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五力全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文章字数:1087
本报讯(姜毅 贺学瑾)洛南县针对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迅速转变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重新布局经济架构,紧盯“四大利好”,顺应“四大趋势”,以“五大支柱性政策”为抓手,从五个方面“五力全发”,积极打造商洛经济副中心、休闲美食健康城、循环发展示范县,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着力加快产业升级,聚力建设经济副中心。以洛河工业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为承载,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壮大现代材料、绿色特产、医药化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商洛农业强县、陕南农业大县、全省产业名县和关天经济区绿色特产基地”为目标,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以健康美食、休闲康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提升三产等次。依托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实施全域旅游,着力加快精品景区建设。
全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努力把洛南打造成“商洛经济副中心,休闲健康美食城”。全面建设精美城市,重点改造中、省、市重点小城镇和“一体两翼”门户集镇。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三城联创”,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北部片区旅游脱贫项目和洛保一体化建设,展现洛南城乡新形象。
重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发展大环境。率先发展交通事业,构建便捷通畅的“县际大循环、镇际小循环、村组相通、入户相连”的大交通网络,对外公路主动脉“两横三纵”全面升级,农村公路网“四横四纵”更加完善。重点把榆商高速、卢洛高速等道路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争取立项建设,坚决打通与毗邻省份及周边县市之间断头路,让交通设施的改善提升,带动和加快全县脱贫进程。
倾力实施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明确精准脱贫的“任务单”“路线图”和“时间表”,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扶”问题,做到对象、项目、资金、措施、帮扶人员、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探索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五个一批”,坚决完成洛南2019年脱贫摘帽任务,实现2.7万户8.64万人稳定脱贫。
大力改善社会民生,努力增强人民幸福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成陕西师大洛南中学,优化校点布局,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发展科技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展繁荣文体事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四房资源”,实行交钥匙工程,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7万户7.05万人。统筹做好民生兜底工作,做到应保尽保,能保尽保,让各类贫困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加快产业升级,聚力建设经济副中心。以洛河工业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为承载,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壮大现代材料、绿色特产、医药化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商洛农业强县、陕南农业大县、全省产业名县和关天经济区绿色特产基地”为目标,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以健康美食、休闲康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提升三产等次。依托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实施全域旅游,着力加快精品景区建设。
全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努力把洛南打造成“商洛经济副中心,休闲健康美食城”。全面建设精美城市,重点改造中、省、市重点小城镇和“一体两翼”门户集镇。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三城联创”,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北部片区旅游脱贫项目和洛保一体化建设,展现洛南城乡新形象。
重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发展大环境。率先发展交通事业,构建便捷通畅的“县际大循环、镇际小循环、村组相通、入户相连”的大交通网络,对外公路主动脉“两横三纵”全面升级,农村公路网“四横四纵”更加完善。重点把榆商高速、卢洛高速等道路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争取立项建设,坚决打通与毗邻省份及周边县市之间断头路,让交通设施的改善提升,带动和加快全县脱贫进程。
倾力实施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明确精准脱贫的“任务单”“路线图”和“时间表”,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扶”问题,做到对象、项目、资金、措施、帮扶人员、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探索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五个一批”,坚决完成洛南2019年脱贫摘帽任务,实现2.7万户8.64万人稳定脱贫。
大力改善社会民生,努力增强人民幸福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成陕西师大洛南中学,优化校点布局,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发展科技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展繁荣文体事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四房资源”,实行交钥匙工程,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7万户7.05万人。统筹做好民生兜底工作,做到应保尽保,能保尽保,让各类贫困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