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干群共圆小康梦
——党员干部全员参与推进脱贫攻坚的商州实践
文章字数:5158
  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凝聚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图为区卫计局在脱贫攻坚包抓战区组织开展义诊咨询宣传活动。
  大赵峪街办罗村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形成规模,不仅让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而且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精准扶贫,建立万寿菊、油葵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在陈塬街办上河村千亩核桃基地,村党支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现场讲解科管技术。
  陈塬街办蟒龙峪村采取“林下经济”立体发展模式发展土鸡养殖,增加收入。

  红色七月,党旗飘扬。这个盛夏,商州区30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跟37052户贫困户的心贴得更紧,脚步走得更近。
  为了同一个梦想——2019年全区11.4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摘帽。酷暑挡不住干部帮扶的热情,炎热阻挡不了干部扶贫的脚步,吃住在村,坚守包扶岗位。“七一”当天,全区所有领导和干部全部进村入户,以一线扶贫的方式庆祝党的生日;机关党员与村支部党员共过组织生活,在村(社区)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举行庆祝建党95周年主题活动:重温入党誓词、讲“两学一做”党课,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
  以军令状的方式、大会战的态势、大决战的形式,瞄准靶心,全员参与,凝聚合力,持续作战,脱贫攻坚商州主战场,奏响一曲又一曲鏖战正酣的冲锋号。
  脱贫攻坚路上,党旗高高飘扬
  “秦岭最美,江山多娇”,腰市镇江山村,自从4月下旬全省党建观摩结束后,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来自省内各市、县区的学习考察团。7月初,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相继深入该村,围绕“抓党建促脱贫”主题进行深入采访。腰市镇副镇长、江山村党支部书记屈金亮说:“在全社会为消除贫困加大投入的大好形势下,江山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工作思路,以支部带动为核心,通过支委包抓产业、党员包抓贫困户,以打造江山4A级景区为依托,以两大企业为载体,以提高贫困户收益为目标,强力推进产业脱贫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支部+旅游产业+企业+园区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把贫困户增收绑在了产业链上。”
  江山村通过景区土地流转和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景区建设和三产带动,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通过森弗园区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目前,全村拥有园区基地(万寿菊)1个、农家乐协会1个、江山旅游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和江山朝阳光伏扶贫电力有限公司(一期吸纳贫困户42户入股)各2个,涉及旅游观光、配套服务、劳务输出、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对全村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覆盖。预期2016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10元,如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目标。
  抓党建就是促脱贫,抓党建就是促发展。在党建牵动模式引领下,商州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大力实施能人强村战略,推行党员“1+1”、能人“1+2”传带贫困户机制,全区3000余名党员能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示范带动发展订单农业5.2万亩,户均增收0.5万元,形成了先富带后富、组团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彰显实效
  商州区创新推行脱贫攻坚“123456”作战方案,制定出台了《贫困户脱贫贴息贷款实施办法》等10个脱贫攻坚实施管理办法,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严把关口,精准识别,确定“靶心”。采取单位、企业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方式,开展宣传帮扶、项目帮扶、产业帮扶、技术帮扶工作机制。建立“三本台账”,按照“户有卡、村有册、镇办有薄、区有电子档”的台账式扶贫管理制度,建立“一户一档”基本信息簿,制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脱贫方案,落实“一对一、多对一”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台账。强力推行以“由30名区级领导任镇办工作组组长、300名科级领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和副队长、3000名脱产干部、每月举行一次集中3天驻村入户”的脱贫攻坚“3333”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区动员、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落实“五项帮扶任务”,摸清贫困群众基本情况,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法规,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提升贫困群众脱贫信心。
