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重温古道千年沧桑
  ——大型电视纪录片《商於古道》拍摄侧记
文章字数:4671
情景再现拍摄李自成屯兵商洛
总导演夏骏与贾平凹交流
剧组在丹江口水库拍摄
放飞无人机
导演何苗给演员说戏
在商州牧护关拍摄韩愈祠

  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商於古道》历经近两年时间的策划论证、资料搜集、撰稿准备和一个多月的紧张拍摄,完成了计划的所有内容,于6月3日圆满封镜。
  一
  商於古道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连接“商”地(今丹凤县古城岭商邑遗址)与“於”地(今河南淅川县境内)的一条道路,随后逐渐发展成为西起古都长安东抵河南南阳(古称邓、宛),连接东南与西北的最便捷路径,全长约六百里。它是中华大地上形成最早的古道之一,也是贯穿商洛历史、地理的一条物质和文化脉络。战国至秦汉时期商於古道为军事要道,唐代则是驿站林立的“国道”,是文人士大夫仕途沉浮的“名利路”、诗歌路。明清之际,受长江汉口商贸重镇的影响和辐射,汉江、丹江水运兴盛,龙驹寨水旱码头形成,商於古道开始成为连接西北与东南的商贸大通道。围绕商於古道,还形成了“上津道”“南北驮道”等交通支线;在商於古道周边还有“秦楚古道”“傥骆古道”等与之相衔接。这些道路辐射了商洛全境,是从古及今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商洛作为商於古道的主区域,境内遗迹众多、文化氛围浓厚。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项目被列入陕西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后,为了彰显商於古道的文化内涵,让商於古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提出了围绕商於古道摄制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创意设想,经过反复论证,完善成熟了纪录片《商於古道》方案,后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作为2016年广播电视重点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文广新局和市旅游局联合协调,由我国著名导演夏骏团队编导拍摄,商洛广播电视台协助拍摄。这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带动战略、建设商於古道旅游文化项目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是一次高规格的影视创作活动,也是以电视传播手段全面系统表现商於古道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有益尝试。
  项目确定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确定拍摄思路、内容重点和实施方案等事宜,并多次在市文广新局局长周云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商洛广播电视台台长巩文超的陪同下前往剧组看望慰问。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财政局积极配合,多方筹措经费,保证项目运行。各县区委宣传部、文广局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和摄制组的要求,广泛挖掘、整理与商於古道有关的历史记录和文献资料、图片等,先后向摄制组传送了数十万字的文字资料和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加深了策划、撰稿和编导人员对商於古道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
  二
  受邀担任记录片总导演的夏骏,是央视中影集团著名编导,华人文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中国第一批电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夏骏24岁进入央视,30岁出头的时候参与策划了《新闻调查》等栏目。1997年和1999年,担任央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直播总导演。拍摄过的纪录片有《解读上海》《居住改变中国》《大海湾》《支点》等,业内称他是“最有使命感的媒体人”。
  为了高质量拍好这部纪录片,2015年,夏骏导演及其团队在拍摄纪录片《汉江》走过商洛许多地方之后,再次带领摄制组专程到商洛各县区详细踏勘踩点、考察了解商於古道历史文化渊源,广泛搜集、掌握与商於古道相关的文史资料,反复求证其中一些重要的事实和细节。有时夏骏提出的征询问题,具体、详细、新奇到令商洛当地研究者吃惊的程度。在前期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摄制组先后多次修改拍摄实施方案和纪录片拍摄脚本。
