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谷里看生态
文章字数:1001
竹林、松林交织相映,桃树、樱桃树满山遍野,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有机交融。8月31日,记者来到位于丹凤县竹林关镇的桃花谷,犹如进入世外桃源。这里不仅是风景优美的景区,还是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实施水保治理和科技示范工程13类50多处,形成类型多样、功能完整、效果明显的立体防护体系。
2010年7月23日,丹凤县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和泥石流的双重袭击,全县倒塌房屋1.14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竹林关受灾较重,沦为一片废墟。
“洪灾过后,县上2011年3月开始在竹林关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涉及8个村2.3万人,面积41.4平方公里。”竹林关镇镇长李娜介绍,园区已建设以桃树、樱桃、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园130多公顷,以侧柏、龙柏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林360公顷,封育面积107公顷,完成了三条沟四道坡的绿化美化工程,还建成翠竹林、桃花田园、桃花泉、水灾遗址等一批特色景观,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养生、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示范园。如今,桃花谷已成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
在桃花谷,各类生态示范工程成效凸显。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雷锋涛介绍,园区共有综合治理立体防护示范工程、点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重力侵蚀治理示范、水保科技示范工程四个核心项目和生态旅游开发扩展项目。以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平台,通过各类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实效性、科技性和美观性特点,使人们在了解、学习水土保持知识的同时,分享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还在园区设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将桃花谷作为水保科普示范的“实物读本、户外教室”。
一排移民新居坐落在园区内,连片17户村民基本家家都依靠园区发展起三产。原石槽沟长石乱村村民王全合,在“7·23”暴雨泥石流灾害中,他家5间房屋有2间被洪水冲垮、3间成为危房,4亩玉米被冲毁,上万袋香菇也被洪水卷走,损失惨重。2011年6月份他迁入两层100多平方米的园区新居,随着景区游人不断增加,2013年他开起了“桃谷人家”农家乐,最多时一天接待10多桌,一年下来收入三四万元。“现在的生活环境可比以前好多了,交通、孩子教育等也方便了。”王全合高兴地说。
经过治理,桃花谷水保示范园区林草覆盖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98%以上,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4.6万吨,沟道内4年来没有泥沙淤积。园区的建设,还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800余人次在园区建设中务工,还带动当地移民户就近创业、就业,纷纷从事餐饮、住宿、商业等。
2010年7月23日,丹凤县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和泥石流的双重袭击,全县倒塌房屋1.14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竹林关受灾较重,沦为一片废墟。
“洪灾过后,县上2011年3月开始在竹林关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涉及8个村2.3万人,面积41.4平方公里。”竹林关镇镇长李娜介绍,园区已建设以桃树、樱桃、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园130多公顷,以侧柏、龙柏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林360公顷,封育面积107公顷,完成了三条沟四道坡的绿化美化工程,还建成翠竹林、桃花田园、桃花泉、水灾遗址等一批特色景观,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养生、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示范园。如今,桃花谷已成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
在桃花谷,各类生态示范工程成效凸显。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雷锋涛介绍,园区共有综合治理立体防护示范工程、点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重力侵蚀治理示范、水保科技示范工程四个核心项目和生态旅游开发扩展项目。以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平台,通过各类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实效性、科技性和美观性特点,使人们在了解、学习水土保持知识的同时,分享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还在园区设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将桃花谷作为水保科普示范的“实物读本、户外教室”。
一排移民新居坐落在园区内,连片17户村民基本家家都依靠园区发展起三产。原石槽沟长石乱村村民王全合,在“7·23”暴雨泥石流灾害中,他家5间房屋有2间被洪水冲垮、3间成为危房,4亩玉米被冲毁,上万袋香菇也被洪水卷走,损失惨重。2011年6月份他迁入两层100多平方米的园区新居,随着景区游人不断增加,2013年他开起了“桃谷人家”农家乐,最多时一天接待10多桌,一年下来收入三四万元。“现在的生活环境可比以前好多了,交通、孩子教育等也方便了。”王全合高兴地说。
经过治理,桃花谷水保示范园区林草覆盖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98%以上,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4.6万吨,沟道内4年来没有泥沙淤积。园区的建设,还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800余人次在园区建设中务工,还带动当地移民户就近创业、就业,纷纷从事餐饮、住宿、商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