  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启动问责机制。镇办工作组定期不定期督查辖区贫困村、工作队的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的脱贫措施落实情况;推行区级各包抓领导每周到自己所包抓的镇办进行一次明察暗访,一月召开一次工作队工作汇报会;区委、区政府研究确定由4名区级领导带队,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脱贫攻坚办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明察暗访;推行重大工作失误问责制度,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将严肃问责。区委、区政府研究确定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各单位“一票否决”,群众不脱贫、部门不脱责、干部不脱钩。
  目前,全区128个贫困村,通过“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科学引导贫困户发展核桃、大樱桃等经济林1.28万亩,发展丹参、丹皮、万寿菊等各类药材3.26万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912.8万袋,发展鸡、猪、牛、羊等各类养殖161.3万只(头),发展豆角、甘蓝等高山蔬菜1万亩,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2个村600户。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的思路组建龙头企业13个、专业合作社270个,建成产业示范园28个、示范基地29个。今年计划实现45个贫困村摘帽,28269人脱贫,其中发展产业脱贫17505人。
  产业精准脱贫模式,让贫困户脱贫无忧
  商州区因地制宜,提出了“因村施策选产业、因户施策强措施、因需施策谋发展”的产业精准脱贫新思路,着力在“挖掘优势、突出特色、集群发展、园区带动、创新业态、提升定位”方面探求产业脱贫新路径。
  按照“远郊生态旅游,近郊休闲观光、川道商贸物流”的思路,探索形成了“一中心五组团”(一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中心;五组团,东部食用菌和特色高效农业组团,北部烤烟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组团,西部现代生态高效种植养殖业发展组团、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名贵中药材种植组团,丹江流域绿色经济林带组团)的组团发展模式,在做大工业、做优农业、做精旅游、做强电商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创新“+脱贫”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发展支撑脱贫攻坚。
  “工业+脱贫”促就业。围绕省级商丹循环工业园区、省级荆河生态工业园区和商州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脱贫主战场。全力支持比亚迪、跃迪电动客车、延长氟化硅、森弗、君威等重点工业企业发展。通过镇办政府牵线搭桥,及时向贫困群众提供用工信息,并协调企业尽最大可能吸纳当地贫困户进入企业务工,促进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结合公司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现状,以互联网营销大数据为依托,创新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园+贫困户+大健康产业”的精准扶贫闭环发展模式,在全市布局万寿菊、菊芋、油葵、油菜、核桃、油用牡丹以及中药材等产业8万余亩,其中2015年在商州区北宽坪、腰市、大荆等镇建立了3000多亩的万寿菊、油葵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500户,户均增收800元。君威农贸综合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板栗基地30余万亩,创造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约40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
  “农业+脱贫”增收入。围绕“果、畜、菜、药”四大主导产业,突出商洛特色农业“八大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脱贫主战场。以佳骞、仙湖、新田野、绿源等25个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吸纳群众在园区务工,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佳骞现代农业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流转土地2180亩,辐射带动周边1500余户贫困户从事果蔬种植和生猪养殖,使贫困户户均增收1.2万元;喜眉山现代农业公园采取“协会+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成以任村、上河等10个村为主的两个万亩核桃林带,可解决4000户1.2万人贫困人口脱贫。此外,杨峪河镇建华村、银明村分别通过猪苓种植、绿壳蛋鸡养殖等产业,使本村贫困户就地脱贫;麻街镇中流村仙湖生态农业休闲园、牧护关镇香铺村香菇专业合作社等采取“合作社+基地(村级经济组织)+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实现脱贫等都为全区农业脱贫提供了可借鉴、能复制、宜推广的好思路、好经验。
