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林的创业四部曲
文章字数:2095
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却凭借勤恳踏实的作风和诚信待人的品质,白手起家,搏击商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无名打工仔成长为一位知名的企业家、优秀的实业家。他,就是洛南县凤鸣山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1至2015年度石门镇创业先进个人、市人大代表张秀林。
“摩的”帮他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今年47岁的张秀林,出生于洛南县石门镇黄龙铺村八组。1986年,初中毕业的他,不幸中考落榜,跳出农门的愿望落了空。面对贫穷落后的山村,他不想过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东山日头背到西山的生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到外面去闯天下,成为一个体面的有出息的人。
就这样,他带着憧憬、怀揣梦想,离开了家乡,只身一人来到省城西安打拼。初到西安,人生地不熟,他一时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才好,可是细心的他,经过一番观察研究发现,西安是全国有名的大都会,行人游客每天都是熙熙攘攘,而出行乘车有时很不方便,跑出租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可是,对于刚刚走上社会的他,哪里有那么大的资本来购买在当时可谓是“天价”的出租车。经过反复地斟酌思量,他决定暂时先买一辆三轮车来跑出租,于是他东家借西家凑,硬是拼够了8000元,买了一辆崭新的“摩的”,干起了“的哥”这一行。
无论阴晴雨雪、酷暑严寒,他都风雨无阻、霜雪不惧,没黑没明地出车。凭着山里人做事厚道,态度和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所以,他的“摩的”生意干的是虽然利薄但却红火,“的哥”虽然辛苦但却滋润。这一干就是4年,他也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终于有了不错的3万余元的积蓄。然而,随着国家对出租车市场的规范与整顿,“摩的”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成为淘汰车辆,想要再跑,就必须更换车辆。
1990年,他告别了“摩的”生意,在亲朋好友的带领提携下,投身药材生意,在西安万寿路药材市场,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打拼。这一干又是5年。
“馒头”助他收获人生“第二盆金”
而此时,随着国家对钼矿的大力开发,他的家乡黄龙铺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车流如梭,人流如水,经济贸易变得异常活跃。于是,他又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抉择,毅然放弃在城市落脚的机会,回到家乡创业。
1995年春节,探亲回家的他,看着家乡川流不息的人群,萌生了在家里开馒头店的想法。消息一传出去,立即就引起了村里人的质疑:农村人吃馍,都是自家蒸自家吃,哪有去买馍的道理?在乡里卖馒头可真是个新鲜事。
父母朋友都劝他不要胡来蛮干,可是,他硬是从好几年辛苦打拼攒下的积蓄中抽出4万余元,买回了一套蒸馍设备,做起了馒头生意。由于他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人们终于接受了他的馒头。村里人不光平时、过年过节吃他店里的馒头、锅盔,过红白喜事还从他的店里订购花馍、献祭。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他不得不扩大经营规模,而家里的人手已不够用,他就从村里聘请了3个家里特别困难的妇女给自己当帮手,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还帮助她们逐步摆脱了贫困。5年的艰苦奋斗,使他的个人积蓄达到了10余万元。
“五轮”让他收获人生“第三罐金”
2000年的黄龙,已不再是昔日洛南北部边陲那个偏僻荒凉的无名小山村,而一跃成为“洛南钼都”,成为洛南人人都向往的一片“淘金热土”。这里整天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可谓繁华热闹至极。
大好的商机又一次向他招手致意,他忍痛割爱,将自己经营得红红火火的馒头店转让给了别人。他买了一辆五轮车,跑起了运输,半年后又换成了一辆大卡车。
经过7年的努力和奋斗,他已经拥有一辆铲车、两辆挖掘机、两辆双桥运输车和一辆私家小轿车,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暴发户”、小老板。
按理说,作为一个山里娃,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就应该驻足停步、心满意足了。但他却告诫自己:“自己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村里还有许多贫困的兄弟姐妹需要我来帮助和提携,如果有一天,父老乡亲们都富了,那才是真正的富啊。”
2007年,他又成立了“秀林矿业工程队”,将村里那些既无经济能力又无致富门路的贫困户,招到自己的工程队干活,一下子就解决了村上30多人的就业问题,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这一干又是7年,他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200余万元。
“蘑菇”使他收获人生“第四瓮金”
2014年春,针对矿山企业萧条低迷不景气的现状,他又将目光转移到农村产业发展上。经过多方考察,最终,他选择了投资200余万元,在洛南城关街道办野里社区,成立了“洛南县凤鸣山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两年多来,他已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发展种植基地108亩,建成标准化钢架棚60座,完善了水、电、路设施及生产配套设备。种植袋料香菇、中药材茯苓;栽培盆景灵芝,引进名贵中药材金线莲种苗,带动周边50余户群众从事食(药)用菌栽培。
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信心百倍、雄心满怀。他打算再规划建设500平方米生产管理厂房,并建成化验室、无菌接种室、冷库车间、烘干车间,购置加工所需的各种流水线设备。还规划建设标准化大棚60栋,开发药用菌灵芝和蛹虫草,制作液体菌种等。真正把合作社发展成为当地现代化农业的龙头企业,并依托基地优势,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地方种植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为构建产业化、市场化和集团化的合作社体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