  2015年10月,夏骏团队在拍摄大型纪录片《长江》的繁忙进程中,挤出时间,来商洛参加了3集电视纪录片《商於古道》开机仪式,并对商於古道的几个重点节点进行了拍摄。
  开机仪式上,夏骏坦言:“最近我同时也在拍《长江》,如果说《长江》和《商於古道》哪个难拍的话,我可以说是《商於古道》,因为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太少了。”虽然拍摄难度大,但夏骏也有信心完成这一项目,“历史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们等待着、呼唤着我们去挖掘。商洛市委、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关系,这是一个起点。希望纪录片《商於古道》能让留在商洛的历史文化遗迹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6年5月1日,夏骏团队在结束了纪录片《长江》的拍摄后,顾不上休整,牺牲节假日紧急转场陕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商於古道》的拍摄当中。从5月2日开始,一个多月里,摄制组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商山洛水之间以及商於古道贯穿的西峡、淅川、蓝田等地,行程上万公里,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对与商於古道有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活场景、历史遗迹、重要文物、重大历史故事等内容,分别采取低空拍摄、地面拍摄、现场再现拍摄、影棚再现拍摄、采访专家学者和历史传承人等拍摄手段,力求客观、真实、丰富、生动,富有表现力。
  三
  夏骏导演的团队是一个团结、协作、敬业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剧组最多时有37名不同年龄层次的成员,从总导演到执行导演、摄像、灯光、服装、道具、化妆乃至司机,每个人都像上足发条的钟表,按部就班地履行着各自的职责。
  总导演夏骏亲自参与采访,与贾平凹、肖云儒、王家民、陈道久、姚怀亮、杨建国等文化名人以及民间文化传承人展开对话。在凤凰古镇,夏骏一行寻幽探微,访问了多位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和见证者,深入了解古镇的形成过程、历史影响、文化遗迹和商业形态等,并实地拍摄了传统的酿酒、捞纸、铁器铜器制作,农副产品和中药材加工销售等生产生活场景。通过对凤凰古镇老字号传人卢臣智以及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的采访,取得了许多难得的节目素材。
  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拍摄效果,摄制组常常对一个场景、一个物件采取多角度、多景别反复拍摄,直到满意为止。
  在以情景再现方式拍摄楚怀王被囚的场景时,山阳县文广局副局长封明新饰演楚怀王,在化妆师两个小时的装扮下,一个面目沧桑却又不失霸气的楚怀王出现在人们面前。为了营造牢房效果,道具组就地取材,从正在建设的漫川古镇工地上借来了20多根木龙骨,用墨汁刷黑,钉成栅栏,在老乡家抱来两捆稻草,迅速搭建了一座牢房。导演何苗说过戏后,怀王被囚一场戏正式开拍。牢房里,一囚、一桌、一灯、一罐、一碗,与楚宫的奢华相比,道具师们真实再现了秦国牢房的昏暗阴冷。
  “水罐往前移一点,油灯往后来一点,放烟!”“再来一遍!”“怀王脸向右侧一点。”导演何苗不断地下发着拍摄指令。牢房全景,楚怀王的近景、特写,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缕光,甚至连营造气氛的烟雾,在主摄像赵志伟那里都精益求精。拍摄完成,木龙骨拆解后,道具组又逐根将刚才钉上去的钉子一一退掉。“借来的木龙骨给人家还了后,要保证能用呢。”道具组的小刘说。
  摄制组特别重视灯光的运用。每天进棚最早的工作人员当属灯光组了,布完线,又对灯源布点,逐一测试主光、补光、背景光、效果光,影棚内各类灯源多达十几个。演员就位后,根据导演要求,再进行微调,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直到收工。
  摄制组的细心从化妆上也可见一斑。情景再现拍摄骡帮进入洛南柴峪沟古驮道时,化妆师每隔一会儿就要给扮演赶脚人的演员脚面上补一次妆,因为平时穿运动鞋的脚穿圆口布鞋时,脚背颜色和脚踝不一样。
  为了完美展现商於古道,不管爬多高的山,摄像助理林啸云扛着的三角架、提着的摄像机等重设备从不让别人替换,小伙子们甚至把上千斤重的大型升降设备架在了秦岭之上。
  四
  千百年的时光雕琢,让商於古道历史遗迹留存非常少,情景再现拍摄是电视纪录片《商於古道》的重要表现手段。为了生动再现战国时期商於古道上秦楚争雄的波澜壮阔、盛唐时期商於古道上文人墨客往来唱和的文明兴盛、明清时期商於古道上商贸往来的繁荣景象,剧组编排导演了张仪诓骗楚怀王、白居易六过商洛、李自成商洛山屯兵、骡帮穿越古驮道、意大利传教士传授葡萄酒酿造技术等剧情。
