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逆袭
——商洛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文章字数:4517
  市委书记胡润泽深入基层幼儿园看望孩子们
  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给我市孩子们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小学学生正在进行足球游戏
  高标准建设的商南县鹿城中学

  新建商洛中学项目局部鸟瞰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特别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尤为重要!
  翻开我市“十二五”教育发展史,呈现出来的是一份喜人的成绩单: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到26.38%,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达到43.6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02%;新建校舍101.49万平方米,累计投资30多亿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331万平方米,框架、砖混结构校舍比例提高到90.01%;全市学前一年8.5万余名(次)幼儿免除了保教费、1.95万余名(次)困难幼儿享受生活补助费,90万名(次)农村义务段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近20万名(次)义务段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全市44万余名(次)农村义务段学生享受了营养计划膳食补助,6.8万名(次)普通高中贫困学生领取了助学金,7.2万名(次)中职学生享受助学金并免除学费;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续8年全省第一;我市5个县区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和省级“双高双普”县,2个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走在了陕西乃至中西部贫困地区前列。
  “十二五”期间,作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商洛,市委、市政府克难攻坚,积极进取,强力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教育追赶跨越式发展的逆袭之路!
  “三个创建”统领教育发展全局
  商洛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孩子上学很多都依赖父母在外打工。过去多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高中教育优质资源短缺。教育投入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现象普遍。优质资源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热切期待。
  扶贫必扶智。如何让更多孩子有学上、上好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更多孩子因教育改变命运,这是商洛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深入思考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目标引领发展。商洛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历届党委、政府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商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到2020年在全市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努力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市政府确定了全市未来10年教育发展目标,制定了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县和教育强县的“三个创建”为总抓手统领教育全局,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不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扎实有序推进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市县区聚焦创建任务,夯实各级政府责任,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加强教育督导评估与考核,将教育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集中各方力量办好教育。目前,丹凤、柞水、山阳、商南、镇安5个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高出全省22个百分点;山阳、商南、柞水、丹凤、镇安5个县创建为省级“双高双普”县,高出全省30.31个百分点;山阳、商南2个县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全省25个),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多元化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从市区出发沿着宽阔的商鞅大道驱车东行10分钟,进入商丹高新学校,一幢幢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图书办公楼高大气派,充满着现代气息;标准化塑胶体育场,绿色的足球场,红色塑胶跑道,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让人跃跃欲试;教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生陶醉其中;还有人性化的师生公寓,正在建设的商洛一流室内体育馆……
  为了营造省重点工业园区商丹循环工业园的投资环境,2012年,商州区政府招商引资3.22亿元,在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管委会西侧,圈地166亩,高起点建设起了高品位、高标准、现代化、花园式的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66亩,建筑面积73876平方米,可容纳4680名学生就学。现在,学校不仅很好地缓解了城区教育班额过大的问题,还吸引省内外学生前来就读。
  商丹高新学校只是我市多元化办校,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建校取得成功的一个缩影。
  贫困地区,没有大胆改革,创新教育投资体制的魄力,是办不好教育的!
