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补齐“短板”打通“四房”
——洛南构建移民搬迁新格局
文章字数:1752

  洛南县今年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后续管理,积极探索打通移民搬迁安置房与保障房、棚改房、商品房“四房”资源,有效化解保障房、商品房存量过剩的问题,提高了实际入住率,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保障改善。
  补齐“短板”,优化移民点居住环境
  “我们这个移民点过去环境很差,垃圾乱堆乱放,路面坑坑洼洼,现在政府投资修路,铺马路砖,硬化广场,还安装路灯、铁艺围墙,栽种绿化苗木,环境可好了!”说起石坡镇桑坪村移民点的新变化,搬迁户寇东明深有感触。
  据桑坪村支部书记王淑芳介绍,桑坪村移民集中安置点是2012年陕南移民搬迁项目,集中搬迁安置43户,2013年建成并通过省市验收。当时因项目不是上楼工程,且搬迁安置规模小,所以没有安排配套项目预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针对部分移民安置小区配套设施不全、项目建设滞后这一突出问题,洛南县集中对全县2015年度以前建成的84个集中点进行摸底,分类统计已完成项目、未做项目及欠账情况,根据欠账情况,落实未做项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同时投资6000余万元,对配套设施不全的安置点,配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倾力补齐“短板”,助推移民安置项目完善提升。据了解,该县2015年以前建成的移民点中,共有23个安置点74个大、小配套项目未做,涉及交通、水务、电信、电力等10个单位。截至目前,需要完善设施的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
  桑坪村位于洛南县北部片区旅游开发的范围内,山清水秀,自然生态良好,现在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好后,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村上又围绕全域旅游开发,依托搬迁点打造“桑坪自驾游营地”。如今,老寇在自己家里办起农家乐,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收入,“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赚钱,比出去打工舒服多了,这么好的生活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老寇高兴的说。
  打通“四房”,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近年来,洛南县坚持把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作为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强力推进陕南移民搬迁,持续发展优质商业地产,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的住房困难。但由于各类住房建设任务叠加,全县存量房(保障房、商品房等)较多,入住率偏低。
  为了化解现有存量房过剩、提高实际入住率,加快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该县按照“政策整合、对象拉通、优惠一致、城乡一体”的原则,积极推行“四房”打通,进一步改善陕南移民、棚改安置、进城入镇就业创业和务工农村居民等各类保障对象居住条件,提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四房”资源融合、优势互补。
  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该县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洛南县打通“四房”工作实施意见》,将县城规划区范围内已建成难以落实住户的存量保障房、棚改房和商品房纳入“四房”打通房源范围,并鼓励开发商按照“一区多房”的模式建设“四房”,建成后按照房屋性质落实住户,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分类管理。
  据了解,洛南县2016年计划将2816套符合条件的商品房纳入“四房融合”房源范围,并计划按照“一区多房”模式建设“四房”784套。
  以产定搬,移民搬迁助力精准扶贫
  实施移民搬迁促进“四房融合”,如何解决搬迁后群众的生活和就业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针对这一难题,洛南县按照“以产定搬、以搬促城、产城融合”思路,围绕“商洛经济副中心、休闲美食健康城”的定位,以精准脱贫为载体,加大资金扶持,抓好产业发展培育,推动产城融合。
  沈贵良是石门镇河西移民新村的搬迁户,因为要照顾常年患病的妻子和正在上学的女儿,不能外出务工,搬迁后又没有土地,经济十分困难。去年,由石门七彩田园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担保,他申请到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也加入合作社种起香菇。“合作社不但给我提供技术指导、负责销售,还免去水电和使用机械等费用,我今年种了1万袋香菇,估计最少能收入3万元,照这样算,3年就可以把外面欠的账还清了。”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镇上鼓励搬迁户中的致富能人陈有文带领群众成立了石门七彩田园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该合作社共有社员180余名,其中80%都是搬迁户。
  为了让搬迁群众“能致富”,该县在灵口、古城、保安、石门、四皓等镇办移民点周边,按照户均0.5至1亩的标准流转土地,组织发展食用菌、万寿菊、水杂果基地建设,为搬迁群众配建农业产业园,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实现了“以产定搬,产搬同步”,彻底解决了群众生产和收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