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助力全域旅游
文章字数:1502
  本报讯(特约记者 冯永发 通讯员 刘建军)丹凤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行“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在环境治理上抓成效,在基础建设上提水平,在旅游产业上做文章,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竹林关村美丽乡村,就是这一发展模式的开篇之作。今年春季,尤其是桃花盛开期间,每到周末前往竹林关村体验乡村游的游客上万人,各景点游客爆满,出现了丹凤历史上最火的旅游盛况。“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模式再次得到了市场的印证。
  今年,丹凤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托桃花谷和棣花古镇两大景区在竹林关村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提升工程,在棣花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棣花景区二期项目建设相结合精心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在竹林关村的提升建设中按照“提升桃花谷、挖掘竹文化、打造水景观、重塑古村镇”的思路,念起了“竹、水、路、街、居、业、景”七字“经”。提升建设项目涉及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挖掘、后续管理、运营提升等6大类31项建设任务。先后启动实施了龙嘴隧道、生态河堤、五级自动橡胶坝、老街水景观改造、民居立面改造等项目。在竹林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将州河北、洞底、王塬、雷家洞等村纳入了竹林关乡村游的大盘子,州河北建成了陕南林业生态示范园、洞底王塬两村成为产业发展区,在雷家洞村结合竹林关丹江漂流建设旅游产业的连片发展带,一张秦岭山中“小江南”的巨幅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棣花美丽乡村建设中,结合棣花景区二期项目建设,按照“宜居性、接待性、产业功能性”要求,重点实施自行车休闲绿道、丹江滨水休憩带、312国道沿街景观带和核桃产业集聚区、葡萄产业集聚区、花海影视休闲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丹凤县将今年的重点美丽乡村建设放在棣花,通过美丽乡村项目与商於古道项目的交融发展,采用沿丹江河串珠式布局美丽乡村带的办法,推进了龙驹、商镇、棣花一体化,让“一体两翼”中的丹凤之翼更加有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丹凤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引入“城镇化”理念,以竹林关、商镇、棣花、龙驹“四大重点区域”为核心,把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布局于旅游景区周边、骨干道路沿线、主要集镇和产业园区所在地。把全县155个村划分为4个精品村、10个特色村和141个宜居村三种类型,实行规划“一盘棋”、建设“分步走”、成效“全覆盖”的开发模式,以五年为期,串珠式布局、组团式发展,梯次推进。
  丹凤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建设、陕南移民搬迁、旅游景区建设、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落实各类扶持政策,积极培育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肉鸡、生猪、核桃、蔬菜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5000万只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基地、“一线五路”30万亩良种核桃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引导群众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商贸、现代农业、农家乐、旅游休闲等产业,让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丹凤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各类文化的承载。在全县美丽乡村中广泛开展民风“十个一”建设活动,实施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建设,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制度,开办“道德讲堂”“社区大讲堂”,建设乡村文明一条街,评选表彰一批“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乡规民约,组建乡贤文化骨干队伍,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治理面源污染、打造绿色景观、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措施,推进乡村景点化,着力发展一批特色风情乡村游精品,让美丽乡村建设的“盆景”融合成全域旅游的连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