  商洛7个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要实施“创建”,大多数县区所需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资金缺口很大。全市在全面落实中省教育投入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创新投资体制机制,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统筹各类社会资源,采取政府投入、招商引资、BT模式、项目整合、购买服务、贴息贷款、民办公助、工队垫资等办法,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农村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等难点问题。
  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创建资金39亿多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山阳县筹资8.8亿元,其中县级投入6.93亿元(BT模式4.2亿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省级教育强县创建目标。结合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实际,投入5.58亿元,在县城规划建设了教育园区,形成“一职一高二园三小四中”的办学格局,县城中小学校学生规模达到2.7万人以上。商南县累计投资8.82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柞水县先后投入3.75亿元资金,实施了校安工程等6大类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均建成数字化校园。
  目前,我市与陕西省地建公司合作投资建设合同总投资5.4亿元的新建商洛市高级中学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镇安县第三中学新建项目总投资5.136亿元,已从省开行贷款2.5亿元,县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部门项目资金整合用于学校,今年也已开工建设;商州区高级中学新建项目总投资3.5亿元,正在与山东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协商投资建设事宜。
  高起点建设提升教育发展层次
  步入我市东大门商南县,312国道上的商南县第五小学校园格外醒目,崭新的校舍、宽阔的操场、绿色的塑胶,还有教室里网络系统、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等一应俱全。这是一所为解决搬迁户和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缓解城区教育压力而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的一所现代化小学,高标准建成音乐室、舞蹈室、书画室、实验室等功能部室,设备齐全,设施现代化,确保每个学生的素质潜能在这里得到最大发展。学校大到校园整体建设布局,小到学生如厕细节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而远距我市几百公里外的西南边陲镇安县偏僻山沟里的柴坪镇松柏小学,曾经是村里最差的建筑,现在已成为山沟里最漂亮的院子,曾经安静的校园也变得格外热闹:崭新的三层教学楼里,书声琅琅;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地做游戏、打篮球、跳皮筋;可透视铁艺围墙下,绿化带里的花草树木正在竞相争绿……在周围村民眼中,家门口的学校变得这么好,给他们带了不少福气,再也不用在城里租房让孩子进城上学了,在外地打工的群众也纷纷将孩子转回乡下,节省不少开支。而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学生们在学校还能享受免费的营养午餐,天天都有肉,还享受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偏僻农村小学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乐园。
  如今,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最美的建筑在学校,最先进的设施在学校,乡下和城里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一切,和市委、市政府大气魄大手笔建设城乡最美学校,高起点高规格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密不可分。
  围绕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县和教育强县的“三个创建”工程,商洛确定了“全面启动、分类推进、整体提升、逐年达标”的“三创”工作思路,按照全市工作规划和创建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对照标准分解落实任务,加强过程督导,提高创建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规划引领,均衡教育全面有序推进。2012年,全市7县区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市教育局成立专家组,巡回检查,精心指导,逐县区制定创建规划。各县区坚持从规划入手,“三个创建”一次规划,同步推进。经过4年努力,丹凤、柞水、山阳、商南、镇安等5县先后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出全省24.7个百分点。山阳、商南、柞水、丹凤、镇安等5县创建为省级“双高双普”县,高出全省27.5个百分点。山阳、商南创建“教育强县”受到省上命名表彰,高出全省5.1个百分点。
  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启动了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制定了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高中建设、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创建资金达4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3.1万平方米,硬化、软化体育场426个,添置电脑15600多台、多媒体设备3300多套,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各县区都在城区新建了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扩大了城区教育资源,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
  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011至201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1所,建成独立幼儿园409所,在园幼儿7735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9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650所中小学、593个教学点,校际间差距不断缩小,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分别小于0.65和0.55,中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全市建成省级示范、省级标准化高中11所。
  深化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三个创建”让学校成为全市各地最美的建筑,而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质量,为此,近年来,商洛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桎梏,释放、增强教育活力,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商洛市印发《关于深化教学机制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意见》《关于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全力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强化诚信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监控和考核办法,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38%。2008-2015年连续8年全市高考文史、理工二本以上上线率居全省第一。
  商洛市委出台《商洛市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全市初任校长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目前7县区新上任校长均通过竞争上岗或公开竞聘产生。全市328所中小学校长分别与市教育局或县区科教体局签订了任期目标责任书。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选派500余名优秀人才作为交流对象。2011-2015年,通过实施特岗计划、振兴计划、公开招考、免费师范生招聘等形式,全市共补充新教师3630名,五年培训教师10万多人次,教师素质和校长队伍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其中410名教师受到国家和省上表彰奖励,商洛中学教师刘占良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随着《商洛市加快教育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意见》的印发,全市新一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相继启动。“十三五”期间,商洛将全面推进“三个创建”工作,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解决商洛中心城区及各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和“大班额”等突出问题,使全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让更多商洛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奔向美好未来、让更多家庭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