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月亮湾的红军足迹
文//图 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4763






     
    金秋十月,商山红遍。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商州区杨斜镇月亮湾村,沿着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路线,探访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商州的足迹,现场感受那场闹红的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情怀。一路采风,听老人讲述当年发生在月亮湾的红军故事,令我们对红军的革命精神肃然起敬。
    80年前,在商州杨斜镇,红二十五军某部300多人一路长征来到月亮湾村,在张家祠堂开会研究下一步工作,组建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除恶霸,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月亮湾百姓给红军做饭、洗衣服,红军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军民情谊,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壮歌。
    张家祠堂见证红25军足迹
    10月3日,我们来到了商州区杨斜镇月亮湾村,从该村张家院进沟约200多米,在这个大山环抱的山沟里,一座类似四合院的建筑屋舍出现在眼前。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屋的三间上房,房内的山墙上挂着红军宣传挂图,有5位红军当年养伤的分布图,有红军班长冯西金事迹文字资料,有红军疗伤的岩洞照片,这些都是当地群众自己寻找资料制作并布置展出的。
    正屋内有一张桌子,像过去农村的八仙桌,已很陈旧。桌子两旁是4把老式椅子,一边有3条旧长凳,油漆皆已脱落,呈黑灰色。桌子上有一盏马灯,一个砚台,为当年红军开会所用。红军走后,张家后人一直保留着当年红军开会所用之物。
    据月亮湾村村医张帮权介绍,张家先祖是安徽人,明清时期移民此地,在这里居住下来,张家先祖是做茶马古道生意的,积攒了很多钱,是当地有名的富户。张家大院有30多户,修建有大院墙和炮楼。为躲避匪患,还在太平沟山岩上花3年时间开凿了13个洞穴。他的爷爷张辑顺是村里的医生,开办有“忠义堂医室”。张辑顺乐善好施,为人正直无私,才有了他救助受伤红军的故事。
    1935年2月,天寒地冻时节,红二十五军某部300多人一路辗转来到了商县杨家斜东岳庙乡杨湾村(现商州区杨斜镇月亮湾村),这里虽然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但居住在山里的群众民风淳朴,待人热情。红军在该村太平沟畔较为隐蔽的张家祠堂暂时住下来,并在祠堂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工作计划。红军所到之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老百姓的东西要还。虽是冬天,但红军战士坚持在祠堂里休整,祠堂里住不下,红军官兵就靠墙挤坐在屋檐下休息。当地老百姓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么好的队伍,知道红军是替穷人打江山的,就主动给红军送饭送粮食。
    红军在月亮湾,根据群众的反映,打击土豪劣绅,惩处恶霸分子,将地主恶霸的粮食分给穷苦百姓。红二十五军还在当地秦岭口村王家大院建立了秦岭口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唐南方,时该地属蓝田县葛牌镇区。并给老百姓宣传党的政策,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倾力支持。
    月亮湾牧童参加红军当班长
    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让该村穷苦孩子冯西金感到非常高兴,他找到红二十五军领导,坚决要求加入红军,为穷苦人打天下。
    1917年,冯西金出生在秦岭山中一个及其贫苦的农民家庭,他来到人世就浸泡在苦海之中,8岁时父母先后因病去世,丢下他沿门乞讨求生。有一年冬天,小冯西金在讨饭路上饿得昏倒了,被原商县东岳庙乡杨湾村农民张辑顺的妻子吴春梅领回家中,改名张西金,从此他做了张家妈妈的养子。
