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商洛巡检司
文章字数:1218
巡检司,又称巡司、巡政厅,是历代朝廷在关隘要地以及荒远地区所设置的机构,始于五代,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设置。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各地另有京师、沿海、蛮夷地区的较特殊形态。元、明、清皆沿置。巡检一职皆以武官担任,属州县管辖,其职责如《清史稿》所言:“掌捕盗贼,诘奸宄。”主要负责掌管训练甲兵、巡逻地方、维护治安和镇压反叛。虽仅为从九品微职,但在缉捕盗贼、解送钱粮、监察平粜、督修围基、编查保甲等社会治安及公共事务方面具有极重要的职能,也是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之一。
巡检司作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固定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明朝依其例沿用,不过佐以行政权力。晚清时,由于国家人口大增,相对的县衙数量并无增多,于是次县级的巡检司在数量上与功能上日渐增多,也多有通判等官职设置。但商洛的情况却不尽然。
明清时期商洛的巡检司设置,如今可能已很少有人知道。然而,在我市的洛南县至今仍保留着“巡检”这一名称和地名。据清《康熙续修商志》和《商州直隶总志》有关记载:明清时,商州各县均有巡检司设置,境内的东西方向之边界地区都有此机构。西边设有秦岭巡检司,并设巡检一员、吏一员,弓兵27名;距州西120里的南牧护关和北牧护关分设两处巡检司。此外,清初尚有巡检一员,或在龙驹寨,或在西关,游无定居。顺治七年,有一名叫朱大元的巡检去后再没有补选。在距商州城东180里的武关(今丹凤境内,笔者注),明洪武年设有巡检司,有巡检一员、吏一名、弓兵27名。商南的富水关,明成化八年因王彪之乱,专门设置了巡检司。商州南面的山阳县(古称丰阳县,笔者注)有两处。明洪武初,因户口鲜少,山阳县降为巡检司,于明成化十三年徙巡检司于漫川。山阳县竹林关(今属丹凤,笔者注)自古为水旱码头,旧设巡检司,清顺治十五年裁。镇安在五代时改为乾佑县,到宋高宗时地界以西割让于金,以流岭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在旧县关即乾佑关(距县北95里)设巡检司,元至元丙子改为乾佑巡检司,到明洪武八年仍称乾佑巡检司。州城北面的洛南有两个巡检司,除了前面提到的现在的巡检镇(原巡检司,笔者注),还有距县城60多里的今三要镇。三要镇因地处三要山,南通武关,东接河南卢氏,北望阌、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名。成化七年置巡检司,乾隆九年仍存。
从以上记载可知,商洛及各县的巡检司多设置于明洪武、成化年间,说明在此期间,特别是成化年间,大量荆襄流民纷纷进入商地。为加强这一地区的控制,在原杰(山西阳城人,明抚治商洛左副都御史)的建议下,朝廷在商增设了商南、山阳两县,并增设抚治商洛道,专司安置流民,维护正常秩序。这种情况下,在边界地区设置巡检司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一方面要查验过往的百姓,一方面要加强治安防范。到清代的顺治年间,由于社会较为平稳,几乎没有大的战争,大部分巡检司在顺治十五年前后被裁撤,巡检司的历史作用已经完成,也无存在的必要了。到乾隆九年,只有洛南的三要巡检司还继续保留着。
巡检司作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固定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明朝依其例沿用,不过佐以行政权力。晚清时,由于国家人口大增,相对的县衙数量并无增多,于是次县级的巡检司在数量上与功能上日渐增多,也多有通判等官职设置。但商洛的情况却不尽然。
明清时期商洛的巡检司设置,如今可能已很少有人知道。然而,在我市的洛南县至今仍保留着“巡检”这一名称和地名。据清《康熙续修商志》和《商州直隶总志》有关记载:明清时,商州各县均有巡检司设置,境内的东西方向之边界地区都有此机构。西边设有秦岭巡检司,并设巡检一员、吏一员,弓兵27名;距州西120里的南牧护关和北牧护关分设两处巡检司。此外,清初尚有巡检一员,或在龙驹寨,或在西关,游无定居。顺治七年,有一名叫朱大元的巡检去后再没有补选。在距商州城东180里的武关(今丹凤境内,笔者注),明洪武年设有巡检司,有巡检一员、吏一名、弓兵27名。商南的富水关,明成化八年因王彪之乱,专门设置了巡检司。商州南面的山阳县(古称丰阳县,笔者注)有两处。明洪武初,因户口鲜少,山阳县降为巡检司,于明成化十三年徙巡检司于漫川。山阳县竹林关(今属丹凤,笔者注)自古为水旱码头,旧设巡检司,清顺治十五年裁。镇安在五代时改为乾佑县,到宋高宗时地界以西割让于金,以流岭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在旧县关即乾佑关(距县北95里)设巡检司,元至元丙子改为乾佑巡检司,到明洪武八年仍称乾佑巡检司。州城北面的洛南有两个巡检司,除了前面提到的现在的巡检镇(原巡检司,笔者注),还有距县城60多里的今三要镇。三要镇因地处三要山,南通武关,东接河南卢氏,北望阌、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名。成化七年置巡检司,乾隆九年仍存。
从以上记载可知,商洛及各县的巡检司多设置于明洪武、成化年间,说明在此期间,特别是成化年间,大量荆襄流民纷纷进入商地。为加强这一地区的控制,在原杰(山西阳城人,明抚治商洛左副都御史)的建议下,朝廷在商增设了商南、山阳两县,并增设抚治商洛道,专司安置流民,维护正常秩序。这种情况下,在边界地区设置巡检司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一方面要查验过往的百姓,一方面要加强治安防范。到清代的顺治年间,由于社会较为平稳,几乎没有大的战争,大部分巡检司在顺治十五年前后被裁撤,巡检司的历史作用已经完成,也无存在的必要了。到乾隆九年,只有洛南的三要巡检司还继续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