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三山五岭 感受山水镇安
文章字数:6175
近年来,镇安县以山水资源为平台,围绕打造“中国栗乡·全景镇安”旅游品牌,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以塔云山、木王山、风凸岭等为代表的“三山五岭”,充分展示了陕南小城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彩的风土人情、深厚的人文积淀,也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近日,笔者通过实地参观采访,近距离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体验栗乡文化的精彩。
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圣地——塔云山
塔云山在镇安县城以南35公里处,主峰金顶海拔1665.8米,是驰名秦、鄂、川、豫等地的道教名山。据了解,塔云山的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由一馆、一塔、一庙、一堂、九殿组成,风格古朴而清雅,清乾隆以来曾5次修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近年来,先后入选“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道教名山”“中外游客最向往的(中国)十大宗教旅游景区”和“秦岭十大惊世美景”等。
我们从游客服务中心向着金顶进发,沿途的打儿窝、飞天崖、轿顶山等20余道景观,“一石一土皆故事,一草一木皆灵气”。到达南翅峰时恰是早上10点多,远远望见金顶上的观音殿庙顶的黄铜尖经太阳照耀,金光闪烁,好似佛光万丈,满世界都是祥光瑞气。透过“佛光”,我们看到庙宇仿佛悬空于峭壁之上,摇摇欲坠,定神一看又稳如磐石。
在金顶,我们看到三面都是呈九十度的万仞绝壁,四根青石条插入石缝,用石条铺垫立基,不足6平方米的观音殿就建于其上,真可谓鬼斧神工,不虚“秦楚一柱,绝顶道观”之美誉。而两侧的南翅峰和北翅峰,让金顶犹如掖生两翼的蛟龙,意欲腾空而起,翱翔九天。渭南游客邹定茂说:“这是秦岭山中的小华山,但比华山更具诗情画意。”
山上老道士说,塔云山原名讨儿山,邑人晏安澜改为今名。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任法融题词:“秦岭第一仙境,天下最险道观”。塔云山险绝、奇特、秀美、壮观、神异的特点,使得这座名山更具道家仙气。
我们在山间漫步,聆听着观音殿的诵经声和飞檐上铜铃的叮当声,回味晏安澜在此励志读书、明代道士成明达于此积德布道、弘法扬善的感人故事,感悟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之真谛,渐渐便步入观音殿的石雕楹联所描述的“树长菩提荫庇人天百岁,花开覆钵香荡世界三千”的仙境里。
生态文化与道教文化完美融合的木王山
木王山位于木王镇境内,距县城70多公里。到木王山自然生态文化景区采访时,管委会工作人员绘声绘色地向笔者描述了木王山“万象森列,天开画卷”的美景:木王山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8.3%,负氧离子浓度50000个/cm。木王山以林海、杜鹃和奇峰、怪石为主,融林、花、峰、石、水、洞景为一体,集雄、奇、秀、险、野、幽于一身,有3河、9溪、18瀑、36潭、72峰、108个主要景点,分为鹰嘴峰、四海坪、双头马、茨沟4大各具特色的景区。其中,千年冷杉林带为秦岭最好,千山杜鹃为西北第一,千丈鹰峰为华夏一绝,千米石瀑为世界罕见。“游客到这里,欣赏的不仅是自然风景,还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文化。”说话间,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扳着指头。
随后的木王山景区一行,让人真正感悟到了“是文化而非风景”的真意。在原始森林地带,品味“水清石出直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的无限情趣;站在跑马梁上,感受到大山的伟岸高耸、俊秀灵动和险峻无比;远观鹰嘴奇峰,总觉得那是一只展翅的大鹏,傲视青天,意欲腾空而起。“到了这里,自然美景会把你彻底地融化掉,你就是自然界中的一株草、一片叶、一缕云烟。木王山是自然生态旅游文化的最佳释疑。”这是我们的共同感受。
木王山不仅孕育了最美的生态文化,还孕育了镇安西部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朝阳观。朝阳观在木王山下的月坪村龙首山上,据附近的居民马云博说,朝阳观从唐至今有1200年的历史,真武殿是镇安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在观里,笔者看到,正殿有三重,而配殿、钟楼、鼓楼、戏楼、僧房、净乐宫等相互映衬,庙宇雄伟壮观,庄严质朴。在朝阳观上极目远眺,白云飞渡,千山叠嶂,林海浩瀚,溪流婉转,让人由衷长叹:“好一个景妙观奇之圣地!”
