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栗乡朝觐
文章字数:1362

     秋黄栗熟季节,便是栗乡东洞村最热闹的时候。“捡”“拾”“拈”“遛”成为热词。尽管干旱减产,但方圆十里八村成百上千的“收客”仍旧“朝觐”般地涌向东洞,以各种不同的称谓采收各块栗园雨落林下的栗子。无论是家生的板栗还是野生的油栗,他们都和主家们一样收入囊带回家,所不同地就是对采收的称谓,主家叫“打”,他们叫“捡”(“拾“拈”“遛”)。
  村外的客家人叫“捡”板栗,秦人叫“拾”板栗,理直气壮一点的邻家叫“拈”板栗,羞涩委婉一点的陌人叫“遛茬儿”。坡上人头攒动,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收客”,都心无旁骛、无所顾忌地活跃在每块栗园里,精心地发现着每一粒镶嵌在落叶、草棵里的“栗红”。一群群,一遍遍,不要说那棵树下你去过,那块栗园你捡过,捡栗就像交响曲,你方唱罢我登场,总会有数量不等的收获。大路上不时传来贩子的吆喝“收栗子啰!”坡下院子不时传来阵阵狗叫,分不清是对“收客”们的欢迎还是驱赶,总也听不到主家撵客的声音。偶尔“收客”和主家相遇在同一块园子竞技,主家也会面带笑色地问问“捡了好多?”流露着乐意分享的真情。
  难得雨天和晴天的间歇,我也加入到“捡”“拾”“拈”“遛”的行列。深入栗园,登上遛下,目不离地,尽情地享受着目入“栗红”的乐趣。时而手攀灌条脚蹬地窝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脚步,背脖浸出汗水;时而惊恐万分地等在地上一动不动地目视着胡蜂在眼前耀武扬威;时而尽情地欣赏雨后湿漉漉的兰草和鲜菇……聪明的松鼠也参与了这场收栗的竞争。它们并不急于把栗子运走,而是在它们捡拾的栗子上咬一个小洞,算是告诉人们这是它们的栗子的记号,到处传来犀利的叫声,一定是它们彼此在照应。
  捡栗似乎有没完没了的惊喜。上下、左右,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差,走过去,转过身,透视落叶和草棵,甚至脚下的每一次滑动,是我刚才没有发现?还是我走过之后又有新的掉落,来来回回,每分每秒,都有新的发现,捡了这颗拈那颗,偶尔还会天上掉馅饼栗落肩头。有意留在原地等候,真会如愿地等到树上的栗苞开口,将鲜红的栗子丢落面前,让你感受到栗园的好客和恩赐。
  从栗园出来有着不少的收获。见到刘老汉,他一边检视着我们的成果,一边给我们传授着捡栗的时机和诀窍。雨的间隙就是捡栗的时机,雨中有很多的栗子掉落地上。尤其是雨后放晴,栗苞开放,栗粒就会纷纷落地,此时捡栗一定收获更大。
  东洞是栗乡,驰名十里八乡。栗园分布于七沟八梁十面坡,面积达到6000余亩。近年来,由于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村的多为老妇弱残,丰收的果实得不到颗粒归仓。又因不通路不来车,收获的栗子不能及时出售,不仅赶不上好价,甚至会烂在家中。走访五组组长刘方秀,正赶上她从老家沟里拉出成千斤的板栗,不无地感慨地说:“要不是今年刚刚把路修到了沟里,靠我一个妇道人家,无论如何也把这些板栗运不出来。前天还是四块一二,今天就掉到了三块八九了。”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东洞村有如此多的板栗园,还有满坡架岭丰富的野生猕猴桃、五味子、神仙叶资源,就因为路不通出不去,并没有给东洞人带来可观的收入,只能年复一年看着资源守候着贫穷。
  极目远看,林中遐想。一定要星夜兼程加快进度,尽快修通通往每条沟每块园的产业路,全面实施相关项目,配套完善相关设施,让资源优势发挥经济潜力,尽快把几大优势产业培育起来,形成遍地绿色遍地金。那时来栗乡“朝觐”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