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镇安板栗产业发展棋
文章字数:1925
板栗是镇安的一张名片,板栗产业也是镇安的特色产业之一,历经一届又一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发展,板栗产业已经在镇安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产业规模也仅仅体现在量的概念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亟待释放,需要进一步努力,实现突破,将特色产业变为镇安的特色主导产业。
一、板栗产业发展现状
镇安板栗产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特而不主。“特”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不主”是因为这项产业在农户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还没有成为拉动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相关产业链更没有完整形成。
1.有名气缺底气。镇安板栗历史悠久,因其个大、色艳、味美、营养丰富等特质享誉全国,但这更多的是名声在外。镇安的板栗发展各级主导层说的多,农户却做得少,依然是传统的自然经营模式,面对其他产区的竞相发展,镇安落伍了,面对外地客商,镇安板栗市场难以满足量的需求,在市场销售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2.有面积缺产量。2014年全县板栗面积达到58.9万亩,可是产量始终在6000吨左右徘徊。仅从面积总量上来看,板栗产业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种植相当于全县常用耕地面积的1.8倍。但结合产量对比,亩均仅10公斤,属于典型的广种薄收型,大量的山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3.有种植难增收。板栗种植在镇安各镇不同程度都有分布,而且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板栗销售收入在农户收入中占的比重分量不够,而且有下降趋势。原因是产量没有增加,劳动成本在上涨,机会成本加大,比较效益下滑。按照2014年的产量、价格核算,农户户均板栗收入不足500元,人均140元。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仅占到2%。就是具体到板栗种植户,人均依靠板栗种植得到的收入也不足300元,在纯收入的比重中仅占4个百分点。
4.有市场缺货源。镇安板栗产品以原料外销为主,因其特质而有名气,每年还是能够吸引部分客商来收购,但又因产量有限而影响了客商信心,进而影响销售,货源不足,反倒形成了买方市场。
5.有原料缺加工。镇安作为传统的板栗大县,在板栗加工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各项加工仍然在探索中。如何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亟待进一步解决。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深入探究镇安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会发现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思想观念滞后、品种混杂老化、经营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不规范、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而投入不足是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缺少投入,导致镇安板栗种植发展缓慢,没有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更谈不上产业化,就连现有的品牌也有所弱化。
既然镇安板栗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相当的规模现状,又有良好的市场美誉,那为什么不去加大投入,将该产业做大做强。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从客观原因看,镇安山大沟深,山地立体坡度大,大多数板栗园不叫园,而是称之为板栗坡。山地条件决定了建园难度大,投入多,经营科管不容易。从主观因素看,一些板栗主产镇一直在发展板栗产业,但由于投入不足,使得板栗产业发展步伐缓慢。
当前,在各地竞相发展绿色产品,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大环境下,镇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也促使我们必须在山上做文章,向荒山、荒坡要效益。58.9万亩的板栗种植面积需要提升效益,寻找突破。
三、提升效益寻找突破
1.给产业高标定位。一定要给板栗产业未来发展准确定位,充分分析板栗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以及产业关联,将板栗产业由特色产业的单一定位,上升为特色主导产业,把板栗种植、发展作为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来规划、发展。
2.创新发展经营思路。镇安板栗产业发展,现阶段重点不是考虑如何挣钱,而是如何投入,不是考虑如何做大,而是如何做小。因为板栗园种植面积总量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现阶段如何将板栗园做精、做细才是重点。应该从小的示范园入手,创建标准化板栗园,充分借鉴外地经营思路,加大投入,从精细化入手,做好示范园建设,通过提升效益吸引更多农户投入,也可以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实行转租、承包、参股联营等方式进行,还可以考虑组建板栗山地公司等多种方式来运营。
3.让产业升级换挡,走绿色食品发展之路。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思维,经营向园区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使园林建设同旅游观光相结合,挖掘和丰富栗乡文化内涵,形式多样增加收入。充分借鉴和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发展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扩大宣传、提升销售。挂牌成立绿色板栗基地,探索绿色板栗食品生产加工,发挥特色优势、打响绿色牌。
4、让种植户共享实惠。发展板栗产业,推进园区化建设思路,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户共享发展成果,增加收入,所以建园必须是以提升效益为根本。产业园化经营,可以考虑采取投入扶持、产业保险、价格补贴等政策,通过鼓励建园、降低风险、普遍收益的办法推进。同时,建园需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应该以长期效益为核心,而不是以发展数量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