“三特”名山北阳山
北阳山是镇安县东南部一座十分奇特的山系,跨米粮、茅坪、西口、高峰诸镇,融地质、传说和关隘文化于一身。
独特的地质文化:北阳山因其山形如羊,俗称“羊山”,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由海底突起的喀斯特地貌,距今约4亿年,是一个由山、崖、沟、谷、坪、溪、峡、洞等不同的地形地貌所构成的大山。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山间腹地天井天坑、麻凼、溶洞等星罗棋布,古生物化石随处可见。县国土局的一名干部介绍说,在米粮镇的郭家槽有一处天然石井,里面仿佛十层楼阁,光怪陆离,寒气逼人,微风徐徐,储物可多年不朽。西口镇、米粮镇的珊瑚大理石打磨后鱼、贝类化石清晰可见,1987年西口镇曾经采出一个约5平方米胸径的大型贝类化石。甘沟一带是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地质研究点。
神奇的历史传说:清《镇安县志》记:“北阳山下,相传汉张良隐此。”西口镇东庄村的柯尊敬老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刘邦骑马越秦岭,沿乾佑河入镇安寻找张良。张良闻知,恐怕圣驾劳顿,遣人赶在今铁厂镇庄河村拦驾,此地故名拦马河。张良在今青铜关镇月西村的剑锋垭下拜见刘邦,垭下山梁故名圣驾梁。“现在的落驾、迎驾、留驾、圣驾、迷驾、接驾等地名就是因此而来。”后来,张良为刘邦献平定齐王韩信、淮南王黥布反叛计,留下一段传世佳话。后人为纪念张良,曾在其隐居处修建南阳山张良洞、阳山观子房洞、北阳山门扇岩张良庙3处庙宇以祭祀。
特有的关隘文化:在北阳山东南有一道万米川原的峡谷地带,其东岸山势陡峭,地势险要,是陕、鄂分界的主要关隘,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均设重兵扼守,故名“湖北关”。据悉,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北上抗日时曾在此战斗,1947年12月,解放军十二旅的指战员曾在此为创建根据地而开展斗争。近年来,陕鄂两省分别在城门左右两侧建造秦、楚亭,使临界贸易日趋繁荣,两省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加巩固。
人文历史地位显赫的庙坡岭
庙坡岭位于镇安县城东南17公里处,东有古兴隆寺,乾佑河依山而过。
兴隆寺位于永乐街办的新城社区,是镇安县佛教文化的一朵奇葩。说其历史,主持慧谦法师立刻娓娓道来:兴隆寺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陕西省大兴善寺下寺,始称龙兴寺,是唐玄宗开元时期奉朝廷赐名所修的官庙,距今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政治地位和宗教地位都较高。1949年春,主持大和尚蕴照(全国佛教协会会员)在此召开了全国14省88县160多僧众居士参加的“受戒大会”,产生“同戒录”这份历史文件。“仅此一事足可见其地位之高、声望之广。今年,古兴隆寺唐遗址公园开始建设,将建成一味三塔院、月光阁等二三十个景观,兴隆寺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金台密境、隐城佛国’之盛景!”老住持慈祥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翻开《镇安县志》的人物志,两位著名廉吏跃然纸上:一是远走他乡为官的镇安县青铜关人晏安澜,一是为镇安谋福利的清乾隆年间的湖南籍县令聂焘。据县档案局工作人员说,晏安澜是清光绪年间进士,历任清廷户部主事、民国四川盐运使等职,著有《盐务政要》等著作。后人评价他是“使贫地富、乱世安、绝地生的封疆大吏”。2012年,晏安澜入选“尚德重礼的陕西人”文集,成为陕西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商洛仅其一人入选。聂焘在镇安期间,“兹土七载,羸马麻鞋,疆域六百里,无远不到”,实行休养生息的农垦政策,开凿近700多华里碥路,建南北社仓,从江浙引进栽桑养蚕技术,为镇安的早期开发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精神永远都在感召着我们。”该工作人员充满了感慨。
走出晏君故里,我们在青铜关镇的一块巍然屹立的平整山崖上,见到一巨幅毛体书法作品:“安澜故里,秦楚雄关。”青铜关扼秦楚咽喉,居巴蜀要道,红二十五军在万家梁创造了载入史册的“青铜关大捷”。
