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暖夕阳
文章字数:2013
特约记者 高军军
山阳县漫川关敬老院院长任彦柱,十五年如一日,用孝敬父母一样的孝心关爱老人,用夫妻一般的感情温暖老人,情牵敬老院,温暖孤寡心,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把敬老院当做家
2002年初,组织上把任彦柱调整到城关镇敬老院担任院长,当他走马上任,踏进敬老院院门时,才发现楼房刚建成,院内坑坑凹凹,积水很深,道路又不通,要进出敬老院还得经过6000多米远河道才能上公路。面对出行困难,他想,正常人都艰难,何况这些痴、呆、傻、哑、残的弱势人群呢?他决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这里的生活和办公条件。他是当地人,通过与村民协商,拆毁房屋两间,拆除猪圈、厕所四所,迁走坟墓两座。又通过“三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17万元,修通长600米、宽4.5米的水泥路,新修平面桥一座,彻底解决了进出敬老院的交通问题。紧接着又对场院进行了硬化,修花坛、栽花栽树,绿化面积达到180多平方米。第二件要办的事情,就是发展经济,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他克服等靠要思想,带领有劳动能力的院民开展自力更生劳动。通过十个月的艰苦努力,修出了八亩河滩地,全部种上了粮食和蔬菜。第二年粮食喜获丰收,蔬菜长势喜人,一举实现了自给有余。这时,任彦柱又把目光投向了如何增加敬老院的副业上来,每年养猪几十头,养鸡几百只,除留足给院民改善伙食外,其余拉到市场销售,收入达3万多元,几年后累计增加收入15万元。如今,院民住房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和电视机,院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整个敬老院面貌焕然一新。
2004年4月,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到敬老院进行了观摩学习,领导对敬老院种植、养殖增加收入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7年1月7日,原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来敬老院视察工作,对敬老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个敬老院搞得很好,不要瞧不起敬老院,当县长、当局长的不一定能当好这院长。”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敬老院工作的艰辛和光荣。
视老人们为亲人
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院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与院民交朋友,为院民排忧解难,十几年来,任彦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6年大年三十,院民李明春突然发病,而且病情十分危急,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叫任彦柱签字。任彦柱接过通知书左右为难,到底签不签呢?最后他牙关一咬,拿起沉重的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做过手术后,他在医院侍候,里里外外,跑来跑去,就他一个人,还得操心敬老院院民过年问题。家里人很有怨气,说:“谁家没个年,人家都回去过年了,就你一个人忙。”他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委屈,但还是坚守在医院,正月初三晚上,李明春病逝。他去找车时,司机都说,新正月不拉死人,给多少钱也不干。无奈,他跑到县医院找院长,请求用医院的救护车把李明春送回老家。
院民郭建良、李榜柱二人犯病同时住院,任彦柱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精心照料,跑前跑后办手续买药品,都是他自掏腰包。2014年3月,刚成立不久的漫川关敬老院接收了一名院民叫徐世武,是被四个人用床板抬来的,身体不能动弹,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要靠人护理,整天疼得哭爹喊娘。任院长询问病情后,亲自送到县医院检查,上楼下楼他都背着。检查结果是股骨头坏死,需要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他守在病人身边,直到病情好转,才赶回敬老院。
2014年11月份一场大雪,把敬老院的水塔冻坏了,水管破裂,几十院民没有水吃,加上敬老院的管理人员都是女同志,任彦柱一人在楼顶的雪堆里扒来扒去搞维修,几个小时待管道修好,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连楼都下不来。
2015年3月23日,哑巴院民盛启秀不慎摔倒,股骨头骨折,需要做手术,但这个哑巴与医生无法交流,也不配合医生,手术护理真难住了医院。对于这个特殊病人,任院长从敬老院叫来两名管理人员,分两班守在病床前,协助医生治疗,直到痊愈出院。
无私奉献见真情
几十年来,不管在城关镇敬老院还是在漫川关敬老院,任彦柱救助过的乞讨人员、弃婴和困难人员达50多人,亲自安埋无名尸体23具,多数人都安葬在自己的承包林地里,没有向组织要过一分钱。
2009年,一位40多岁的乞讨人员被送到敬老院时深度昏迷,任彦柱和几位管理人员轮流照看,喂水、喂饭,两天两夜才苏醒过来,几个月后这位流浪人员说自己是色河镇人。任彦柱和她的家人取得联系后,与镇上民政干部一起将其送了回去,临走,她的家人拉着任院长的手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2013年春天,县民政局突然通知任彦柱,说城关派出所大门口放了一个纸箱,里面有一名弃婴,让其赶紧过去看看。任彦柱到现场一看,箱子里面有一包奶粉和一张写着孩子出生时间的纸条,任彦柱没有片刻犹豫,抱起孩子就往县医院跑去,经过诊断,弃婴属于早产,生命体征有危险,医院不予接收。在任彦柱再三乞求下,医院才同意观察治疗。
一些熟人揶揄任彦柱:“你一个精明人,整天和那些痴、呆、傻在一块打交道,图个啥?”他总是笑着说:“痴、呆、傻也是人,也需要生活下去,没人管总不成吧。”朴实无华的语言,正是对他几十年来在敬老院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工作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