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按照市委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要求,市统计局要求每名包扶干部要经常驻村入户,切实履行起包扶的责任。强娜作为市统计局的科级干部,通过自己在驻村扶贫期间的所见所思,讲述了市统计局在扶贫过程中的成绩与希望,也讲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难与困惑,读后让人深省。
精准扶贫,我们在路上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一阵阵热浪卷着麦秆儿的浓香扑面而来。风尘仆仆的我们背着厚重的行囊来到扶贫点——洛南县永丰镇张坡村,一周的驻村扶贫生活拉开帷幕。
危房搬迁,迫在眉睫
一大早起来,听说包扶户焦社教家里的房屋坍塌,放下碗筷,我们匆忙往他家赶。焦社教和他的女儿女婿,还有5岁的小外孙,一家四口挤在三间土木结构的低矮房屋里,屋顶腐朽的房梁向我们诉说着房子的年龄,用来支撑房梁的柱子横七竖八地杵在屋子的某个角落,阳光从房顶洒下来,斑斑驳驳印在破旧的老式家具上。对他而言,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居住问题了。我们给他宣传了移民搬迁和危房改建的相关政策,建议他们先临时找个落脚点,再申请移民搬迁,纠正他想全部依靠政府住进新房的想法,明确告知他们住新房主要还得自己筹措购房款。政府只能给予少量补贴,但是我们会尽力帮他们争取相关补助。
看到他家的情况,我们心里酸酸的。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建议老人在家养猪,其女儿可以利用孩子上学的这段时间出去做点零工补贴家用,动员全家一起总比全靠女婿一个人打工挣钱好过。然而女婿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说媳妇只能管好娃,其余干啥都不行。我们意识到首先要解决的是他家的思想问题,思想不“脱贫”,我们的任何努力都是白费功夫。他家的脱贫任务任重而道远啊!
勤劳致富,帮扶有力
绕过几颗碗口粗的杏树,我们来到杨峰仙家里。她家情况稍微好点,家有致富的手艺——做面皮。交谈中我们才知道,她家情况也很不好,老伴癌症去世好几年了,女儿还有精神病,家里里里外外就靠杨峰仙做面皮过活。每天早晨5点起床,到八九点做好一整天要卖的面皮,再由儿子儿媳拿出去卖,她在家做家务带孙子。交谈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杨峰仙性格开朗,面对那么多的磨难依然乐观,微笑面对!真正应了那句老话:只有勤劳的双手才能真正发家致富!
我们为其宣传了贴息贷款政策,他们很感兴趣,仔细询问后期利息和贴息时间等,全家商量着扩大生产规模,盘个门店等事宜。从他家出来,我们感到很欣慰:自助者天助!他家的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
领导重视,我们自信满满
正在走村入户的我们突然接到电话,我局叶朝阳局长和洛南县县长王宇鹏一行来到了张坡村现场对接精准扶贫工作。我们赶回村办公室,会议已经开始,叶局长和王县长就张坡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交换了意见,并就药材合作社、养猪合作社、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进行详细探讨。谈到村民没有资金建烤烟炉的问题,王县长当即表示县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解决村民的燃眉之急。谈到村民张熊种植的白芨,叶局长关切的询问其种植面积、种植年限、投入资金大小。得知张熊第一年试种植,没有经验,叶局长鼓励其大胆尝试,把握商机,积极积累经验,争取明年扩大规模,搭上县上扶持药材项目的顺风车。谈到养猪合作社的问题,王县长提出选址要注意环境卫生,叶局长叮嘱我们包扶工作不仅要抓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两手都要抓,努力做到精准扶贫,但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送走叶局长和王县长,我们心里感到喜滋滋的,今天张坡村收获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支持,项目扶持,还有各级领导希冀张坡村早日脱贫致富的那份情感。有了这些,张坡村的精准扶贫之路将会走的更加顺畅。
教育扶贫,看得见的效果
由于我们的居住地点在学校,每天看到偌大的校园却只有不到30名学生,我们深感资源浪费。在和村民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前两年的扶贫工作非常满意,于是我们去拜访了前任老支书冀印山,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永丰镇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集中在永丰小学,所以张坡村就只剩下学前班和一二年级,不到30个孩子了。这一集中却给村民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接送孩子的路上。村民们还迫切希望附近能有一所幼儿园,解决家庭的诸多不便,我们提出了在原有小学的校址上改建幼儿园的想法。
在和教育局对接后,我们对张坡村能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全村94户贫困户,有53户享受了教育脱贫政策,这些孩子每学期都能领到700元至1500元不等的补助。另外,我们还帮助张坡村争取到体育健身器材一套,预计很快就能安装到位。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我们心里充满欣慰,这么多这么久的努力,换来了农户们实实在在的受益,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
基础设施改建,人人受益
一场大雨阻隔了农民下地的脚步,我们也趁机到村子里多了解点民情。走在硬化了的通村水泥路上,看着田地里绿油油的玉米,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下雨天在泥泞的道路上挣扎的情景,感叹现在的条件真是越来越好。
徬晚,30多盏太阳能灯将整个村庄照得通亮,孩子们在灯光下尽情的嬉戏玩闹,三五成群的大人在一起聊天玩笑,一片祥和的景象。
一周的驻村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离开的那天我们特意去访问了村子里的养牛大户,看着13头壮实的母牛,我们仿佛看到了农户那鼓鼓的腰包,满满的收益。
咱们村的烟,咱们村的玉米,咱们村的豆子、药材,咱们村的路,点点滴滴都有我们的心血,我们的汗水,我们的感情,张坡村的精准扶贫之路,我们会越走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