  “旅游+脱贫”扩消费。结合江山、蟒岭绿道等精品景区和江山、北宽坪、三岔河、王山底、张峪沟等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脱贫主战场。积极支持景区和美丽乡村辖区群众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特色农产品店铺等,留住游客、扩大消费,带动群众增收。新建的腰市镇江山美丽乡村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直接创收10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三岔河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万亩大樱桃基地,今年上半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800人,同时吸引游客近3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约200万元,年人均增收8300元。目前,江山景区及江山美丽乡村、蟒岭绿道生态景区及北宽坪美丽乡村建设热火朝天,累计投入1.4亿元。张峪沟、王山底、梁坪、何家塬等一批美丽乡村扩新升级取得新的进展,美丽乡村“会客厅”成效初显。上半年,全区预计接待游客2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66亿元。
  “电商+脱贫”降成本。结合“电商孵化基地”和“农村淘宝”项目的推进实施,打造电商脱贫主战场。通过加快贫困村“农村淘宝”网点建设,进一步打通“洋货下乡”“土货进城”双向流通渠道,让群众能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把农户变成淘宝网店,让村民们成为淘宝卖家,坐在家里就能挣钱。目前,已建设“农村淘宝”网点51个,前半年产品交易量达到3000万元,降低流通成本300万元,预计每年可降低贫困户生活消费支出500元左右,同时,通过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带动当地群众年人均可增收200元。按照“互联网下乡、土特产进城”的思路,全区128个贫困村全部创办了电商淘宝网店,通过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土特产品,降低了中转成本。目前,通过电商网店使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
  拓宽资金扶持渠道,为实现脱贫目标保驾护航
  商州区按照用活政策性资金、争取上级资金、盘活本级财政资金、撬活金融资金的三级资金扶持办法,破解脱贫攻坚资金短缺难题,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处、刀刃上,实现精准“供血”,促进精准扶贫。
  今年,上级下达商州区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18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35万元,省级资金1150万元。区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列入8200万元,其中扶贫贴息1000万元,贷款风险基金500万元,贫困人口大病救助500万元,贫困大学生救助200万元,扶贫产业3000万元,移民搬迁2000万元,贫困村核桃科管1000万元。区财政已注入300万产业贷款风险担保金,为贫困户全年贷款金额5100万元,目前,相关业务已陆续开展,已发放贴息贷款3133万元。
  通过国开行融资6亿元,对全区128个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分三年实施水、电、路、校安工程、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128个贫困村硬化通村公路115.82公里,硬化村组道路66.3公里,新修便民桥10座431.5延米;安全饮水及水生态文明工程81处;新修河堤及排洪渠5.1万米;一次性解决18个镇办群众行路难,22763户71201名贫困人口饮水难,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资金帮扶激发贫困户产业脱贫内生动力,走进杨斜镇李湾村椒园沟西沟顶,山清水秀,绿草如茵,雷松柏的商州区牧野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在这里。今年57岁、初中文化程度的雷松柏,从2013年开始利用村上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4000元贷款,购买种羊10只,通过自繁自养截至2015年底发展到70只。今年又借助“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机遇,动员多方关系筹资10万元,自己借贷5万元,联合本村12户农户(其中贫困户6户)于4月成立“商洛市商州区牧野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入会社员40户。目前,合作社羊存栏300余只,今年5月又投资1万元购买土鸡500只,一期计划饲养2000只;购买生态种黑猪30头,自繁自养发展黑猪特色养殖。通过合作社牵头带动,逐步吸纳更多贫困户加入,发展养羊、养鸡、黑猪养殖等产业,带动全村脱贫摘帽。
  商州区提出,通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大户带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约化规模经营,拓宽“五大脱贫路径”,做大做强以核桃、板栗、水杂果为主的林果产业;以生猪、养鸡为主的畜牧产业和蔬菜、中药材、劳务、电商六大产业,拓宽“六大增收渠道”,制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明确奖补标准,并通过“产业经济组织+基地+贫困户”模式,为贫困户提供技术、种子(畜禽种苗)、统一产品销售,形成购销关系稳定、利益共享或常年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区财政每年预算一定资金给予奖励支持。通过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依托更好更实的政策、更严更密的责任、更精更准的项目,全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将继续发扬咬定目标干、只争朝夕干、与时俱进干、担当责任干、齐心协力干的优良作风,携手11.42万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脚步铿锵,奋力前行。(文/本报特约记者 张希锋 图/阮世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