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街道办:“六大产业”助力脱贫
文章字数:893
本报讯(周银祥 王建斌 冯庭记)商南县城关街道办着力培育“六大产业”,抓点示范、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带动街道办1829户5620人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确保贫困人口2017年全部实现脱贫。
发展种植产业。结合自然资源优势,筹措种植产业资金120万元,组建了茶叶加工和油用牡丹、绿色蔬菜、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联合贫困户发展茶叶、地膜花生、油用牡丹、绿色蔬菜、中药材种植产业,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发展茶叶5000亩、地膜花生3000亩、油用牡丹300亩、绿色蔬菜300亩,特别是茶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第一大产业,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
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紧扣省市县扶贫政策,落实养殖产业扶持资金,创新实施联户扶贫模式抱团发展,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集中组织养殖产业培训,依靠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散养土猪、散养鸡、山羊、王锦蛇等养殖产业。目前,发展散养土猪500头、散养鸡5000只、山羊500只、王锦蛇3万条。
发展三产服务业。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组织专人制定《城郊乡村游项目规划》,以县城为核心,逐步完善住宿、美食、购物、娱乐、度假等功能,强化核心辐射作用,带动三产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以郭山路和索峪河为轴线,建设油茶观光园、油用牡丹观光园、特色养殖观光园、苗木花卉观光园、果蔬采摘园等,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产业景观带。以都市休闲旅游组团、茶文化旅游组团、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组团、文化旅游组团“四团联动”发展,努力形成“一核辐射,两轴延伸,四团聚集”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发展食用菌产业。借力全县“四借四还”脱贫攻坚政策,依托海鑫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在石垭子村建起食用菌种植大棚38个,集中返租给贫困户,采取财政补贴、包扶部门垫资、企业回购的办法,引导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贫困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就地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碾盘村建起了薯片加工厂,石垭子村建起了粉条加工厂,工业园区建起了秦林实业食用菌加工厂。
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利用靠近工业园区、企业多的优势,牵头组织贫困群众到企业务工或提供技术支持,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目前,集中组织贫困群众到工业园区企业务工5批356人,实现年人均收入2万元,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发展种植产业。结合自然资源优势,筹措种植产业资金120万元,组建了茶叶加工和油用牡丹、绿色蔬菜、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联合贫困户发展茶叶、地膜花生、油用牡丹、绿色蔬菜、中药材种植产业,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发展茶叶5000亩、地膜花生3000亩、油用牡丹300亩、绿色蔬菜300亩,特别是茶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第一大产业,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
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紧扣省市县扶贫政策,落实养殖产业扶持资金,创新实施联户扶贫模式抱团发展,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集中组织养殖产业培训,依靠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散养土猪、散养鸡、山羊、王锦蛇等养殖产业。目前,发展散养土猪500头、散养鸡5000只、山羊500只、王锦蛇3万条。
发展三产服务业。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组织专人制定《城郊乡村游项目规划》,以县城为核心,逐步完善住宿、美食、购物、娱乐、度假等功能,强化核心辐射作用,带动三产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以郭山路和索峪河为轴线,建设油茶观光园、油用牡丹观光园、特色养殖观光园、苗木花卉观光园、果蔬采摘园等,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产业景观带。以都市休闲旅游组团、茶文化旅游组团、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组团、文化旅游组团“四团联动”发展,努力形成“一核辐射,两轴延伸,四团聚集”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发展食用菌产业。借力全县“四借四还”脱贫攻坚政策,依托海鑫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在石垭子村建起食用菌种植大棚38个,集中返租给贫困户,采取财政补贴、包扶部门垫资、企业回购的办法,引导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贫困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就地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碾盘村建起了薯片加工厂,石垭子村建起了粉条加工厂,工业园区建起了秦林实业食用菌加工厂。
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利用靠近工业园区、企业多的优势,牵头组织贫困群众到企业务工或提供技术支持,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目前,集中组织贫困群众到工业园区企业务工5批356人,实现年人均收入2万元,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