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职业农民培育,还有哪些短板?
记者 刘婷
文章字数:3558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催生和激发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活力,许多参加培育的农民已经成为创办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
    从农民到职业农民,到底有什么不同?我市职业农民发展现状和作用发挥怎么样?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最近走访相关部门,做了深入调查。
    职业农民规模扩大
    近日,洛南县石门镇黄龙铺村的张秀林,拿到了初级职业农民证书,他告诉记者:“我参加学习各种培育课程,成了职业农民,心里有一种自豪感,以后我想带动更多的乡亲做科技型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张秀林高中毕业到西安闯荡,后回家乡创业,三十年来,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从事矿山工程承揽企业家。2014年又做出人生重大抉择——从矿山生产经营转向农业产业投入经营,在城关街道办野里社区成立洛南县凤鸣山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2015年,洛南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第二年,张秀林报名参加,他虚心请教,主动与老师和学员交流,并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有机结合,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实现了由普通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和张秀林同时拿到初级职业农民证书的还有李会峰,他也曾走南闯北,当过农电管理员,打过工,开过矿。之后,他选择返乡创业之路,创办了洛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本地桑园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桑枝果枝杂木为原料,发展以袋料食用菌及猪苓为主的菌类产业,带动周围群众增收。拿到证书后,李会峰激动地说:“获得职业农民证书是我人生的一个里程碑,这标志着国家对我发展农业产业的认可,我一定要继续努力,随时充电,将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到目前,全市已经认定1994名职业农民,其中50%以上领办或参与领办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职业农民成为致富典型
    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的大学生“猪倌”何智贤,在年薪达30万元时却毅然回家办起养猪场,成立了全村第一家公司。如今拥有两个千头养猪场地,年出栏肉猪3000余头,实现产值600余万元,带动100余户群众就业增收,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大学生农民。他是全省首批高级职业农民,一提起参加职业农民培育满是感慨:“参加职业农民培育后,我的观念有所改变,眼界宽了,系统的学习对我后来的生产实践帮助很大。”
    职业农民培育不同于传统的农民培训,它是一个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实践实训、帮扶指导、认定管理的系统过程。培育对象的选择也更加严格,必须符合学历、年龄、收入等基本要求。我市2014年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调查摸底,分类开展培育。确定培育对象四种类型,一是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二是专业技能型,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三是社会服务型,主要包括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农机手、代耕手、机防手、动物防疫员等;四是新生代型,主要包括农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复转军人等。
    各地紧帖产业实际开设食用菌、蔬菜、烤烟、养殖等特色专业,安排了蛋鸡养殖、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油菜生产、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课程。培育机构灵活运用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组织教学,理论课程按照集中培训、小组培训、个别指导培训、个人自学的方式组织。实践操作课程根据生产流程组织实训教师深入实训基地操作演示,指导生产。并通过建立微信互动平台、开展学员互动、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洛南、柞水、市职院开展高、中、初级职业农民“传帮带”的培训方法,邀请中、高级职业农民传授创业经验,帮助初级职业农民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以洛南为例,在认定考核过程中,分专业分区域进场入户,面对面逐人进行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职业道德量化考核认定。认定程序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先由职业农民生产经营所在地村、镇政府在职业农民认定申请书上加注意见,县培育办再对职业农民申请和考核小组的考核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在县农业信息网公示,无异议者发给初级职业农民证书。领到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一年后,可申请参加中级职业农民培育。获得中级职业农民证书后,通过充电学习,可以上报参加省上职业农民培育,申请高级职业农民资质。
    记者了解到,洛南县现在有省上认定的高级职业农民3人,市上认定的中级职业农民18人,县上认定的初级职业农民366人。今年新认定的56名食用菌初级职业农民共计栽培食用菌336.85万袋,户均收入18.7万元,总收入1049万元;烤烟专业51人种植烤烟1468亩,户均收入10.7万元,总收入538.5万元。
    记者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了解到,目前,全市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170人,认定高级职业农民21人,中级职业农民184人,初级职业农民1789人。柞水县高级职业农民陈盛林创办的“云林小屋”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点柞水县朱家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商州区返乡创业青年、夜村镇白杨店村初级职业农民王会敏被盛誉为“香菇姐姐”,成为我市培育职业农民的典型人物之一;洛南的冀永康、山阳县的陈涛、柞水县的廖道运成为我市大学生职业农民典型代表。洛南的张军洛、丹凤的魏万林是我市残疾人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
    政策扶持力度大
    我市出台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从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鼓励职业农民发展设施蔬菜,新建日光温室每亩补助1万元,县区每亩配套不低于1万元。鼓励职业农民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称号的龙头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对职业农民建设并获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每个园区市级以奖代补配套30万元。鼓励职业农民创建品牌,对新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陕西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按照国家、省级二档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和10万元。全市有两名高级职业农民承担2015年度农业项目,联合市财政局拟对职业农民领办的国家示范社给予每个20余万元奖补,对发展规模生产流转土地的申报省上奖励。2015年度职业农民帮扶指导教师补助项目,对已经开班培育的职业农民均确定了帮扶指导老师,全市初步确定职业农民指导教师233人。把认定的职业农民作为优先扶持对象,职业农民创业基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正在组织实施。在2015年农业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职业农民一定倾斜,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科技推广等项目。商州区杨森等7名2015年培育的初级职业农民已享受农业设施补贴47万元,中级职业农民商州区武宏、房晓波、商南周丽娜获得市级食用菌、科技创新等项目支持共100余万元。
    省上计划将每年拿出1000万元,通过银行将放大5至10倍,作为职业农民的担保资金,进一步扶持职业农民发展产业。
    深化培育还需共同发力
    洛南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小河村的康二龙发展了6000多只蛋鸡养殖,他2015年获得初级职业农民证书。对于职业农民培育,他有不同的意见:“目前对于中高级职业农民的帮扶力度较大,大部分初级职业农民没有资金扶持,技术培育方面也和中高级的培育有差别,许多高级技术课程初级职业农民没有机会学习,我们都想学到系统、全面的知识,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洛南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席福民介绍,现在县上开展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学员比较分散,组织培育的难度较大,种植专业学员有季节闲忙之分,组织课程相对容易,许多养殖学员经常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着急回家给牲畜喂食,生产和学习时间冲突。学员的文化层次不同,对课程的吸收程度也有差异,部分学员由于文化程度低,只能一知半解,不能完全吸收。
    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负责人王向东介绍:国家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是针对现在农村缺少青壮年,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现象而开展的一项惠民政策。给农村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科技型人才,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开拓农民视野,促进他们接触新鲜事物,承担未来农业生产。从目前来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基本是家庭妇女和老弱病残,创业成功后回乡从事涉农产业的人员极少。经过多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之后,愿意并可能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潜在对象越来越少。
    在当前农村,兼业现象十分普遍,除了高级职业农民,很少有人专注从事某一两项产业,并且把它做大做强。即就是对多数获得认证的初级职业农民家庭而言,支撑家庭的基本收入更多来自非农领域。普通农户对农业生产缺乏热情,初级职业农民因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事农业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同步落实有待加强。各级有关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均有出台并逐步完善,部分高、中级职业农民已经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产业得到扶持,技术得到支撑。但更多的初级职业农民只是得到了技术服务方面的强化,贷款、土地、项目等方面的扶持比较薄弱。我市每年投入产业的财政资金支持非常有限,希望省上加快健全完善扶持政策体系,以便于基层操作和实施,提升培育工作成效。
    王向东说,今年的一号文件着重提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后的培育工作会进一步加强,也会有政策上的扶持倾斜,走新型职业农民之路将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