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雷超锋 张希锋
金秋十月,收获满满。一夜秋雨让秦岭小镇三岔河愈加楚楚美丽动人。
国庆节收假后的第二天,在三岔河镇党委书记李博的带领下,我们参观清秀的山水田园美丽小城镇建设,了解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在七星村一期15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基地,刘文荣正小心地擦拭着属于她的3000瓦太阳能硅晶板。
“7月18日正式并网发电,再有2个多月,就能收到第一季度1000元红利了,加上务工、樱桃、连翘和核桃收入,年底脱贫不成问题。”刘文荣高兴地说。
光伏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一号工程”。秦岭腹地的商州区,由政府出资为每个贫困村建20千瓦电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24个贫困村,每个村成立光伏产业合作社,发展光伏扶贫产业项目,覆盖3.7万贫困户,在商洛率先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商洛作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商州区有124个贫困村,37052个贫困户,11.42万贫困人口,计划到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摘帽。今年,计划实现41个贫困村摘帽,2.82万人脱贫。
如何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商州区委书记张盈安胸有成竹: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规划出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脱贫攻坚工作路径——通过围绕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举措,联企业带动贫困村产业升级、联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联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奔小康的“三创三联三带动”脱贫新模式,不断释放脱贫攻坚新动能。
创新思维:“私人定制”式精准帮扶向贫困“最后一公里”宣战
一切向着脱贫看,一切围着脱贫办。商州区坚持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把组织引领、示范引导、服务宣传、规范监督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切入点,集中优势兵力抓脱贫,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合唱。
白草岭村是夜村镇政府包扶的贫困村,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有贫困人口196户557个人,贫困发生率35%。驻村工作队到白草岭村后,帮助制定了劳务输出、中药材种植、养殖项目、易地搬迁等脱贫措施。工作队为贫困户王君喜专门制定了“繁殖杜泊山羊”项目,为贫困户脱贫输送新鲜血液。8月28日中午,王君喜乐滋滋地从秦旺牧业公司手中接过2头102斤能繁殖的杜泊山羊,掀起白草岭村发展杜泊山羊养殖促脱贫的新高潮。
三岔河镇聚焦8个贫困村摘帽、1284户贫困户越线、3873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向贫困“最后一公里”宣战。镇党委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全区率先提前介入2016年脱贫摘帽村第三方模拟评估,找出差距和欠账。试点推行企业带、大户带、合作社带、银行带的扶贫模式,全面实施樱桃科管、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3个长期增收项目,以及光伏发电、袋料香菇、劳务输出等7个短期项目,将730户贫困群众绑到产业链上。结合卡内贫困村集中整治,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人包抓1个脱贫攻坚示范村,每村发展2个合作经济组织、50亩产业示范基地,带动60户贫困户脱贫;村两委会每年打造20户产业脱贫示范户,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人均3500元以上。运用“麻雀”战术,对176户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私人定制”式精准帮扶,量身定做20项个性化脱贫措施,坚决做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创新机制:一连串机制让贫困户享受真金白银的实惠
商州区制定“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机制,出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发展扶持、金融扶持、光伏产业扶贫、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管理、贫困村综合整治等15项脱贫攻坚具体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支持推动脱贫攻坚。全区落实公益岗位2516个,发放助学补助金300万元,助学贷款500万元,整合公共项目资金4.4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37条295公里,人饮项目81个,新修河堤76处10324米。
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牵引、政府专项投入为主体、社会帮扶资金为补充,统筹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的多元投入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与本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为贫困户贴息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的金融扶持机制;区内重点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创业、招工就业、捐资助贫的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资金难题解决。目前,区财政列支8200万元,争取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185万元,国开行融资6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23个。同时,建立政府精准扶贫风险担保基金3000万元,按1:10比例放大贷款额度,实现贫困户5万元以下贷款全部贴息,已先期注入产业贷款风险担保金300万元,发放贴息贷款7230万元。
区委、区政府创新督查考核机制,建立“抓党建促脱贫”任务、问题、责任3个清单,确定18名区级领导一对一联系包抓18个镇办,组建124个驻村工作队,抽调3000名党员干部与37052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出台强硬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意见》,推行重大工作失误问责制。
创新举措:贫困户入社入股分红发展新型产业
商州区实施“党组织+”模式,打造多种共富联合体,把党组织建在贫困村、产业园区、移民安置点、小微企业和农民工聚集地和产业链上,积极探索“支部+企业+村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力组团的精准脱贫模式,把支部创办领办企业、产业,企业与产业挂钩、产业与贫困村挂钩、贫困村与贫困户挂钩,实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协联建、城乡联建,按产业跨区域、跨行业建立经济联合体党组织,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到合作社和产业基地务工稳定增加收入。
