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人帮铺致富路
文章字数:1618
北阳山下的镇安县西口回族镇上河村,由于沟壑纵横、气候阴湿、土地贫瘠、基础设施欠账大,长期以来,村民行路难、产业发展难、增收致富难。全村有贫困户167户580人,是全镇贫困面较大的一个村。
2015年,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按照“住进贫困村、走进贫困户、破解致富难”的驻村工作要求,来自商洛市公路管理局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带着重任来到了上河村。
精准扶贫,“精准”是关键。工作队来到村里,立即对该村的贫困户建档立卡,逐户走访调查,作进一步精准识别。同时,在认真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帮助村里制定脱贫规划,落实脱贫项目,并针对每一户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工作队精心的“把脉会诊”,因户因人开出了“致富方”,为精准扶贫装上了“瞄准镜”。
上河村是由原上河、爱国、杨家河三村合并而成,全村505户2002人,其中有121户319人居住在七沟八梁的三面坡上,究其贫困根源,“基础”二字最“难言”。连接村里村外的10.3公里主干公路还是泥土路,20多户村民还住着土坯房,300余户村民饮水困难,一日用水靠肩挑背驮,村民没有活动场所。“只有从最难处下手,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才能及时把党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上。”局党委书记、局长带领局班子成员先后多次来到上河村走访慰问贫困户,考察脱贫项目,制定脱贫措施,指导脱贫工作,并将局机关94名干部与该村的47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采取重点帮扶,对口扶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商洛市公路管理局局领导的积极支持及驻上河村扶贫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去年筹集资金504万元,硬化了连接村里村外10.3公里的主干公路,拉通了自来水,消除了贫困户的土坯房,让410户村民出行不再难,20多户原居住在高山上的群众搬进了移民小区,2000多人(包括镇机关单位职工)饮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短短一年多时间,村里旧貌变新颜。时下,走进上河村,一排排小康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康庄大道宽敞平坦,村子活动中心配有休闲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文化广场上,农民正在休闲健身,其乐融融。“这次搬迁扶贫工作队还给我从县上争取了4000元的补助,要不是这些钱撑腰,我还真没能力和信心搬进这么好的移民小区。”从上河村阴坡山上搬进新居的村民陈笃强感激地说,“现在,学校、卫生室、商店都在门跟前,吃水不出门,走路不沾土,娱乐有舞台,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城里人一样好。”
致富产业“硬”起来,群众的钱包才能鼓起来。为此,商洛市公路管理局驻上河村扶贫工作队,又积极与市农牧局、科协联系,先后在上河村举办了6次农民致富技能培训班,使全村490多人的脑袋“富”起来。同时,工作队根据村情实际,确立了带领群众发展养殖白山羊、种植中药材产业,以产业扶贫促贫困户脱贫。
为了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中药材,去年,商洛市公路管理局投资24.9万元,购回基础母羊89只,公羊42只,注册成立了上河村繁生养羊专业合作社和兴盛中药材发展联合社。建标准化羊舍480平方米,
将贫困户纳入养羊合作社,羊由合作社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出售,育肥后出售的羊收入分发给贫困户。今年6月,针对贫困户想发展中药材产业苦于无资金、缺种子的实际,市公路管理局又筹集资金12万元,购回猪苓、白芨种子2000斤,分发给有种植条件的52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上河村四组贫困户任长汉,居住在海拔1400米的高山上,房前屋后的林地开阔,林下养鸡得天独厚,但就是缺鸡苗。工作队队长盛建得知此事后,他自掏腰包拿出了1000元,购回鸡苗30只送到了任长汉家,圆了贫困户任长汉的林下养鸡梦。
不当“门外汉”,甘当“土农民”。工作队认真听取贫困户村民最盼、最需、最急的致富良方,提出了多养一只羊、多种一分药、多输出一名劳务、多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四个一”致富措施。目前,全村共输出剩余劳动力690人,种植中药材130亩,羊存栏达到503只。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上河村换上了“新衣裳”,有33户贫困户115人摘掉了“贫困帽”。感受着村里的变化,村民竖起大拇指称赞;“扶贫工作队队员把村里的事当成了自家的事,把贫困户当亲人,为我们铺就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