    张家人对小西金很是疼爱,让他感到无比温暖。但他一出门却遭到财东、富户的歧视、辱骂,他们骂他是“外路货”“野崽子”,在拾柴、放牛时还遭到不止一次的欺负、毒打,小西金把眼泪咽进肚里。但他人小志气大,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35年2月间,红二十五军来到了东岳庙,使这个穷乡僻壤一下子亮了天。冯西金亲眼看到红军为穷人惩治土豪劣绅,让他心里感到极为痛快,他知道了红军才是天下最好的军队,就坚决报名参加了红军。到了部队以后,为了保护其家属免遭国民党迫害,就给他改姓叫冯西金,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亲笔给他家签发了《红军家属优待证》。
    冯西金参加红军后,随部队西进开拔到柞水镇安等地,他先后参加过多次战斗,十分勇敢,曾担任班长。之后,部队返回东边时,途经东岳庙,部队首长让他回家看过养母张妈妈,并送回一吊猪肉。那次离家后,冯西金就再也没有回来,也没了音讯。据传,他随大部队北上到达甘肃境内,在一次和伪马鸿逵部作战中英勇牺牲,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小小的一张《红军家属优待证》是革命的传家宝,由冯西金的养母张妈妈亲自秘藏,老人去世后一直不知道下落。1969年张家在抬挪一个烂柜时,在柜缝隙中发现,冯西金的养父张辑顺之子张和俊于1974年给郑位三写信询问,并附原件请郑老鉴定,郑位三同志看后即回信肯定:“优待证是我签的字,是真的。”
    月亮湾群众舍命救助受伤红军
    红二十五军某部300多人在月亮湾村修整了一月多,国民党军队尾随而至,红二十五军迅速转移。为转移方便,将两位受伤红军留了下来,让在当地隐蔽疗伤。月亮湾村张辑顺祖传学医,他成了受伤红军的医生。为了确保红军安全,他召集村里青壮年把两名受伤红军背着转移到太平沟山顶的石洞里,对受伤红军进行疗伤。
    这两名受伤红军一个姓高,湖北人,是红军排长,他腿部受伤严重,不能行走。一个姓房,是名战士,安徽人,胸部和右臂受伤。
    这两名受伤红军隐蔽疗伤的山洞位于月亮湾村太平沟沟垴山顶,是张家祖上明清时期做货运生意时为躲避土匪而花了3年时间凿的石洞,石洞共有13个,大的有六十至七十多个平方,小的也有十六七个平方,皆位于陡峭的石壁之上,易守难攻。洞内有石炕、石锅台,洞口外石壁上还凿有厕所。山顶明清时建有清泉宫,香火很旺,有水泉常年不干涸,距离石洞群约160米,是石洞内居住人的水源地。
    就靠这一处石洞,张辑顺和村民悉心照顾两名受伤红军,定时给红军换药,每天村里有专人给隐藏在石洞的红军送饭。受伤红军高排长在这处石洞里疗养100多天,伤愈后寻找到红74师归队。姓房的红军战士得知国民党残酷迫害保护红军的群众和参加红军的家属,主动要求把他转移到当地七家沟的密林深处,后因敌坏分子告密,被敌人杀害于七家沟树林里,房姓红军战士牺牲三天后,群众将其偷偷安埋。当地群众非常感念红军战士的英雄精神,解放后至今,每年清明都要祭拜红军英雄,并给其立了“红军碑”。
    在月亮湾村一组,我们采访了该村81岁老人秦生学,听秦生学老人讲述了他的父亲秦国顺和村里两户人家保护受伤红军的故事。秦国顺等3户群众为保护受伤红军作出了巨大牺牲,那段故事却鲜为人知。
    1936年正月初一,红二十五军在柞水九间房战役后,将3名受伤红军转移到了月亮湾村茶饭沟(现叫茶坊沟)秦国顺等3户群众家里。当时,茶饭沟居住着王姓、秦姓、房姓6户人。秦国顺家有三间老草房,靠勤苦劳作,一家人日子还过得去。在秦国顺家养伤的红军名叫石汉文,子弹从其右前额穿过,将头盖骨打伤,头部受伤严重,吐字不清,言语模糊。
    秦国顺在当地为人宽厚诚实,很有威信,深受村里人敬重。他把红军战士石汉文隐藏在他家草房的后屋里,给生着炭火,又用被子围着,让他12岁的大儿子照看红军。到了二月,得知国民党杨家斜乡公所团丁残酷杀害了保护受伤红军的房和颜的儿子房高升兄弟俩后,秦国顺虽然心里非常害怕,但他头脑灵活,就四处借钱,托人给国民党乡民团说情,送了300个现大洋,使在他家养伤的红军石汉文暂时躲过了敌人的追杀。又过了一月,茶饭沟房和颜的妻子因儿子被杀,供出秦国顺家也藏了个红军。秦国顺便寻人用布袋装了半布袋国民党官金票约3000多万元,送给民团,并设法替红军战士求情,乡民团收了钱,就让秦国顺限时将受伤红军悄悄送走了事。
    1936年6月26日,红军战士石汉文在秦家养伤6个月,伤势好转。秦国顺给他找了一身半旧粗布衣服,又给他身上背了个能装60斤粮食的褡裢,一条扁担,一个半旧草帽,让石汉文乔装成当地老百姓。秦国顺让老婆烙了馍做干粮,亲自送石汉文到柞水寻找红军队伍,送了100多里路,一路打听红军部队的消息。送到一个叫东庙台子的地方,秦国顺和石汉文要分别了,秦国顺再三叮咛石汉文见人不要说话,装哑巴,因为他的南方口音很容易暴露身份。秦国顺亲自送红军石汉文到柞水九间房归队,石汉文走时给秦国顺留下一封信,秦国顺怕国民党知道了祸害一家人,塞到草房木头里,后遗失。