  “驮道”是商於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末清初,在“商於古道”陆路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以龙驹寨为中心,辐射四周的南北驮道。其中北驮道洛南柴峪沟段,由于地处偏僻的山谷之中,保存得最为完好,成为了《商於古道》摄制组最中意的拍摄场景之一。
  5月25日,一队驮骡负载着各种货物,迤逦开进商於古道北驮道柴峪沟。赶脚人清一色着粗布衣裤、圆口布鞋或草鞋,男子梳长辫,女子戴斗笠,俨然前清的驮队“再现”。为了拍这场戏,剧组专程从商州杨峪河一处工地找来了运送电力材料的云南骡帮,用车将7匹骡子运往洛南柴峪沟,赶脚人也由骡子主人饰演。为了配合拍摄,来自云南的赶脚师傅也爽快地剃掉了头发,戴上了清朝男子的发辫,在导演的要求下,牵着骡子来回奔走在柴峪沟。
  我市青年作家刘剑锋作为学者接受采访后,给总导演夏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骏极力推荐他饰演白居易。在化妆师的精心装扮下,刘剑锋饰演的白居易长须飘飘,衣袂宽大,略带沧桑的脸容,活脱脱“白居易”再现。这天一大早,化妆后的刘剑锋身穿厚厚的长袍在商州静泉山三上三下;中午顶着烈日,在仙娥削壁处又是三上三下;傍晚时分,又赶到312国道老秦岭段再度翻山。从来没学过表演的刘剑锋,入戏很快,在镜头前的一招一式演绎得非常到位,好多场景的戏份镜头都是一遍通过。一天下来,刘剑锋累得双腿酸疼,血压上升。付出没有白费,他的表演受到导演和摄像的一致肯定,总导演夏骏说:“刘剑锋把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采演绎得淋淋尽致。”
  情景再现拍摄的表演者大多由商洛各县区剧团演员义务扮演,其中山阳县剧团就派出了20多人的演出队伍,奔赴商州、洛南等地配合演出,团长王有山一人就饰演了3个角色,演出7场次。6月1日晚,剧组从山阳漫川移师商州,在陕西君威农贸综合有限责任公司搭建的影棚内,来自商州、洛南、山阳剧团的演员们拍摄完李西华开拓商於新路、秦国武士比武等场景后,已经是2日凌晨3时,待到灯光、道具收拾完场地后,天色已明。
  为了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努力完成好纪录片《商於古道》的摄制配合工作,商洛广播电视台组成了由副台长杨军牵头,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服务小组,为剧组提供联络协调和生活服务。在不同的拍摄阶段和不同场景的拍摄过程中,商洛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及新媒体作用,全程系列跟踪报道宣传,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商洛广播电视台也非常珍惜这次合作机会,组织各相关部室的编辑记者分段跟随剧组观摩学习。商洛广播电视台技术播出部副主任马宁说:“摄制组对灯光的运用非常讲究,往往一组镜头拍下来,灯光就要调整好几次。这都是我们在节目录制中值得学习的。”记者余传辉说:“通过观摩,大开了眼界,感受到了差距。例如,一个几秒钟的特写镜头,摄制组都拍得很认真、很到位;每一个表现大场景的镜头,都采用多种拍摄手法,他们的拍摄技巧和表现手法、对场景的调度等等,大多都是我们从来没有涉及到的。”编辑冯向东说:“摄制组的经验非常丰富,创意多、描述故事的表现手法多,对我们编辑思路的提升大有帮助。”
  “作为商洛广播电视台,协助夏骏团队拍摄纪录片《商於古道》,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文化广电重大项目,也是对我台编辑记者的一次培训和锻炼。夏导团队的专业、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给我们跟拍的编辑记者上了很好的一课。”商洛广播电视台台长巩文超说。
  在拍摄过程中,各县区宣传部、文广局以及市县博物馆、剧团、景区等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幽幽古道岁月久,重拾历史忆当年。纪录片《商於古道》计划分为3集,围绕军事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三个重点,全方位、立体式表现商於古道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和历史贡献。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相信随着纪录片《商於古道》的播出,商於古道这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交通要道以及美丽的商洛将会引发世人的再度关注。(文/贺焕成 王浩图/《商於古道》摄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