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柞水扭住“五大重点项目”助推农民增收
文章字数:1526
    本报讯(王红梅)近日,柞水县精准脱贫以突出抓好产业脱贫、金融扶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保障兜底等“五大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实现2018年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如期摘帽的目标,确保全县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以“三变”为标杆转变致富思路。以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经验为标杆,把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跳出农业抓农业,土地抓产业的固定模式,把土地、林山、房产等“死资产”变成“活资源”,走规模经营、特色经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路子。目前,该县在营盘、下梁、凤凰等镇利用当地旅游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等短、平、快项目,同时鼓励居住在景点周围贫困户将闲置林山、土地等资源采取入股的方式,参与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实现股份制创收。城区贫困户抓住停车难的机遇,将零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集资方式参与停车项目投资建设,实行年终分红,达到快速增收。边远地区镇办以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产业,以更新、更好、更高的理念帮农民增收。
    以“增收”为目标壮大致富产业。按照“主攻战略产业、突破区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突出抓好商洛“八大件”系列产品开发,加快千万只土鸡散养示范县等“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确保“镇有龙头企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引领型、产业配套型、套餐扶持型、科技支撑型、园区承载型、因户施策型”的扶贫产业示范典型。强力推进西川、卉丰、天书山、七药产业园等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壮大汇生源、老作坊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一家以上的龙头企业参与帮扶活动,每个贫困户有一家以上的合作社助推致富产业,推进“小群体”与“大龙头”的有效联接。
    以“双创”为重点拓宽致富渠道。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强化劳企对接和人岗对接,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到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创业就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同时大力实施“教育脱贫工程”,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载体,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深入开展“一户一技能”活动,力争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和劳动就业技能。
    以“金融”为杠杆增强致富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用好精准脱贫贷款担保储备金、风险补偿基金、产业奖补资金,吸引更多资金投向脱贫攻坚领域。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协调县农行、农发行、农商行、邮政银行、长安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户贷”“产业贷”的基础上,探索设立“电商贷”“旅游贷”“创业贷”等小额信贷产品,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铺路搭桥。同时“对有劳动能力、发展条件和脱贫意愿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和免抵押贷款”等金融政策,逐步建立贫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三权”抵押贷款的多元担保机制,降低信贷“门槛”,全力解决“抵押难、贷款难、贷款慢”等问题。确保扶贫贷款放得出、用得好、还得上。
    以“示范”为引领树立致富标杆。按照“打造一点、建成一批、带动一片、全县覆盖”的思路,扎实推进“三级联创”。精心谋划大项目、招引大企业、构筑大平台,全力打造西川产业脱贫示范区和下梁脱贫示范镇,力争示范区辐射带动至少3000户贫困户如期脱贫,确保示范镇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同时每个镇办至少打造两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至少有两个以上经济组织、全村80%以上贫困户捆绑在经济组织和产业链条上。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力争每年打造两个经济组织、20户以上示范户,确保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真正通过示范引领加快全县脱贫攻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