    同石汉文相比,另一名受伤红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936年正月初一,一名大腿根受枪伤的红军战士被送到了茶饭沟贫苦农民房和颜家,房家人倾其所有,全力照看受伤红军。到了二月二十,国民党乡民团追杀过来,房和颜急忙和儿子将红军背着送到茶饭沟垴岔沟小茶饭沟油树洼口,将受伤红军放到石岩窝里,用树枝覆盖隐藏起来。但因是下雪天,国民党民团10多人循脚印找到了受伤红军,民团团丁手持马刀,残酷杀害了红军战士。
    敌人杀害了受伤红军,对房和颜一家严刑拷打,将房和颜和妻子打伤,并将他们夫妇的两个儿子房高升、房南方拉到林岔寺庙里打得死去活来,逼着房和颜拿钱赎人。
    房高升被敌人折磨得到了极点,便借口要去方便,纵身从100多米高的悬崖跳下,敌人追到悬崖下,看见房高升腿脚骨折受伤人还活着,将房高升用马刀杀害。见房家没有钱,便将其二儿子房南方抓走,后被拉到商县上寺坡活埋。房高升、房南方兄弟俩遇害时都20多岁,房和颜一家为保护红军牺牲了两个年轻的生命。
    在房和颜家疗伤的红军被敌人杀害后,秦国顺拿来自己家一床半新旧被子,用被子把牺牲红军包了,用红军裹腿布将红军绑扎好,茶饭沟六户人每户拿两块木板,用木板将红军抬到山上,含泪掩埋了红军战士。解放后,秦国顺和该村群众给牺牲了的无名红军烈士立了石碑,上书“红军墓”。
    第三个胳膊受伤的红军战士被送到茶饭沟农民王治科家里养伤。据当年照看红军养伤的秦国顺的二儿子秦生学老人所讲,这名红军姓齐还是姓王,已记不清了,但能记得名字叫“有”。“有”可能是红军干部,被送到王治科家养伤时还带了10斤白糖。王治科一家人精心照料受伤红军1个多月,因消息走漏,这名红军就离开了王治科家,临走时,将他的白糖给村里每家人分了1碗。红军走后,国民党杨家斜乡民团赶来,听说放走了红军,就将王治科的儿子王启财拉去当壮丁,不久后杀害了38岁的王启财,王家人为保护红军牺牲了儿子的生命。
    月亮湾群众为保护受伤红军,3个年轻人被敌人杀害,3名红军伤口康复后归队,两名受伤红军不幸被敌人杀害,月亮湾人民和红军亲如一家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壮歌。
    耄耋老人的红军情结
    秦生学老人今年81岁,他从小就听父亲秦国顺讲述他们保护受伤红军的故事,对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崇敬不已。几十年来,他年年清明都要去给红军扫墓,教育孩子不要忘记红军为革命所做的牺牲,学习先烈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老人多次到当地学校给学生们讲当年发生在月亮湾的红军故事,使当地学生受到了真实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受父亲影响,秦生学老人平生个性很强。无论他们家生活有多么困难,他从没有因他们家当年救助受伤红军而向政府提啥要求。他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伴因病瘫痪在床五六年,就靠他一人照看。今年,他因结肠病做手术花了四五万元,外欠很多债务,他们一家至今还住在三间老土屋里,生活条件很差。但老人总是很知足很快乐,他说:“比起红军当年闹革命缺吃少穿,咱现在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不论啥时候,咱都不要忘了红军为我们今天有个安生日子所作出的牺牲!人不能忘了本!”
    相关链接:红色热土杨家斜(现商州区杨斜镇):1932年11月9日,经过了山阳漫川关生死搏斗、极度疲乏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军到了商县杨家斜,在这里休息一天,召开了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决定将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改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这是一次及时调整红四方面军斗争方向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会议。1935年7月,袁家沟口战斗后,为继续掌握主动权,中共鄂豫陕省委在杨家斜街举行省委会议,讨论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出终南,威逼西安。7月12日,红二十五军与第四路游击师从杨家斜出发,踏上北上西进之路。杨家斜其实就是红二十五军继续长征的出发点。