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亟待加速
张永平
文章字数:3136
地膜是由高分子的聚乙烯化合物及其树脂制成的,具有不易腐烂,难以分解的性能。残留地膜对农业生产及环境都具有极大的副作用,不仅影响到土壤特性,降低土壤肥力,严重的还可造成土壤中水分养分运移不畅,在局部地区引起次生盐碱化等。
将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相结合,可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杨峪河镇下赵塬村垃圾收集屋
丹凤县已建成先进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

    农村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有效利用和合理处置的废弃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商洛市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但部分地方面源污染有加剧趋势,耕地退化、水质弱化、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制约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也影响着“一江清水供京津”政治任务的实现。
    我市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种植业的“三残一秸秆”是重要的污染源。化肥残留——去年全市化肥使用总量(折纯)为5.6万吨,使用强度为417.9kg/hm2,超过发达国家225kg/hm2的安全上限,是国际标准的1.86倍。化肥超量施用,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水质污染,流经河流和库溏蓄水富营养化。农药残留——全市农药用量132.7吨,农药残留于土壤、水体和农产品中,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身体健康,同时农药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重金属等,也造成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农膜残留——全市农用薄膜达1148.28吨,约30%多未能回收,农膜残留,白色污染,难降解的农膜既影响耕作,又释放有毒污染物,致耕地质量下降。秸秆利用差——年产秸秆量约71.47万吨,秸秆没有开发利用而乱堆乱放,有的焚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养殖业的畜禽粪便是面源污染的重点。近年来,畜禽大户养殖发展迅猛,但散户的养殖仍占一定比例,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率不高。去年,全市存栏生猪100.77万头、羊38.53万只、大牲畜12.72万头、鸡5680多万只,年产粪便达1000多万吨,部分养殖场和大多数散养户没有污水粪便的处理设备设施。畜禽粪便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土壤等,在农村臭气熏天的地方,必有养殖场,有养殖场的村组,苍蝇乱飞,气味剌鼻,村民反应强烈。
    农民生产生活垃圾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全市农村人口139人,年垃圾量70万吨左右,污水排放量695万吨左右。目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部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拉运填埋,沿江重点镇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场,但在农村人口集中的地方,随处都可见到垃圾倾河而倒,污水直排的现象,既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又对水库造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情况
    政策引导。坚持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最大的民生工程、重要的经济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开展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的通知》《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等文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齐抓、镇村实施、群众参与、联合推进”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格局。
    防治结合。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工程、净化工程、水源保护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等,建成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及相关设备,配备保洁员等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农村人畜饮水、养殖及群众生活排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从源头上防治面源污染;对各工业集中区、各重点排污企业、畜禽养殖行业以及秦岭生态功能区、尾矿库,开展环保执法大检查,推进面源污染的依法治理;坚持每季度明查暗访一次,对问题严重的县区领导进行约谈,限定整改时间,达到防治目标。
    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畜-沼-果(菜、粮)”农业模式,形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渣沼液利用+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循环农业模式。推进水源保护。划分了保护区水域、陆域范围,设立水源地隔离防护界碑、界桩、告示牌、警示牌等宣传设施,一、二级保护区内均无排污口,确保水质安全达标和规划要求。养殖粪便污染治理,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创建方案,推进沼气、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生产等,使养殖场周边环境大大改观。推广配方施肥及秸秆、农膜综合利用技术,开展农地膜残膜回收利用,推进木塑等秸秆利用项目实施,减少秸秆焚烧、农地膜残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脱贫的目标,以“整治村容、改善环境,完善设施、提升品质,要素配套、发展产业”为主题,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又一次革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污水横流”等脏、乱、差的现象,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
    关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广泛宣传,重视防治。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农业生态环保知识,讲授科学施肥、病虫防治等知识,引导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防治的主动性。
    完善机制,规范防治。积极探索建立一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监测防控体系,一是构建和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二是建立养殖业环评监测体系,加强对养殖企业的归档和登记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实施生产各环节的监控;三是建立完善安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形成监测网络,提升监测检测能力,有效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四是加快建立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监测体系,切实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生产、销售、使用档案资料,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监控。
    规划控制,科学防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一是加强镇村建设统一规划。强化功能分区,特别是对新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结合小城镇建设,配套相应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二是加强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广生活污水净化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技术;推广化粪池、厌氧生物膜池、生态滤池等污水处理技术,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排放。三是搞好养殖业的布局规划。严格执行禁养限养方案,同时考虑环境的容纳度,土壤的净化能力来防治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等制度;改造排污基础设施,对现有的畜禽养殖场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饮排分离进行排水改造,杜绝畜禽粪便直接排放现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标准化养殖,实现畜禽养殖废物处置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四是资源利用综合防治。建立以农膜为主的废弃塑料回收利用项目,治理白色污染;强制推行集中养殖企业走“沼气利用-沼液喷肥-沼渣制作有机肥“的综合利用路子,推广配方施肥和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实施沃土工程;在病虫害防治上着力扩大绿色防控技术使用面积,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按照一定比例减少用量次数;继续大力开发利用秸秆技术生产木塑等,推进综合利用。
    产业引领,助推防治。加快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创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立体农业,推行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体、“互联网十”的现代农业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人文、地理、生态、产业理念,打造山水原生态、产业能支撑、人文有特色、乡风民俗好的美丽乡村,开展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打造秦岭休闲之都,推进全域旅游;重视造林绿化实效,提升森林蓄积能力,增强对污染的吸附能力;推进水产业发展,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留住天上来水,开发地下深水,蓄好地表层水,增强对水质的自然净化能力。
    明确责任,保障防治。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保有人抓有人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组建队伍、引进科技、建设排污设施设备、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提供资金支持。制定出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激励政策和惩罚措施,引导种养业和群众自觉投入到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中去,加快构建全民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