦干实干,绝不拖全村群众奔小康的步伐,并按下了红手印。”在村委会办公室,村主任刘世忠指着东洞村脱贫攻坚工作室上的誓言专栏说。
为了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市扶贫开发局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因人培训,开展技能、信息扶贫。该局通过聘请市上专家先后在东洞村举行了养牛、养羊、中华蜂等生态养殖技能培训,聘请西农大教授给村民进行中药材和林果种植培训。工作队副队长任杰驻村期间,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业专长,不仅召开神仙叶育苗培训会与高产种植技术,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贫困户育苗。
据悉,市扶贫局驻东洞村扶贫工作队,将和当地政府一起真心扶贫唤起百姓致富信心,真情指导百姓产业发展,到2019年,让东洞村实现脱贫摘帽。预计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东洞村经过几年的产业培育,到2020年,东洞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和贫困户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2万元和5000元,与全市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
名贵风景树七叶子树在东洞随处可见
重楼、天麻、猪苓等珍贵药材种植成了群众致富特色产业。
散养的土鸡蛋,成了贫困户致富的金蛋蛋。
5月15日,雨过天晴,村民余西兵两口子又开始标准化鸡舍的建设,他们散养的4000多只蛋鸡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今年就能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摆脱贫困。在镇安县云盖寺镇东洞村,78户贫困户282人依靠合作社找到了脱贫的产业路子,其中像余西兵这样的32户93人将依靠精准到户的致富产业,今年就能摘掉贫困帽子。
东洞村位于镇安县城以西33公里处,辖区山大沟深,森林茂密,气候独特,地广人稀,354户群众散落在海拔700米到1800米之间长达30多公里的东洞河沟之中。其中30多户贫困群众还住的是破旧的石板土房子,一到雨季,外面飘大雨,屋里下小雨。近年来,作为东洞村的包扶单位市扶贫开发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坚持“瞄准贫困、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双包双促”为抓手,综合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措施,依托资源优势,采取“专业合作组织带贫困户”,“能人大户带贫困户”的模式,培育贫困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让贫困农民在“造血”中实现真正的脱贫。
村有工作队脱贫路好走
“上面派来的工作队就是好,帮我儿子扩大了重楼种植,还联系产业资金贷款,现在儿子的致富信心很足,你看今天下这么大的雨,他还在大山里采重楼药苗。”说起工作队,东洞村六组村民梁春宏68岁的老母亲竖起了大拇指。她给记者介绍,自己因腰椎滑脱先后在西安做了7次手术,前后花费了30多万。眼看着小儿子到了娶媳妇的年龄,自己却给家庭带来了这么大的负担,让孩子对前途感到悲观,自己也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泪。市扶贫局驻村工作队来了后,给这一家带来了希望,驻村工作队帮助两个儿子发挥特长,不仅自己扩大了重楼种植面积,还依托他们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帮助他们办起了合作社,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种植重楼脱贫致富。县上的领导还多次上门慰问,协调水务部门为重楼合作社解决了引水灌溉难题。
东洞村全村354户1286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8户357人,贫困发生率36.2%,是镇安县脱贫任务较重的贫困村之一。林地广阔,沟岔密布,生物资源非常丰富,退耕地和空闲宅较多,非常适合药材种植和生态养殖。工作队进村后,为了找准贫根,对症下药,驻村干部与村组干部一道,一户一户地走访,一户一户地分析对接最适合的脱贫项目和致富门路。
围绕实现贫困户脱贫目标,市扶贫局驻村工作队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心,办了几件实事。一是立足东洞村的山地资源和气候优势,确立了“山上种植林药、沟岔生态养殖、川道发展育苗”的立体产业脱贫思路。二是充分挖掘内生动力,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实施“能人大户带贫困户”的脱贫路径,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重楼、白芨、猪苓、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三是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建立了重楼种植合作社、神仙叶产业合作社和生态养殖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在川道开展以神仙叶、七叶树为主的经济林育苗;发展以生态鸡、生态土猪、肉牛山羊散养为主的绿色养殖业。
“以前我们这里一说致富,要么出门打工,要么在老林里挖点药材卖,出门打工越来越不景气,挖药卖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市上扶贫工作队来了帮我们明晰了发展思路,提供了信息,培训了技术,我们带动群众致富路上有了主心骨、好帮手,村民自然高兴啦。”东洞村委会主任刘世忠说,工作队下来后,真心扶贫扶真贫的工作作风,让很多将就过日子的贫困户都不好意思,忙着搞起了自家的产业。
户有好产业致富信心足