庙坡岭东部的移民文化将与后文的小川岭移民文化一并谈论。
孕育云盖寺古镇的风凸岭
风凸岭地处镇安县城西北10余公里处,山势高耸巍峨,东孕云盖寺古镇。
云盖寺的古镇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佛教文化,一是商贸文化。县文管所的李冬说,云盖寺是镇安佛教一大圣地,佛教文化幽远深邃。相传寺庙修建时有片云彩长年不散,直到建好后才散去,因此得名。古寺庙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约641年前后),明嘉靖和清乾隆年间曾两次重修,规模东自白侍郎洞,西至火神庙,史记有“九楼十八殿”,兴盛时曾容僧1000多人,为鄂、豫、川、陕、甘诸省朝圣之地和览胜之所。繁荣的佛教文化吸引了大量名人纷至沓来,贾岛、白居易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一段佳话;史载秦王李世民南征班师回朝时,途经云盖寺,观看瀑布泉,也提写了《咏云盖寺瀑布》一诗:“东望香炉山,西观瀑布水。飞流三千尺,奔催数十里。”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使云盖寺古镇除了暮鼓晨钟的禅意,更多了几分神秘飘逸的诗意。现在,云盖寺已经入选《陕西省名胜古迹》一书。
云盖寺古镇南接巴蜀,北连秦晋,一直是川、陕、鄂、豫商人货物买卖的集散地。民国初年,有享誉陕南、关中的“四大源”“八小号”,被誉为秦岭山中“小上海”。如今,重修后的古镇把传统工艺、明清建筑、各地美食等再聚于此,有“八区三十景”,昔日辉煌再现。李冬说:“在古寺、古街与古桥中流连一天,能让人仿佛穿越了历史、彻悟了宗教,仿佛能与唐太宗、白居易、贾岛等历史名人对话,真是‘须臾赏尽山川色,瞬间行走一千年’。”
风凸岭下还诞生了镇安县最早的历史名人张仲。《诗经·小雅·六月》中“侯谁在矣,张仲孝友”,说的是周宣王时代的贤相、镇安人张仲,他在2800多年前与尹吉甫共同辅佐周宣王,创造了“宣王中兴”的盛世。张仲死后葬于现在的月河镇翟家沟口东安寺山下。乾隆四十八年置孝义厅时因张仲之孝友而命名。清光绪十年《孝义厅志》载:“张仲故里在厅西南120里东川街后一土山,有遗址……相传周宣王贤相之故里也。”民国2年县衙大门两旁和29年东川孝义亭的牌楼上都雕刻有“终南首邑、孝友名区”八个大字。据考证,诗经对张仲的记载,也是张姓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人。
浓缩伊斯兰文化的山梁——石门垭岭
陕西有3个回族镇,镇安就有两个:西口回族镇和茅坪回族镇,石门垭岭就在两镇的分界线上。
据史料记载,回民在镇安定居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镇安回民先祖由甘肃一带迁入临潼、长安一带后,一部又移居鄂陕交界的镇安县西口、茅坪等地,曾经在人口集聚地区设13个教坊,民国初年,13坊先后修建了清真寺。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党领导镇安回民成立了茅坪回民联防队,组建红色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镇安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退休老干部、回族老人翁先生给笔者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回民生活特点:洗浴讲究使用流动的水,而不用回头水;形成了宰牲定制,即宰杀牲口时,宰前要洗大净和小净,要请阿匐或懂得宰牲规戒的穆斯林来宰;素食中有独特的油香和果子;一般家中都会书写或悬挂、张贴一段经文;家中—般都备有浴室或吊罐(吊桶),为的是方便洗浴作大小净;小孩刚出生时,都由阿訇给孩子取一个经名;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平安节、圣纪节,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一般的家庭都会养几头牛和羊。“数百年了,我们始终保持着最本色的民族文化。”说着,老人的眼中闪耀出幸福的光彩来。
位于西口程家川的杨家垭清真寺,是镇安修建最早、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文化建筑。该寺阿訇说,本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屡次重修,民国31年迁址杨家垭,改称杨家垭清真寺。
