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周立玲 通讯员 贺小龙)今年以来,我市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总要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入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工作,实现了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工业增速保持平稳。我市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在全市开展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融资支持、市场拓展、管理培训、人才对接等系列化服务的“百名领导干部包抓百户工业企业”活动,由市级领导,市级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县区主要领导包抓全市120户重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取分类施策的方法,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达产达效,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促进工业稳增长措施,进一步强化在产销衔接、金融支持、规模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政策引导扶持,全力确保生产要素有效供给,资金支持及时到位,发展环境宽松优良,工业发展“逆势增长”。1-5月,预计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61亿元,同比增长15%;增加值95亿元,同比增长14%。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市上明确提出重点推进50个投资额度高、发展潜能大、支撑作用强市级重点,计划当年完成投资66亿元,并将工业投资任务和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层层分解,逐县落实,细化到月,责任到人。落实市、县、部门三级包抓责任和“五个一”包抓机制,即每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确定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单位负责、一名干部跟踪、一套人员协调、一个方案推进,实施精准包抓,对市级重点的工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定期交办通报,力争新上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出效益。截至5月底,5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开工48个,开工率达到96%,完成投资36.2亿元,占到年度计划任务54.8%。商洛比亚迪动力电池电解液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上半年可建成试产,电池隔膜纸项目正在采购设备预计年内可建成;必康制药公司医药产业园设备已开始安装,预计上半年可建成试产;跃迪新能源汽车项目5000辆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建成试产,正申报新能源汽车各项资质手续;大圣王新型农用机具生产线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建成,预计年内可建成;泰科泵阀20万套高压阀门及汽车刹车片加工项目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扩建项目设备已经订购;商洛电厂、204所含能材料产业园、必康医药产业园、月河钼钨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市上完善政银企保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企业贷款协调会、项目融资座谈会等,定期向各金融机构发送企业资金需求信息,促进银企合作。1-5月,共引导8家金融机构与48户工业企业达成贷款意向,其中23户企业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金额共计29.32亿元。市政府安排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2.36亿元。积极支持民间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累计达到18户,为企业担保16.34亿元。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股权融资,提高企业竞争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已有丹凤秦鼎茶叶有限公司、柞水汇生源公司、镇安雪樱花公司、大圣王科技公司等4户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组织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西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丝绸之路特色食品展、第二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中国欧亚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二十届“西洽会”以及第十一届东亚国际食品博览会等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宣传企业,拓宽市场,促进企业强强联合,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围绕基础设施完善、企业入园、土地收储、服务体系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发展。1-5月,预计全市15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80亿元,增长18.5%;新入园企业14户,累计入园企业380户。着力加快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步伐,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物流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着力培育县域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重点布局农产品加工、中药原料药提取、新型建材及综合利用产品、特色配套产品等产业项目,同时引进和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的“补链型”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建立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招商引资、企业互助“五位一体”投融资模式,加大园区设施建设投入,打造丹江、洛河两大产业长廊。利用市场机制,鼓励骨干企业单独建园或与关联企业合作建园,推进必康医药产业园、硅科技产业园、204含能材料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进度。与新型城镇化、产业扶贫相结合,在重点镇、5000户以上移民安置点,配建产业园区和标准化厂房,鼓励群众就近创业就业、积极培育大秦岭特色小镇。预计1-5月,各园区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6.8亿元,在建孵化园标准化厂房17万平方米。围绕服务企业,推进园区融资、研发、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商丹园区建成市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镇安县工业集中区建成陕南特色食品检测中心,建成市、县两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努力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非公经济发展加快。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为契机,努力激发中小企业“双创”新动能,加快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新局面。1-5月,预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4.5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4.2%,比去年同期提高1.79个百分点,新增私营企业563户、个体经营户2500户。在全市开展企业存在问题摸排,召开交办会予以协调解决,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多方联动,全面整治。实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建立清单公开、企业减负工作长效机制,设立企业举报投诉中心,建立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评议制度,确保非公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采取领导包抓、项目倾斜、融资协调等措施,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成长梯队“三星企业”,已培育省级中小企业成长梯队企业58户,其中,行业之星15户、成长之星30户、创业之星13户,建成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个,16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民营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今年纳入梯队预备企业31户,在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