实施基层组织、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五位一体”整村推进和综合施治,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实行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扶贫精准化,做到区有农业产业园区、镇办有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村有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入社入股分红。
“三联三带动”在保证行政村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组建新型经营主体,变单纯一产为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实现统筹发展、连片脱贫。
大手拉小手:联企业带动贫困村产业升级
商州区采取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文化兴村方式,探索建立产业支部引领产业基地、贫困户、企业之间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扶贫带动,吸纳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获得收益,实现“大手拉小手”,助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以“红色党建引领、发展绿色经济”为主题,积极实施产业精准扶贫。投入1亿元森弗扶贫专用资金,以互联网营销大数据为依托,联合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游布局现代农业,组织农户种植万寿菊、菊芋、油葵、油菜、核桃、油用牡丹等8万多亩。公司指导农户进行订单式种植,由公司兜底收购,加工生产成大健康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球,走出一条“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园+贫困户+大健康产业”的精准扶贫闭环发展模式。
在商州区,以森弗、君威、佳骞等企业为龙头,带动周边贫困村发展经济林1.28万亩,中药材3.26万亩,食用菌912.8万袋,蔬菜1万亩,畜禽养殖161.3万只(头)。
双轮互动:联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
商州区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双轮互动”,发展富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实现片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特色品种、户户有增收项目。鼓励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乡村休闲游,让产业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三岔河镇七星村积极实施樱桃科管、土鸡养殖、光伏发电三大产业,围绕大樱桃、劳务、养殖等主导产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增加农民收入。目前,一期建设的15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二期15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实施即将并网发电,带动每户每年收入3000元左右。
省委办公厅帮扶的牧护关镇香铺村,推行“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产业扶持资金变股金方式,让贫困户、农户成为股东。目前,正筹备建设300头关中黑猪集体养殖场,以产业扶持资金变股金方式让农户成为股东。同时,发展冷水鱼养殖,探索集休闲垂钓和特色养殖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
商州区还积极探索“工业+脱贫”促就业、“农业+脱贫”增收入、“旅游+脱贫”扩消费、“电商+脱贫”降成本等多种“产业+”模式,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成立光伏产业扶贫开发公司,作为区城投公司的子公司运营。目前,区财政已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农光互补发电站600千瓦,陈塬街道办事处凤山村、大荆镇龙山村等大型集中光伏项目点正在加快建设。
农民变股东:联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奔小康
商州区积极探索订单式、寄养式、认领式帮扶机制,构建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资产收益扶贫和“互联网+”扶贫新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控股服务组织、农村电商为平台,把分散的农户同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构建新型合作组织关系,实现共建谋发展、携手奔小康。
腰市镇江山村以打造江山4A级景区为依托,探索出一条“支部+旅游产业+企业+园区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景区土地流转和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景区建设和三产带动,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通过森弗园区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全村建成万寿菊基地1个,成立农家乐协会、江山旅游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和江山朝阳光伏扶贫电力有限公司,吸纳42户贫困户入股,涉及旅游观光、配套服务、劳务输出、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使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7010元,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商州核桃第一村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今年核桃喜获丰收,村党支部书记李彩凤正忙着组织群众晾晒核桃。上河村采取支部委员包片、党员示范引领、党员包扶到户的办法,探索“支部+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将全村划分为5个责任片区,由支委包抓片,党员包抓贫困户,使全村核桃建园面积达2400亩、人均1.2亩。在村核桃产业协会带动下,推广核桃综合科管技术,建设“上河源”核桃加工厂,辐射带动2个镇发展良种核桃5万多亩,小核桃“长”成大产业,优质丰产核桃园被村民们亲切誉为“绿色银行”。
据了解,商州区已出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奖励办法,270个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2320名致富能人与616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示范带动发展订单农业5.2万亩,户均增收0.5万元,形成先富带后富、组团奔小康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