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回老家过端午
文/图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1499

  老家的端午节没有南方端午节那般声势浩大,没有城里那么热闹。它更像小家碧玉的亲切、随和。感觉和纪念屈原并无太大的关系,只是世代遗留下来的记忆和故事,全家团圆、吃粽子、涂抹雄黄酒、存放艾叶和菖条,朴素中夹带着浓浓的乡情。
  团圆时刻
  商南县赵川镇东岳坡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和很多农村一样,平日里很难觅到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一年当中,只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时刻。端午假期,停留在村中的客运班车明显比平日多了挤了许多,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车上走下来,而在门口等候已久的老人见到儿女们回来了,脸上会绽放出久违的笑容,难掩心中的欢乐。
  在老家,端午这一天,儿女们、出嫁的姑娘无论多忙,也要赶在这一天回到家中团聚,陪年迈的父母一起过节。今年80多岁的王重名,虽然年迈,身体依然结实。平日里,儿女们都各忙各的,他一个人除了在家看门之外还种了几亩地。多年来,除了春节、端午、自己的生日之外,全家人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今年端午节一大早,儿女们早早就赶了过来,男人们负责买菜,插艾蒿,女人们则早早地在厨房准备,中午刚过,一桌丰盛的酒菜已经上桌,四世同堂,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石灰槽位于商南县十里坪镇,距离县城120公里左右,是该县最为偏僻的山村之一。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相比热闹的都市而言,又显得格外宁静美丽:溪水清澈、空气清新,大山里的果实也十分甘甜。石灰槽是一条沟,沟深七八公里,有十多户人家。如今留下的全是老人,对于他们来说,最热闹也是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儿孙回家的时刻。
  6月10日,是端午节假期的第二天。得知两个女儿、女婿因为节日当天没能赶回来,今天要回家补过节,袁汉友老汉早早地起床,除了粽子之外,还包了饺子。直等到10点多还不见女儿回家,等急了的袁汉友走了2公里到村口等,时间不长就见女儿、女婿的车停在了村口水泥路上。接过儿女们买回来的菜,老人显得格外开心。开饭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涂抹雄黄酒、放艾叶和菖条,嘘寒问暖。当儿女们离开的时候,老人眼里噙泪,依依不舍。
  记忆中的端午节
  插艾叶、包粽子、抹雄黄酒……一家人围着一盆盆原料裹粽子,这是20多岁的张海峰记忆中的端午节。然而,这样的端午节只能在他的记忆中,或者说所有的美好仅剩下粽子,“而且还是商场里商业化的粽子,再也不是一家人围坐一起洗粽叶、选绳子的过程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端午节的种种传统习俗渐行渐远,这个节日所留下的仅仅是吃粽子这样简单的意味了。
  “小时候如果不是上学学到屈原,实在是想不到这个节日跟屈原的关系。因为没有大河,我们那儿没有赛龙舟,但其他习俗却很丰富。”在张海峰的记忆里,小时候的端午节是美好的回忆。那个时候,端午节早上要早起,出门踩露水采艾蒿。回家后,要用艾蒿水洗脸,然后把艾蒿晒起来,挂在门上。因为生活所迫,他已经多年没有在老家过端午节了。
  “端午节里特有的传统民俗味道越来越少了,现在几乎成了简单的粽子节。即便如此,现在的年轻人连粽子也不会包了,以前可是家家都要自己包粽子的。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大都在粽子的口味上做文章,粽子身上的民俗文化却没有了。”采访中,不少市民都有类似抱怨。
  不可否认,端午节是一个意蕴独特的节日,既有热烈奔放的一面,也有凝重端庄的一面。包粽子的热闹与祭祀屈原的凝重,使这一节日意蕴丰满。因此,端午节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为全民所共享;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其中就有不同寻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