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修复纪事
文章字数:2257

   提起麻街地下交通站,还得从革命前辈李世华谈起。
  李世华,商州区麻街镇齐塬村人,出生于1911年,1920年进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自幼爱憎分明,好爱交朋结友,抱打不平。学校毕业后投奔凤翔县国民党绥靖司令部当兵,时隔不久返回,又投奔秦川古世珍部下当差。由于他性格倔犟,不甘受人摆布,后又离古返家,竖旗立杆,招募人员,在麻街拉起了一股地方武装。这支武装一成立,即遭到黑龙口联保主任周文美的反感。1942年6月,周搬动驻商县的胡宗南正规军第八师一个营围剿李世华。李在亲友掩护下,脱离了险境。随后他重组人马,精心安排,趁周从商县返回黑龙口途经古树园村时,当场枪杀了周一行8人。此事激怒了国民党商县当局,立即对李世华进行通缉追杀。李世华乔装打扮成生意人,冲破封锁线,避过通缉哨,于1943年5月到达陕北柳林镇(系中共关中地委驻地),经朋友介绍,投奔革命。
  在陕北学习期间,李世华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按照革命需要,他接受组织安排,和共产党员王智帮、赵文杰秘密潜回商洛,三人秘密筹划,在李家中建立了“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1945年10月,中共关中地委派巩德芳、刘兆英、薛兴军等回商洛创建“陕南游击根据地”,就是由麻街地下交通站接应,圆满完成了护送的任务。
  由于李世华原通缉令未撤销,无法抛头露面,不利于开展工作。后经党组织批准,让李巧施计策投奔长期驻扎商洛一带、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新五军军长谢辅三麾下。谢辅三为稳住麻街,控制李世华,便委任李世华为陕西省第四区清剿指挥部参议、国民党商县保安团三团三营营长,允许他拥有武装,驻守麻街。1946年2月,李世华搞到30条枪,带着20多人公开回到麻街。从而,国民党商县当局也于3月撤销对李世华的通缉令。从此以后,李世华就成了名副其实“内红外白”的双面人物。对内,1946年6月份,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党支部正式成立,李担任支部书记,先后发展地下党员20多名。对外,李世华利用自己的武装和手中的合法权力,改组了麻街乡、保基层政权。除乡长任振铎为他的亲信好友外,其余副乡长和4个保的保长、保队副均由他秘密发展的共产党员担任,从而进一步打通了陕南、陕北地下通道,先后为延安中共中央根据地安全接转输送了200多名革命干部,从未岀现过一次差错。在1946年7月19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斗中,北路主力在中共中央委员、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中共中央委员、中原局代理书记郑位三和中央候补委员、中原局组织部长陈少敏的率领下,到达陕南游击根据地。李世华领导的麻街地下交通站成功地接应、安置、护送了中央领导郑位三、陈少敏、顾大春等一行5人,使他们顺利到达延安革命大本营,参加了中共七大会议,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岀了巨大的贡献。
  在此期间,李世华还遵照上级指示,以合法身份四处活动,联络了治安、民仁、上秦等乡政权领导人员,拉起了统一战线。1948年7月,上级向他写信,认为时机已到,要他率部起义。经过周密策划,李世华于1948年11月率领370多名武装人员,在麻街宣布起义,沿丹江南岸而下,经陕南军区批准,于11月底到达湖北郧阳。这支部队后改编为商县支队,李世华任支队长,1949年7月参加了解放商县的战斗。至此,“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圆满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
  解放后,李世华同志曾担任商洛军分区五团副团长、武装科科长、武装部副部长、军训科科长等职务,1954年8月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陕西省农林厅、农业厅病虫害防治站、农业技术推广处副主任、副处长。1960年后任商洛专区工交局、交通局副局长,直到1973年离休。李老于1983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
  李老在病逝前,曾多次叮咛老伴王碧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中央首长居住过的房子修好交给党组织保存,留作对后人的教育。”他的遗孀王碧兰为了落实老伴这个遗愿,从老伴去世后就一直向商洛地委和商县领导反映这件事情,特别是1992年又专门就此事写了专题报告,表示自愿交岀自己的所有庄基地(因房子年久失修多数已倒),让政府将其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但由于当时财政困难,一时拿不岀资金,未能得到落实。2008年11月18日,“商洛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正式成立后,为了推介和宣传商洛,突击一个月时间,给省“毛泽东敬览馆”搜集、整理制作《商洛红色革命斗争史》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变化》的展版108块。为达到准确无误,首先在商洛市中心广场试展3天,请市、区领导和广大群众观看并提岀修改意见。在试展中,王碧兰对“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的展版提出异议,经过进一步向她走访了解实情后,除及时更换展版外,该会还派出一名副会长专门协助王碧兰,拿着她多年上访、一直未得到落实的书面报告和她保存的历史照片,向商州区有关领导和党史办作了汇报。当时的区委领导非常重视,除让区党史办专题向省上报告争取资金外,还专门深入现场察看,并在麻街镇召开了专题办公会议。2011年省财政厅下拨修复“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30万元资金后,商州区就安排了此建设项目。随后,王碧兰老人感到自已年事已高,为了尽快完成复修工程,还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动员四儿两女向政府写了《关于修复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其家属子女共同协商意见的报告》。商州区委、政府收到报告后,安排相关部门抓紧勘察设计,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完成了房屋复修任务,随后将进入内部装修、布展,不久的将来,就可让广大人民群众进馆参观学习。可是,最让人遗憾的是,王碧兰老人还没有亲眼看到房子正式布展和开馆,便于2016年3月1日匆匆离开了人世,享年87岁。
  虽然二位老人相继离世,但他们无私奉献,给人们留下的“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遗址,将永远成为革命战争年代商洛地下工作的见证。(文/图 李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