“以前一年四季守着点包谷和洋芋,哪能富起来?现在一分钱没有还搞起了养牛产业,致富希望当然大了。”5月15日,正在荒坡地上放牛的东洞村贫困户吴世奎高兴地说。今年60岁的吴世奎,女儿早已出嫁,独自一人生活,靠种地谋生。在村里,像吴世奎这样经济十分薄弱的贫困户还很多,驻村工作队颇下了一番功夫。今年年初,驻村工作队动员村里养牛大户吴忠海壮大养牛产业。吴忠海在原有养牛的基础上又投资6万元从外地购回来12头小牛犊,分给几户贫困户养殖,双方按照卖牛利润的3:7分成,吴忠海得3成,养牛户得7成。吴世奎说,按照这样计算,他一年最低也有5000多元的纯收入。
在东洞村三组,贫困户姚左明也依托友谊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次搞起了生态土鸡散养。姚左明一家六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两口子也不能出门打工,一年种植的包谷和洋芋等,遇上好年月还能卖些钱,遇上差年月粮食只够自己吃。在加上给县上的林木育苗场打些散工挣钱外,基本没有外来经济收入。“我现在散养了600多只鸡,包扶单位和合作社正联系电商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我在家一心就想着如何把鸡养好就行了。”姚左明说。
“像东洞村这样的特殊村情,扶贫产业发展不上去,老百姓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的致富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市扶贫局局长罗存成说。驻村工作队探索的“能人大户带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带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合作社、大户的带动,积极引导贫困户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让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源泉”。
目前,在市扶贫局的包扶下,该村共建立了重楼种植合作社、神仙叶子种植合作社和生态养殖合作社3个专业合作社,联系上级部门累计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85万元,发放贴息贷款217.3万元,建设标准化重楼种植基地1个,种植重楼59.6亩、白芨28亩、猪苓64亩、天麻3000多窝,发展神仙叶子育苗60万株、七叶树育苗3000株,白皮松200棵,养殖牛32头、羊320只、土鸡6000只、土猪400头、土蜂200箱。种植、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带动了10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产业总产值达491万元。2014年至2015年,共使36户114人实现脱贫,今年预计可实现20户81人脱贫。
掌握硬技术小康有盼头
5月15日,土鸡养殖户姚左明的妻子李兴慧一早就来到了村办公室,咨询拉网线的费用问题。“光纤线就放到我家的房檐下,我想在家里做电商,把自家的生态土鸡在网上买个好价钱。”李兴慧说,她家散养的土公鸡是纯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现在市场最多才给12块钱一斤,她觉得太低了。“前段时间扶贫局组织我们有文化知识的贫困户进行农村电商培训,我们这么好的山林养殖的土鸡如果创出品牌,通过农村电商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和李兴慧一样,收益于技能培训,核桃种植大户刘义发也第一次知道了核桃大蚕蛾的防治。5月15日,记者在东洞采访时,刘义发正在村部领取上面发放的大蚕蛾虫防治药物。“这药我会用,前不久在核桃技术培训会上学过,昨天下雨,等再有一两天晴天打药最好。”刘义发很熟练地讲述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风凸岭隧道没开通之前,东洞村一直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村子。直到现在,不少村民思想还守旧,缺乏技能信息,农业生产管护方式跟不上。驻村扶贫后,市扶贫局驻村工作队首先召开了4个场次的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动员会,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帮助村民树立致富信心,破除旧的思想观念。
“刚进村,很多群众认为我们扶贫就是给钱,后来通过动员会,村民知道了即使给钱,也是给到产业上,让他们懂得通过产业让钱生钱的道理,他们还集体宣誓要跟着扶贫工作队苦干实干,绝不拖全村群众奔小康的步伐,并按下了红手印。”在村委会办公室,村主任刘世忠指着东洞村脱贫攻坚工作室上的誓言专栏说。
为了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市扶贫开发局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因人培训,开展技能、信息扶贫。该局通过聘请市上专家先后在东洞村举行了养牛、养羊、中华蜂等生态养殖技能培训,聘请西农大教授给村民进行中药材和林果种植培训。工作队副队长任杰驻村期间,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业专长,不仅召开神仙叶育苗培训会与高产种植技术,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贫困户育苗。
据悉,市扶贫局驻东洞村扶贫工作队,将和当地政府一起真心扶贫唤起百姓致富信心,真情指导百姓产业发展,到2019年,让东洞村实现脱贫摘帽。预计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东洞村经过几年的产业培育,到2020年,东洞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和贫困户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2万元和5000元,与全市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