位于四镇交汇处的东岭
东岭东西分别为米粮镇和高峰镇,北与大坪镇接壤,东北与铁厂镇相望,位于四镇的交汇处。
位于米粮镇树坪村滑水河畔的黑龙观,是镇安东部道教文化的代表,是镇安旅游景区的“五境”之一的圣境。我们一来到这里,立刻感受到了悠远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气息。据了解,黑龙观建自唐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有明清年间的建筑9间,供奉黑龙等神像。文革期间庙宇毁损,1993年政府重新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后,陆续修建了黑龙大殿、三清殿等建筑群。
黑龙观的道教文化正规而传统。经常在此做生意的姚阳涛说,每逢初一、十五,陕、鄂两省的镇安、山阳、郧西三县的善男信女竞相前来朝觐,特别是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前后的黑龙庙会已成为商洛最大的宗教朝觐活动,湖北、河南、四川等28个省市的香客、游人来此进香游览,香火十分旺盛。
黑龙观的神话故事发端于龙洞灵泉。龙洞灵泉由一天然洞窟流出,其动态妙姿如蟠龙起舞,流水音韵似银铃鸣响。姚阳涛说,相传洞中黑龙变成牧童,娶人间秃女雪花为妻,让众生对其敬仰有加,尊该洞为“黑龙洞”。清乾隆年间,商州知州王如玖编撰的《直隶商州志》就将其列为镇安八景之一。“黑龙观是三步一美景、五步一故事,我初步估计,神话故事不下60个。”
县党史办干部介绍,东岭周围,尤其是米粮川一带,是当初党领导镇安革命的主要活动区域。1935年2月,鄂豫陕游击总司令部司令员陈先瑞在米粮川店垭子宣布成立“中共镇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随后在县域东南地区相继建立区、乡党的组织。1946年8月中原解放军突围部队新四军五师十三旅的3支部队,1947年11月十二旅的3支部队,都曾会师米粮川。镇安解放过程中,镇安县委、县政府曾在二里湾驻扎。
镇安县有236座古寨,东岭周边占了多数,我们看到,倪家寨、钻天岭寨、七里峡寨、朱砂寨等都相对保存完整,依稀可见当年之境况,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浓缩镇安饮食文化的小川岭
小川岭同样位于柴坪镇、木王镇、达仁镇和庙沟镇的交汇处,四周有鲜明的茶文化、移民文化和饮食文化。
镇安的象园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镇安县志》记载,象园茶是当地的刘氏祖人在300多年前的清朝早期,从安徽带茶种到镇安象园村种植,因村而得名。象园村支书黄正林说,象园茶富含硒等多种有益成份,经过镇安人的传统炒茶工艺加工后,汤色清绿,香醇馨浓,味甘爽口,沁人心脾。作家贾平凹题写了“象园雾芽”的商标名后,更使象园茶美名远扬。
镇安文化的最大特点是移民文化。据考证,镇安人是由三部分外来移民组成的,即:由山西来的“本地人”,主要集中在铁厂、米粮一带,约占总人口的29%;由湖广地区来的“下河人”,主要集中在柴坪、木王和达仁一带,约占总人口的68%;还有一万多主要集中在西口和茅坪两个回族镇。虽然现在本地人和下河人的生活习性逐渐趋同,但只要你走进他们家里,就会发现在语言、秉性、待人接物等方面仍有诸多鲜明区别。一县有三种区别很大的民俗文化,这在别处是不多见的。
镇安的饮食文化在商洛乃至陕西都十分有名,而小川岭一带的饮食文化在镇安很有代表性。镇安人在红白喜事的时候,有传统宴席“八大件子”“十三花”“三台席”等,平时一般做“乱碗子”待客,也就是随机做些精美小菜。镇安美食中,有四样最具特色的菜品:木王腊肉、柴坪板栗炖鸡、达仁小炒和庙沟粉蒸肉。木王腊肉是把腌制了的土猪肉用松树叶、艾蒿、锯末等烟熏半月以上,里外俱为红色,娇艳可爱,食后口中留香久久不退。柴坪板栗炖鸡既有镇安板栗之糯香,又有土鸡之浓香。达仁小炒用土豆丝、肉丝、粉条、炸豆腐丝炒制,酸辣香样样俱全。庙沟粉蒸肉是将厚厚的肥肉片直接放在碗装的苞谷粉上入笼焖蒸,苞谷粉吸走了油脂,使肉肥而不腻、口感绵滑、香沁心脾。
镇安的酒文化独具特色,所酿的土酒各自不同,东部主要是苞谷酒,西部主要是甘蔗酒,另外还有小麦酒、柿子酒等近20余种。酿酒过程包括制曲、窖藏、蒸馏等近十项工序,是一项既辛苦而又充满快乐的劳动。达仁镇的陈德怀说,他们几乎家家酿酒,每年都在二三百斤以上。“镇安人历来十分好客,来客必然以酒相待”。金台山景区效果图木王山的标志鹰嘴峰云端上的道观
秦楚关隘湖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