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致富产业激活脱贫“ 造血”功能
冯永发
文章字数:2587
     丹凤县在脱贫攻坚中,立足本县的资源优势,在特色产业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建立起贫困户与产业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全县85%以上的贫困户(社保兜底类型除外)都有致富产业或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
    围绕产业发展,丹凤县逐级签订了“立军令”“挂图作战”,在丹水凤山间开办了一项项扶贫助贫脱贫的特色产业,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生动感人的丹凤产业脱贫故事。
    龙头引领:疏通“活血”脉络,打造致富产业集群
    丹凤县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能人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集中连片发展,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
    该县以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建设为承载,按照“建园区、引龙头、扶产业、扩基地、带农户”的思路,立足优势资源,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引领,以肉鸡、生猪养殖和核桃、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种植等“十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承载,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参与,带动群众融入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大环境。扶持了一批优秀的龙头企业,依托华茂精准扶贫项目支撑,以养殖基地、产业链就业、贫困户入股为主要途径,累计带动贫困户486户1610人脱贫。现已建立何家店、窑沟、赵沟、麻山、龙泉等5个散养鸡养殖基地,参加入股贫困户357户1205人。丹凤县打出了“3393”肉鸡产业脱贫模式,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3000万元扶贫资金,扶持900户带动3000名贫困人口从事肉鸡养殖、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使更多的贫困户吸附在产业链条上,帮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丹凤现代农业产业扶贫的“华茂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充分肯定。
    该县围绕民乐、万湾、丹凤葡萄等8个省市级园区,按照种植、养殖、观光的要求新建核桃、药业、茶叶、大鲵4个特色园区,示范引领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发展。丹凤民乐集团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110户贫困群众从企业发展中分享到多项实惠,部分群众还得到了土地流转、股份分红等多项收益。民乐食用菌园区还为武关镇阳阴村22户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3000袋香菇菌包,每户可增收35000元。在民乐等30个龙头企业中开展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全县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7152人、返乡创业536人。
    在产业扶贫的大旗下,在南坪、毛坪、花魁、何家店等村通过专业合作社承载和大户引领,推行“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引导群众发展茶叶、土鸡、香菇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在棣花、竹林关、老君等村推行了“小城镇建设+商贸流通+产业园区+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协会将农村单打独斗的种养殖户联合起,通过园区承载和协会组织链接,结成利益共同体,减轻了贫苦群众的风险压力,让贫困群众在推进产业化中抱团闯市场。
    资金扶持:输送产业发展“血液”,催生脱贫动力
    没有资金保障,产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丹凤县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政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落实惠农政策,整合涉农资金,精准输送产业资金。
    丹凤县通过组建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担保贷款、PPP模式等形式搭建脱贫产业发展融资平台。设立了县脱贫攻坚资源整合协调办公室,策划搭建了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涉农项目和资金资源整合平台,统筹考虑使用,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有效破解贫困户发展产业重资金瓶颈制约。
    丹凤县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扶贫政策,有效破解了贫困户缺乏致富“第一桶金”的难题。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丹凤县下发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信贷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金融扶贫政策。将金融扶贫作为新阶段推进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撬动金融资本。通过创新抵押担保风险分担机制、互助资金投融资机制,对有发展条件和有脱贫愿望的贫困户提供小额、短期、免担保免抵押的担保贷款,并全额贴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激发贫困人口内在活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让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富民产业走。积极探索产业扶贫融资新途径,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电商+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农村淘宝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丹凤县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开业运营并成功进入全国350个亿元淘宝县之列。并在50个贫困村实现了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协会的全覆盖。设立了3000万元脱贫攻坚储备金,撬动3个亿贷款规模,设立了1000万元产业贷款贴息资金,设立了500万元涉农保险补助资金,扶贫切块资金,将25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6.6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13个,1.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统筹推进:激活“造血”细胞,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丹凤县在精准扶贫中采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方式,鼓励贫困户搞种养业、走出大山搞劳务、栖居城镇搞三产商贸等3条增收主渠道。对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青壮年贫困劳动力,引导从事智能型劳动。对有一技之长的贫困劳动力,引导从事市场运输、加工生产、农家乐等经营管理型产业。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贫困劳动力,引导从事建筑施工、手工制做、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产业。对留守妇女等贫困人口,引导从事家政服务、手工制做、家庭经营等行业就业,在综合施策、分类联动中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丹凤县将陕南移民搬迁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对识别出立地条件差、发展产业没有条件的贫困群众,计划利用6年时间,通过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让其全部下山、入川、进城镇,从根本上改变生存环境,扶持贫困搬迁户由农民向市民、由农耕到工商经营转变,实现脱贫目标。在乡村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核桃、肉鸡、生猪、中药材、食用菌5大优势产业基地,发挥大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带领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吸引分散的产业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加入合作社多渠道增加收入。全县新认定家庭农场16个,新培育专业大户52个、专业合作社23个。
    对交通条件好的村,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对精准扶贫的“助推器”作用,按照靠近骨干道路、靠近城镇、靠近旅游景区和产业园区的原则,把155个美丽乡村串珠式布局,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仅今年就可吸附6000余名贫困人口融入城镇。围绕发展全域旅游,通过旅游项目建设鼓励贫困户在三产服务业上增收。引导群众围绕特色农产品、商贸物流、美丽乡村、旅游三产、个体工商、电子商务等进行自主创业,形成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