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阳县力促移民搬迁出成效
——“追赶超越在山阳”系列报道之五
文章字数:2106

高军军 李军

        山阳县始终坚持把移民搬迁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10年搬迁4.1万户17.5万人的总任务和“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精心规划定点,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推进建设,2011-2015年累计完成搬迁16602户59494人,完成搬迁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集中安置14641户,集中安置率88.2%;分散安置1961户,占总任务11.8%;楼房化安置11107户,安置率66.9%;城镇安置8794户,安置率53.0%。2011-2014年连续四年被省政府授予“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2015年度被列入首批“全省移民搬迁示范创建试点县”。实施“三大工程”确保“搬得出”
    按照“三靠近”的思路,加快实施移民搬迁“一核四极四片区”总体规划布局,即“一核”:以山阳县城为核心,将十里融入县城发展规划,建成宏祥、西河、中村移民新区3个5000户以上大型集中安置区;“四极”:以中村、高坝店、漫川关、户家塬4个国省市重点镇为重点,大力实施“移民建镇”工程,打造小城镇建设亮点;“四片区”:以西照川、板岩、法官、南宽坪4个县级重点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镇村,促使移民搬迁整体推进。针对特困户、危困群众“搬迁难”问题,积极探索利用撤乡并镇后富余公共用房及农村校点合并后闲置校舍实施搬迁。建成惠农小区、凉水井下河、南宽坪下坪、中村移民新区等安置点,使1574户特困户免费搬迁入住。坚持“一户一宅、占新腾旧”的原则,与搬迁户签订了宅基地腾退协议,“两灾户”当年搬迁当年腾退,其他搬迁户留出三年左右的过渡期限,引导旧宅基地有序退出。目前,已完成旧宅基地腾退9402户。完善“三大举措”确保“稳得住”
    坚持“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原则,加快推进水、电、路、视、讯等“小配套”和学校、卫生室、文化健身广场等“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坚持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镇村成技校为主阵地,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移民搬迁政策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探索建立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移民参与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行移民小区物业管理,组建了县陕南移民搬迁物业服务总公司及各镇办物业管理分公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全县新建幼儿园63所、社区服务中心120个、卫生室80个,铺设自来水管网96.6公里、排水管道116公里,架设电力线路88.5公里、安装变压器73个,新修道路27.85公里、河堤22.7公里。先后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产业技能培训18350人次。
    实施“五个结合”确保“能致富”
    依托县域工业集中区、中村钒产业园、必康医药产业园、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鹘岭黄金产业园、金钱河水电清洁能源产业园“一区五园”的辐射带动,建成工业安置型示范点5个,搬迁群众1410户5640人,使1900余人在园区实现了稳定就业,同时也解决了园区企业用工难题,实现了合作“双赢”的目标。依托22个现代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建成产业安置型示范点18个,搬迁移民2300户9200人,组织引导搬迁群众大力发展“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等致富产业,新建养鸡、养猪等养殖示范园59个,核桃、茶叶等林果示范园43个,黄姜、白芨、丹参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园21个,香菇、木耳等高山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园19个,提供就业岗位6880余个。依托“三景一带”的辐射带动,建成旅游安置型示范点4个,搬迁移民450户1800人,组织引导景区附近搬迁群众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新建农家乐集群4个176户、旅游商品店21家,有效增加了搬迁群众收入。依托县城及省市县级重点镇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交通等优势,重点打造中村工业小镇、高坝金鸡小镇、漫川农旅文创小镇、户塬商贸小镇等12个特色小镇安置点,安置移民11621户43677人,提高人口城镇化率10个百分点,有效带动搬迁群众从事经商,实现了移民建镇、产业兴镇目标。将移民搬迁与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村的“五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成新村景观型安置点30个,安置移民1500户4500人,组织引导搬迁群众大力发展致富产业,持续壮大产业基地,实现增收致富。
    强化“三个保障”确保“管得好”
    先后制定出台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法》《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办法》《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移民搬迁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移民搬迁的工程质量、决算审计、物业管理、考核奖惩等进行了明确规范,确保移民搬迁工作规范实施。通过加大省市建房补助资金争取、县级项目资金整合、市场手段融资等形式,多渠道保障移民搬迁资金投入。将农村搬迁户旧宅腾退复耕的用地指标,在县域重点镇和县城调整置换为商业用地建设指标,将所得盈余资金反哺用于移民安置点建设,解决县级配套资金压力。加大在城区和重点镇移民安置小区配建商品房和门面房,激活市场融资渠道,实现自求平衡。按照易地移民搬迁“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在开工环节上注重一个“早”字,紧盯19380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其中2016年新增的4320户在9月底前开工建设,2017-2018年13100户在11月底前开工建设,2017年底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在推进环节上注重一个“督”字,严格实行“书记担责、县长主抓、常务副县长一线推进”和“五部门”“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点评”工作机制,做到督促检查高频率、全覆盖、常态化。在管理环节上注重一个“严”字,严格执行工程“五制”管理、资金使用、精细化管理,确保把移民搬迁工程建成“精品工程、阳光工程、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