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悟录
若白
文章字数:1931
  《装台》读后
  看完陈彦的长篇小说《装台》,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演好一台大戏,就要尊重和感谢那些出力流汗的装台人;同时,每一个装台人也都应懂得,一台戏成功与否,都和自己利害相关,必须尽心尽力给予支持。只有台上台下,台前幕后互相配合,通力合作,才能演出一台精彩纷呈的大戏。
  自己年轻时热心看小说,往往废寝忘食的放不下手,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品,看过不少,中年以后很少看了,尤其长篇,总觉得费时费力,所获有限。所以,许多这奖那奖的小说,炒得很火爆,我也很少看。当然这是个人偏好,别人不足法。
  陈彦是商洛人,近三十年前曾经和我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后来他调省上工作,从事戏剧创作和领导工作,事业有成,声誉日隆。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现代剧,受到社会各方称赞。我知道他也写散文、报告文学,不知道竟然也写小说,而且还是长篇。
  年初一天,我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对陈彦的长篇专访,其中说他的新作长篇小说《装台》,受到多位茅盾文学奖评委的交口称赞。小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后短短三四个月,就一再重印。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代文坛大家王蒙在央视节目中,大力推荐《装台》。这就促使我产生了想看看《装台》的欲望。恰好这时陈彦公差回商洛,他又特意来家看我,并带来了他的新书《装台》,我感到十分高兴。
  《装台》,作家出版社出版,现代流行大开本,封面下部三分之一为红色,上部三分之二为白色,左下方是一位汉子站着的雕塑背影,右上方书名“装台”二字,美术体,笔划细挺如搭建的脚手架,整体装帧素雅大方。近36万字,80节。2015年10月第1版,到今年元月已是第三次重印。
  装台这个词,对于演艺界的人,是口头习惯语,而对于社会大多读者可能比较生疏。因此,作者在该书《后记》中说:“自然舞台,永远是那样空空旷旷的,可以行车走马,一旦演出,要在这个舞台上布置出一个故事的典型环境来,就需要装台。”这个布置又分两部分:布景、灯光。布景又分为软景和硬景,如山、石、屋舍及器物等;灯光各式各样的灯具有时多达几百件。因此,一台大戏的形形色色布景、灯光、道具往往要装几大卡车,要用它们在舞台上营造出一个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这就催生出一个新的行业:装台。
  《装台》讲述了一个叫刁顺子的中年人和他带领的装台队的故事。刁顺子原来是西京城郊的菜农,在城市现代化扩张以后,他失去了原有的土地,家庭又多遭变故,十分坎坷,他就组织了一二十个各地进城的农民工,成立了装台公司,为各种各样的专业的和非专业的演出装台,靠下苦的劳务收入为生。
  小说最鲜明的特点有三:
  其一,题材新颖,视角独特。装台这个行业,是新时期的新兴行业,尚无人涉足。因此,以此为题材就特别新鲜。作者以他独特的个人经历和行业知识,独特的视角和文学天赋,生动地描述了一帮装台人的酸辣苦甜和悲喜交加的生活情景,写出了真正的“这一个”,真正的“唯一”。不论你读过多少小说,在《装台》里你都会处处感到新鲜,绝不会产生“似曾相识”之感。
  其二,故事曲折,语言生鲜。小说本来就是讲故事。故事讲得迭宕起伏,引人入胜,就成功了大半。读《装台》会使人有停不下来,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感觉。这些装台人来自四面八方,家境不同,性情各异;他们为之服务的艺术团体,有专业的,也有社会上临时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这就有各种不同的主办者、组织者。有各色各样的艺术家,其中有真货,也有冒牌;有大腕名角,也有不三不四的烂串……这就展现出一个五光十色的社会人生百态来,于是就演绎出一波又一波的是非、纠葛和麻烦,使这些靠“下苦力”吃饭的装台人,品尝体味着人生的艰辛。著名作家阿来说:“《装台》中曲尽世情悲欢”。刘震云说:“《装台》写了一个陌生行当里的一群人,写得九曲回肠!”
  小说的语言,是讲述式的,用的完全是陕西方言,而又是经过作者锤炼提纯的陕西话,斩劲、截快、不啰嗦,读来亲切有味。虽有许多方言土语词,但外地读者也会从语序、语境中明白其意,不会产生夹生感。
  其三,意象丰富,寄寓深刻。小说主人公刁顺子,是装台公司老板。但是作者对他的“老板身份”作了淡化处理,几乎没人把他当老板,也没人叫他老板。他始终就是个吃苦在前,毫不讲究的工头。他忠厚、本分、善良、吃苦,有时貌似卑微势利,骨子里却始终刚正不阿。他一生多坎坷不幸,但很有“背头”。他不刁,是顺民。小说从开始到结尾四五次写到蚂蚁群的活动,而且刁顺子还曾作梦,自己变成蚂蚁的种种活动。看似闲笔,显然作者是另有寓意的。不是古来曾将百姓称作“蚁民”吗?作者说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为小人物立传”,《装台》就是典型。鲁迅先生就为闰土、祥林嫂及人力车夫们立了传。再如“装台”这个书名就很耐人寻味,全国人民不就是社会主义这个大舞台的装台人吗?
  《装台》是一部当代社会史,值得认真读一读。
  五月廿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