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芋子槽
文章字数:1364
芋子槽是商州老龙王庙乡与洛南相连的一条美丽山沟。
知道芋子槽,还是在年幼时。因为户下的几个叔伯上世纪六十年代逃饥荒,辗转从城郊搬家到龙王庙芋子槽一代。那里地广人稀,除过有粮食种,还有野兔、野果、满山的柿子,是个饿不着人的地方。在那个年代,山里人一担柿子就可以换一个媳妇,至今在城周围的山村里,还有许多娘家在城里的老人。
对于芋子槽的偏远,也是年幼时从父亲那里得知。说是要沿着村下的小河到小赵峪、经四山庙、上庄、翻黄沙岭然后下到石鸠河谷,再步行十多公里才能到达。上初中时,父亲为了翻盖家中的老屋,带了村里几名壮劳力,天不明就出发,到黑后半夜才拉回一拖拉机的椽,父亲说,山里根本没有路,椽是山里人一根根扛着跑了十多里山路,才装上车的。因为那里出木材,其闭塞、偏远的程度是我那个年龄段想象不到的,而记忆中留下最多的是堂兄所告诉的一些山里的美事。他说在冬天,只要在雪地上洒几粒包谷,上边支上用绳子牵着的箩筐,然后躲在暗处悄悄等待小鸟来啄食,等鸟吃得最欢的时候,瞬间拉动绳子,小鸟就成了他们的美餐。当然有机会随大人扛着猎枪打兔子、黄羊那是更美的事了。
也许,因为堂兄一家的缘故,山,给了我很多的想像。
长大工作后,也曾十几次进出龙王庙、石鸠河谷,但对于堂兄生长过的芋子槽却不曾去过。
今年初冬,堂兄喊着要在他的“老家”干些事情,拉着去参谋,这次我才是真的到了芋子槽。
龙王庙,也就是石鸠河谷,是个美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随处都是。芋子槽在龙王庙李河村向北方向约四华里的地方,它再向北走30多里就是洛南的抚龙水库。与其他商州随处可见的山沟一样,这里一样是窄长的长满杂树的沟,一样是靠山窝着的村庄,一样是闭门锁户的院子,一样是绿油油的麦田,只是在田园中多了几个牛拉犁的人,而正是这些人,一下子就点活了这里。
开车再向南走,水泥路到了尽头。车进入仅有一车辙宽的砂石路后,梦中的芋子槽依稀出现,路的两边一边是一层层片状石头堆积的山和满山黄叶杂树的林子。一边是不很深的峡谷,河水在山谷间汨汨滔滔。
沿路边毛路,下到河谷,这是个鲜有人迹的地方。五六级小瀑在20多米目光所能触及的地方梯状分布,一河清澈见底的溪水,在初冬薄薄的冰下静静的迂回在青石上,弯曲似起伏动荡的五线谱,一弯一副容颜。此时,忍不住用手叠喇叭喊山,朋友说这里有唐代的庙宇,让我少打扰那份来自千年前的宁静。
进芋子槽,不钻沟、不下河、不上山、不在山里吃顿饭那很难说是真正进过芋子槽。下午饭被安排在山梁上的朋友家里。也许因为这里山大沟深“只堪如画不堪行”的缘故,仅容一两个人行走的山路虽然崎岖。但一步一个惊喜,冷不丁就会有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欢叫着四散飞去。而在小鸟飞去的地方,或是人工修建的一台一台整齐的梯田,或是地堎地边光影婆娑的灌木,或是绿意盎然的松树林和挂满红灯笼的柿树。而大点的鸟儿会展翅飞向山下更远的方向,在对面仍然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梁上,依然是梯田、树木还有依稀的人家。
到达半山腰朋友家,已过了大半小时。憨厚的山里老人,把家中最好的牛尖烧柿拿出来,双手捧给你,说这种柿子最缺贵也最甜。饭是主人熬了很久的红小豆糊汤,厚厚的锅盔馍和炒洋芋丝,很简单,但饭中有山里人特有的实诚味道。再三推让下,饭后我们一行三人各揣着主人的一小袋红小豆朝回走。
