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悟录(118)
若白
文章字数:758
  “担当”漫议
  担当,时下是个热词,各种媒体、机关单位、官员讲话中,使用频率极高。嘿!许多人好像突然发现了一个时髦词语,不说不足以显示时尚。其实这是一个古老的词,古已有之。如宋代大儒朱熹在《答陈同父书》中便有:“……如何擔当许大事?”这里的“擔”就是“担”的繁体。同时,也说明讲究做人要有担当,是中国士人的传统,只是长期以来,这种应有的使命意识被许多人淡漠了,甚或完全淡忘了。
  担当本是民间口头语,宋人笔记小说也常用,意思就主动承负,承担,负责。尤其是在重大事情,原则问题,甚至危难时刻,往往显示一个人的担当精神。因此,担当是一种气质,一种胆识,也是一种能力。
  现在人人都在讲“担当”,尤其许多头头脑脑更是雄辩滔滔。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特别危难时刻或关系个人利害的时候,躲躲闪闪,推责诿过的主儿并不少见。讲担当气壮如牛,该担当胆小如鼠,过去现在都不乏其人。因此,担当不是口号,是要以实际行动检验的。有没有担当精神,这担当精神达到什么水平,是要群众评定的,自诩不能算数。
  笔者以为敢于担当的人,恐怕至少应具备三条:其一,心底无私。无私才能无畏,这是自然之理。如果任何时候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那么无论日常工作,还是关键时刻,都会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否则不论你平时说得多好听,群众也不会首肯。其二,胸怀正义。古人说:“义者,宜也”。就是说理应如此,别无选择。譬如许多见义勇为英雄人物,在他们心目中,需要勇往直前、需要献身牺牲,义不容辞,不可推谢,亦不容逃避,这就是担当。其三,刚毅之质。俗语要有硬骨头精神,不怕事,不畏难。有些人是非观念虽不糊涂,但缺乏刚毅之质,遇事萎萎缩缩,软弱无骨。这种人要有担当也难。
  总而言之,担当精神是对一个人品性的检验,也是对其气质风骨的测试。担当不是口号,是要实际行动诠释的。七月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