下山时,州城方向夕阳正红。那是城里人所见不到的清澈、干净的太阳。
知道芋子槽,还是在年幼时。因为户下的几个叔伯上世纪六十年代逃饥荒,辗转从城郊搬家到龙王庙芋子槽一代。那里地广人稀,除过有粮食种,还有野兔、野果、满山的柿子,是个饿不着人的地方。在那个年代,山里人一担柿子就可以换一个媳妇,至今在城周围的山村里,还有许多娘家在城里的老人。
对于芋子槽的偏远,也是年幼时从父亲那里得知。说是要沿着村下的小河到小赵峪、经四山庙、上庄、翻黄沙岭然后下到石鸠河谷,再步行十多公里才能到达。上初中时,父亲为了翻盖家中的老屋,带了村里几名壮劳力,天不明就出发,到黑后半夜才拉回一拖拉机的椽,父亲说,山里根本没有路,椽是山里人一根根扛着跑了十多里山路,才装上车的。因为那里出木材,其闭塞、偏远的程度是我那个年龄段想象不到的,而记忆中留下最多的是堂兄所告诉的一些山里的美事。他说在冬天,只要在雪地上洒几粒包谷,上边支上用绳子牵着的箩筐,然后躲在暗处悄悄等待小鸟来啄食,等鸟吃得最欢的时候,瞬间拉动绳子,小鸟就成了他们的美餐。当然有机会随大人扛着猎枪打兔子、黄羊那是更美的事了。
也许,因为堂兄一家的缘故,山,给了我很多的想像。
长大工作后,也曾十几次进出龙王庙、石鸠河谷,但对于堂兄生长过的芋子槽却不曾去过。
今年初冬,堂兄喊着要在他的“老家”干些事情,拉着去参谋,这次我才是真的到了芋子槽。
龙王庙,也就是石鸠河谷,是个美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随处都是。芋子槽在龙王庙李河村向北方向约四华里的地方,它再向北走30多里就是洛南的抚龙水库。与其他商州随处可见的山沟一样,这里一样是窄长的长满杂树的沟,一样是靠山窝着的村庄,一样是闭门锁户的院子,一样是绿油油的麦田,只是在田园中多了几个牛拉犁的人,而正是这些人,一下子就点活了这里。
开车再向南走,水泥路到了尽头。车进入仅有一车辙宽的砂石路后,梦中的芋子槽依稀出现,路的两边一边是一层层片状石头堆积的山和满山黄叶杂树的林子。一边是不很深的峡谷,河水在山谷间汨汨滔滔。
沿路边毛路,下到河谷,这是个鲜有人迹的地方。五六级小瀑在20多米目光所能触及的地方梯状分布,一河清澈见底的溪水,在初冬薄薄的冰下静静的迂回在青石上,弯曲似起伏动荡的五线谱,一弯一副容颜。此时,忍不住用手叠喇叭喊山,朋友说这里有唐代的庙宇,让我少打扰那份来自千年前的宁静。
进芋子槽,不钻沟、不下河、不上山、不在山里吃顿饭那很难说是真正进过芋子槽。下午饭被安排在山梁上的朋友家里。也许因为这里山大沟深“只堪如画不堪行”的缘故,仅容一两个人行走的山路虽然崎岖。但一步一个惊喜,冷不丁就会有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欢叫着四散飞去。而在小鸟飞去的地方,或是人工修建的一台一台整齐的梯田,或是地堎地边光影婆娑的灌木,或是绿意盎然的松树林和挂满红灯笼的柿树。而大点的鸟儿会展翅飞向山下更远的方向,在对面仍然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梁上,依然是梯田、树木还有依稀的人家。
到达半山腰朋友家,已过了大半小时。憨厚的山里老人,把家中最好的牛尖烧柿拿出来,双手捧给你,说这种柿子最缺贵也最甜。饭是主人熬了很久的红小豆糊汤,厚厚的锅盔馍和炒洋芋丝,很简单,但饭中有山里人特有的实诚味道。再三推让下,饭后我们一行三人各揣着主人的一小袋红小豆朝回走。
下山时,州城方向夕阳正红。那是城里人所见不到的清澈、干净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